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语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故事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笔者就数字成语中包含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简要的梳理归纳以期对复习备考的同学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作用。
  1.三灾八难:佛教以水灾、火灾、风灾为三大灾,刀兵、饥馑、疫病为三小灾,“八难”指影响修道成佛的各种障碍如罪恶多端、安逸享受等。“三灾八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与灾难。
  2.三纲五常: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綱”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3.三班六房:明清时代府州县吏役的总称。“三班”指皂、壮、快三班,都是衙役。“六房”指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三班六房”泛指各种官吏。
  4.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原本指的是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现亦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
  5.三生有幸:“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三世都比较幸运,形容极为难得的机遇。
  6.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上中下三等人,三教之中三等人,因此得九,《汉书·艺文志》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分别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
  7.三衅三沐:“衅”指以香料涂身,“三衅三沐”指多次沐浴并以香料涂身。这是古代一种礼节,表示对人极为尊重。
  8.勇冠三军:“三军”古代指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全军,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形容勇猛到了极点。
  9.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指九十里。
  10.七窍生烟:“七窍”指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11.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
  12.四时气备:“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四时之气都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13.四书五经:“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五经”泛指中国儒家各种经典书籍。
  1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分不清粮食。“四体”指四肢,“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15.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16.三从四德:封建社会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17.三旬九食:形容家境贫寒。十天为一旬。
  18.席卷八荒: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面方向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席卷八荒”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19.三豕过河: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三豕过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
  20.三槐九棘: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周礼·秋官·朝士》)原指古代天子在外朝种槐树和棘,会见群臣时三公面向槐树而立,其余群臣立于左右九棘之下。后以“三槐九棘”喻指三公九卿。
  21.三令五申:“三令”指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耳目;三令举斧钱,以宣其刑赏。“五申”指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三令五申”形容再三地告诫。
  22.五体投地:“五体”指两手两膝和头部,比喻心悦诚服或佩服到了极点。
  23.六朝金粉:“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六朝金粉”指六朝时金陵奢靡繁华的景象,后也比喻妇女的仪容。
  24.三更半夜:古代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
  25.四清六活:“四清”指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分明清晰。“六活”指儒家礼、乐、射、御、书、射六种技能。“四清六活”指各种技能动作灵活,也用来形容能干机灵。
  26.五脏六腑:“五脏”指脾、肺、肾、肝、心,“六腑”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五脏六腑”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比喻事物内部的所有情况。
  27.三跪九叩:叩,叩头最敬重的礼节,要三次下跪,每次下跪都要叩头三下。
  28.六神无主:“六神”,道教指心、肺、肝、肾、脾、胆六脏。“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乱没有主意。
  29.五谷丰登:“五谷”指稻、菽、稷、麦、菽,泛指农作物。形容年成好,国家安宁。
  30.三牲五鼎:“三牲”,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以猪、鱼、鸡为小三牲:“五鼎”,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原形容供品丰富,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31.五方杂厝:“五方”指东西南北和中央。形容四面八方的人聚居在一起。
  3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为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33.三皇五帝:我国古代把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舜。“三皇”“五帝”在不同的古籍中有不同的说法。
  34.五子登科: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后用“五子登科”形容功成名就。
  35.七星高照:主要指福星、禄星、寿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政星、月老等吉利之星。
  36.并吞八荒:贾谊《过秦论》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八荒”,其实就是八方,即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人个方向。指将各诸侯间纳人后已位辖的范围。
  37.六合时邕:“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邕”,和睦。指天下和睦。
  3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话里的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位神仙。传说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在人间惩恶扬善,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办法。
  39.四大皆空: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称之为“四大”。佛教借用其说,把坚、湿、暖、动四种性能称为“四大”。指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虚的。
  40.千钧一发:古代一钧约合三十斤;千钧,三千斤。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其他文献
一、考点分析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知识点属“鉴赏评价”部分,能力层级为D级。  这一题型在近3年来有着较大的变化,我们以全国卷为例具体来看。2016年考查的是两道主观题,分别是6分和5分,共11分;2017年考查的也是两道题,一道是客观题,为五选二模式,选出“不恰当的两项”,分值5分,另外一
期刊
一、了解考点,明确内涵。  古人云:“诗言志,歌传情。”诗歌是感情的产物,而感情是诗歌的根本。因此,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诗歌的目的,也是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前提。而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考查,也逐渐成为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热点。为此,本文对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分类探讨,以期帮助学生真正感悟诗情,提高理解和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了解考情,明确题型  (一)近三
期刊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前,几乎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是正能量满满的“点赞派”。在界面设计上,这些平台将点赞功能放在最为明显的位置,而愤怒、不满、懊悔等负面情绪的表达,在功能设计中被刻意淡化,乃至彻底消失。  有人说,设计点赞功能提供了一种积极表态的方式,让我们拓展了社交的空间,在互动中找到存在感;也有人说,只有点赞功能会掩盖真实的表达,代替深入的交流,反而使我们迷失于自我的世界
期刊
[技法指导]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我们在作文时必须写出事件的波澜来。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要写出事物的波澜,一是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二是善于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本文旨在以升格作文为例介绍几种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常见的技巧有:  1.悬念法,就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2.
期刊
古代官员被派往遥远偏僻之地做官,纵然会吟赏当地的美景,但字里行间总有漂泊的孤寂。如今人们远赴异国他乡,却称之为旅行游玩,心情始终是快乐明朗的。  同样是离家远行,为何人们的心境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同?道理其实很简单,区分标准只有一个:你的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古代官员大多向往京城国都,被派往偏远之地,多半是因为惹急了皇帝而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调动。正因为他们是被迫来此,才会看什么都带着一点漂泊的辛酸
期刊
记叙文,顾名思义,是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表达方式就不可以用于记叙文中,比如议论,也可以成为记叙文有机的组成部分之一。不过,从作文教学实践来看,同学们在记叙文里展开议论时容易出现四大间题。现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要求。  一、议论要简明扼要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记叙文中的议论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三言两语,简明扼要,言不在
期刊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蛙在井底看外面的世界,井口限制了它的视野。人的视野,也常受到“井口”的限制。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  审准题是写好文的第一步,考生须有一双火眼透视出材料的内涵,“井口”便是这则材料的核心概念。青蛙坐井观天中的“井口”乃
期刊
关于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已经有权威文章将《考试大纲》里的“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具体表述为“实用类写作题:要求考生撰写诸如书信、通知、消息等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实用性文章”“分析性写作题:要求考生撰写满足学习与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论证的分析性文章”。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张开先生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将“从不同角度拓展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绝大多数师生都在亦步亦趋
期刊
高考类题研究,从微观上来说,是从语文思维视野贯穿语文考点类题训练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从宏观上来说,是从认知的维度审视高考语文考点下的类题命制的研究(包括命制与评价依据、研究路径与策略、试卷稳定与创新等)。高考语文类题研究是考题、考点研究的深入与细化。本文仅从语文思维视野贯穿语文考点类题训练过程与方法的研究角度,对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主观类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一、意象意境类鉴赏  
期刊
语段作用题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考的题型,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命题者或者直接设问某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或者让考生分析某段写某些内容的用意,或者让考生分析某段文字这样写的好处。解答这类题型通常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人手,但很多考生不得其法,答题时要么遗漏要点,要么胡乱套用,得分不高。究竟如何作答语段作用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细读、深读文本,理解语段写了什么,有怎样的层次,表达上有无特点。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