对话吕其明: 艺术接地气,艺术家才有底气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er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与生活rn薛锡祥(以下简称薛):从10岁到26岁,这十多年对您来说,是不平凡的,既有战争的考验,也有生活的体验.rn吕其明(以下简称吕):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社会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是创作之源、创作之本、创作之根,我们要全身心体验这千古不变的规律.文艺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民,这是我在1944年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一直牢记不忘的信条.还有一条是,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些思想早已渗透到我的血液中.
其他文献
关于“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问题,这些年来有过不少讨论,也间或有真知灼见让人亮眼.但是有一个较为普遍的误区还是存在,那就是人们还是容易把它们看作一个独立的概念,
期刊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的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燃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情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学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璀璨的光辉。”   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这些文字时,一定仍能感到心中的震撼,这段话是当时《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给百岁巴金的颁奖词。   我很幸运,有机会无数次地在巴老身旁走动,这么多
期刊
2019年,国内影视市场上爆款不断,交叉引爆话题。多部书写澎湃家国情怀的主旋律电影成为了票房主力。与此同时,小荧屏也不输大银幕,爱国赤心燃情荧屏,且以多样化的表达引发收视热潮。例如:革命历史题材剧作《特赦1959》以其视角独特的题材开掘、丰富深刻的主题立意、构思精巧的故事讲述、质感细腻的影像呈现,创造了骄人的收视率与口碑。该剧的热播也被认为,既高度契合了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也有力
期刊
书法,这个年代久远、以静制动、一笔一划的传统平面艺术,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人工智能时代,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繁衍生息、继承前行?以怎样的面目吸引眼球、赢得点赞?以怎样的姿态调整身段、雅俗共赏?或许所有热爱书法艺术、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创作实践工作的人,都会关心和思考这些问题。而作为拥有1600多名会员、由上海书法家组成的专业性群众团体——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展”则是面向社会提高书
期刊
20世纪70年代,上海徐家汇三角街30号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小录音棚。那天,棚内外灯箱上醒目的“实录”二字红灯闪亮,即刻要录音的铃声大作,所有参加配音录音的演职人员全部停止走动,以免发出噪声,准备为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并修改的大型艺术性纪录片《大庆战歌》作后期配录解说。   可是,配录开始不久,正当大家要屏住呼吸时,有人提出解说词中有个字的读音恐怕还有待商榷和推敲,于是配音工作不得不中断。原来,有人说
期刊
先伯启功先生,字元白。天性温和而宽厚,对朋友、学生都是以鼓励、称赞为主;对于他人的一些书法索求,几乎是有求必应,甚至有时不但答应,还为求字者找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理由。      我二十岁那年,启大妈过世了。先生家务不熟,常把炉子弄灭。一般我是从北屋五婶儿的炉子里夹出一块燃烧比较充分的蜂窝煤,放在先生的炉子里,然后上面压上一块生蜂窝煤,过上一阵子,炉火就颇为兴旺了。那天太早,不忍打搅五婶儿一家,我
期刊
一九八三年一个春日的上午,春光明媚,我有幸陪同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游览古镇周庄。第一眼見到陈教授,他的文人儒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我,一双充满睿智的眼睛炯炯有神。他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他是我们国家最杰出的古建筑及古园林专家,当之无愧的国宝,在场接待的我们对他格外敬重。   陈教授一踏上这块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土地,面对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民居,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建筑风貌,兴趣盎然地对我们说,我跑了大
期刊
早老性痴呆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杀手,当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AChE抑制剂。Dimebon是已经进入临床Ⅲ期的AD治疗药物,具有独特的多靶点作用(抑制AChE和BChE、稳定线粒体及
1962年的第三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了一部由作曲家朱践耳创作、曹鹏指挥的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演出后不仅轰动了整个上音,乃至引起全国音乐界的注意。当时我还是上音指挥系大二的学生,好几次在每周五下午全系学生的政治学习会上(当时学校规定每周五整整一个下午是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时间)都不约而同地高度评价刚从苏联学成回国的两位音乐家,即作曲家朱践耳和指挥家曹鹏,音乐圈内评论是“上海音乐界升起了
期刊
探訪《今天》   我在认识《今天》杂志的这拨人之前,最先认识了顾城。我们认识的时候在1978年中,社会已经有所松动,有了一种苏醒过来的气氛。   我记得和顾城一块去看西单墙上的大字报,同时也看到了在墙上贴着的一大堆民间刊物,《启蒙》《今天》《沃土》《四五论坛》等,都是社会性、文学性的油印本,《今天》在其中,因为其诗歌特别惹眼,因此我们也就当然对它特别感兴趣。   《今天》被拆开成一页一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