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罗有个习惯,就是凌晨醒来雷打不动地抽上一支烟。一支烟搁在平时,也不算什么,可这次却在旅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關门了,身上搜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支烟。当他悻悻地靠在床头时,忽然发现临床客人的床头柜上有半盒香烟。
  现在,要想抽烟,要么是走出去,穿过几条街去买。要么,就是一伸手,就可以触到那半盒香烟。客人已进入梦乡,就算是抽了他一支烟,他也不知道,哪个烟民抽烟还去数呢?保罗却不愿意这样做,住在同一个旅馆里的客人,都是生意场上的人,谁愿为了一支不起眼的香烟而毁了个人的声誉呢?为了一支烟,深更半夜去叫醒客人吗?有这个必要吗?最后,保罗还是决定穿衣下床,到外面去买,可这时外面又下起了大雨。为了一支烟,有必要冒雨出去吗?
  不就是一支烟吗?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呢?这样反复想着,意志战胜了习惯,保罗终于熬过了那个难熬的夜晚。第二天,第三天……当有人递过烟来的时候,保罗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保罗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石油大亨的保罗·盖蒂,一个曾经烟抽得很凶的“大烟鬼”。有人问他是如何戒掉香烟的,他说:“毅力就是躲过那段难熬的时光!挺过来了,也就戒掉了。如果一个人连烟都戒不掉,还能指望他将来有什么作为吗?”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蓬皮杜应邀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周恩来总理全程陪同了蓬皮杜总统在中国的访问。这既是法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位元首应邀访华。它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准备乘法方专机回国,周总理和部分官员到机场为他们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飞机场送行时,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机场为蓬皮杜送行的群众,他们冒着磅礴的大雨,淋着雨整齐地列队
19世纪初期,伦敦有一位小伙子很想当一名作家。但是,他做什么事情都很不顺利,他父亲正在坐牢,因为欠债累累。他时常受饥饿之苦,最后找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又脏又乱的货仓里贴鞋油底的标签。他对他的作品毫无信心,因此,才会在深夜里溜出去寄自己的第一篇稿子,因为他怕被别人看见了会笑话自己。一篇又一篇文章被退了回来,但是他还在坚持。最终,他的一篇文章被接受了。虽然没有报酬,但是编辑夸奖了他,承认了他的价值,认为
郑哲敏8岁那年,父亲郑章斐对他说,工农兵学商,商是最受人看不起的,你长大以后不要经商,而要好好念书,将来为祖国效力。郑章斐希望儿子能够完成他的愿望。  由于战乱和身体原因,郑哲敏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历程中,有很多残缺的片段。在这些断断续续不能上学的时光里,郑章斐总是利用出差机会,带郑哲敏到不同城市旅游,以便开阔他的视野。  郑哲敏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录取。哥哥郑维敏
驶过岁月蹁跹的觥筹,聆听流年迂回的浅唱,触摸往事茕茕的沧桑……这一路,我一直与你同行。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习惯了有你的生活。算一下,也该有七年了吧。我们由不经意的相遇,到相识,再到相知。这七年我们曾经风雨兼程,我们也一路共享阳光。  还记得那一次数学竞赛,考前的一整天我都不在状态,考场上更是有些神情恍惚。考完后和你诉说,你说你也考得不好。我没有任何怀疑,心理似乎平衡了一些。可是当结果出来以后,我
贝时璋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人处世,他友好、善良;搞研究做学问,他踏实、细致。???  贝时璋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负责组织学、胚胎学、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等课程时,讲授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他能记得成百上千个骨头、神经肌肉和血管等的拉丁名称,使学生们惊叹不已。他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辛勤耕耘20年,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的实验生物学
1  那天是周末,女儿去幼儿园培训班练琴,我在教室外的院子等着。这时,我看见两个老人从大门口走进来。那是一对老年夫妇,都是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看打扮,是农村的老头老太。老太太腿脚不便,还拄着一根拐杖。尽管如此,老头还是挨得很近,时不时用手扶妻子一把。  两个人的步幅很小,边走边看。我想,他们是在等上课的孙子或者孙女下课吧。只听老头说,这是县直单位育儿园,这是教学楼。他的口吻和语态很像一位导游。经过
其实万花筒里,只有一朵花  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芒火四射,一个暗淡无光。悦纳前一个自己容易,悦纳后一个自己难。  平淡是另一个自己。世界上很少有人喜欢躲在灯火照不到的地方,渴望被关注是人之常情。然而,一个人要被社会关注,需要许多前提条件,比如出了比较大的名,做了相当富有的富翁,当了高级别的官,假若这些东西你一样也不占,也许就只能安于平淡。其实,平淡不等于庸庸碌碌,也不等于没有出息。接受自己的平淡,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曾被别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得罪、侵犯过,而我们也都有踩过界限、侵犯他人的经历。在字典里,“侵犯”一词被定义为“任何对他人的攻击、违犯或过错”。所以,“侵犯”一词有着很广的内涵和外延,大到国家的侵略,小到邻里间的摩擦,有意的,无意的,在有生之年我们不知多少次做过侵犯他人的事情,也不知道多少次被他人侵犯过,数量之多,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大脑的记忆。  在《最后那些年》一书中,作者查尔
正能量是当前很流行的一个词,我周围的很多人也挺喜欢用这个词。  有一个朋友工作干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对我们说,他要请假去旅行。这很好啊,再说请假去旅行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然而他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他有些“太用力了”,他说:“我一定要在旅行中给自己积累更多正能量,让自己焕然一新。”  我们为什么感到他有些“太用力”?因为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正能量越多越好,外出旅行不就是m去玩玩,放松放松吗?干吗非要
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少年,在一个又苦又累的工地上,和民工同吃同住。搬砖、扛袋、打木桩,一张小脸满是汗水和泥土。别以为他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其实,他是董事长的儿子,一个“80后”“富二代”。  王靖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但他没有坐享荣华富贵,虚度青春,勤学上进的同时,他利用假期到父亲的工地上打工。  2005年,王靖赴英国华威大学求学。当同学们去参加五花八门的聚会,过浪漫的西方生活时,他却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