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闹钟左右血压和记忆力等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美国人将床头钟评为他们最讨厌的人类发明之一,因为床头闹钟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人们从美梦中拽醒,事实上它可能损害健康。
  被突然的闹铃惊醒的参加试验者比睡到自然醒的血压更高,心率更快。此外,当身体平躺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血液有些变浓,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血液凝结。这些变化使我们在早上容易发病,而闹铃声只能加剧这个过程。
  突然的噪声会引起身体保护性的条件反射,提高肾上腺素水平。被闹钟吵醒人的生理机能仅仅是正常人的65%,参与者的表现比他们被剥夺26小时的睡眠还要糟糕。
  
  不能掉以轻心的“屁事”
  
  未被分解的食物中包含纤维和糖类,成为大肠菌的食物。大肠菌饱餐后就会排气,这些气体在体内累积,造成一股气压。当压力太大时,就会被排挤出体外。“屁”作为不雅的象征,往往使人不愿谈及,但是我们切莫忽略了这小小的“屁事”。
  
  排气是诊病的依据
  
  中医将放屁称为“矢气”,认为矢气可以作为判断疾病的指征,对于治疗急慢性胃炎、痛经等疾病有着重要意义。西医向病人问诊时一般将“放屁”优雅地成为“排气”,这是一般医生都会询问的一个问题。
  在临床中,排气可作为诊断的一项指标,有时可谓“一屁值千金”。某些慢性疾病如肝胆胰疾病、肾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特别是甲状腺低下症,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镇咳药、降血压药、抗忧郁药等,都会影响胃肠道的收缩蠕动。如腹胀腹痛并伴有放屁腹泻,甚至体重突然减轻,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的消化不良的病症,甚至胃肠癌症。但是也有例外,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腹腔开刀手术,排气要严加控制,以免粘膜粘连从而导致肠管阻塞。
  
  每天应该排多少气?
  
  排气作为一种反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消化功能的能情况。国外有科学家调查发现,一个人每天排气次数为6至12次不等。平均每个人释放的废气在每天500至1500毫升之间。排气过多通常由三种情况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肥肉、豆制品等,以及暴饮暴食。不排气或者次数少,意味着更容易发生胀气、肠胃道疾病。若数日不排气且不排便,伴有腹痛的话,往往是肠道梗阻的先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排气也是饮食调节的依据
  
  排气污秽通常说明胃肠湿热明显,已超过自身调节限度,最好配合清热利湿的药物;若放屁响而不臭,大多是因为摄入了过多淀粉性食物。应做饮食调节。相对于肉类、淀粉类食物,植物性碳水化合物易于吸收、帮助胃肠蠕动,可以提高老年朋友的胃动力。
  
  “屁”是细菌源
  
  放屁乃是典型的“损人利己”,澳洲一位无厘头科学家发现,放屁对他人的身体有害。
  责编/冯竹
  
  寻得良药好治病 胡长亿
  
  我的高血压病史已有3 0多年了,一直吃药,上班时候血压一高就头晕、头疼,心烦,不得不休息几天。医院诊断我得了冠心病,开了速效救心丸等,我吃了近一个月并没有感受到太大效果。
  幸而在11期杂志上看到一篇《健康的心带来快乐生活》的文章,介绍如何治疗心血管疾病。因为作者的症状和我非常相似,引起我和老伴的注意,连读了几遍。看到作者吃的是通心络胶囊,我赶忙特意挂了专家号,大夫给我诊断后,应我的要求加开了这个药。
  我11月21日开始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三次,每次4粒。现在服药半个月,心前区疼痛、憋闷气短好多了,早搏也少了。多亏杂志提供的信息,让我找到对症的良药,我一定坚持保健和服药,把我的冠心病治好。
  
  心好才有快乐的生活 王静源
  
  我今年73岁,1986年因胸闷、心跳过缓住进许昌市中医院。我当时还对心脏病的症状不了解,寒冬腊月在病房里总是嚷嚷着要开窗,医生告诉我,我觉着憋闷的原因不是因为室内缺氧,而是因为我心脏缺血。
  开始几年,我虽然犯病次数不多,但是一发病就非常痛苦,胸闷、气短、盗汗、全身震颤生成难言之痛,有时发病需要卧床很多天,甚至连儿子的婚礼都没有办法参加,成为我终身的遗憾。1992年,我的心脏病就更严重了,不能站立和坐、卧,只能在床上跪着,我还不到60岁,难道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吗?后来经过大量药物治疗,我才暂时缓解。但是又陆续出现经常性头痛、脸色发黄、唇色乌紫,经过CT扫描,发现多发性脑梗塞。虽然经过住院治疗,但是总是时好时坏。
  去年,我订阅了《老人天地》杂志(现为《新天地》),看到了“通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的介绍,觉得很对症。经过几个疗程服用,不仅犯病的次数明显减少、减轻,脸色红润了,体重也增加了。我现在能坚持在市老年大学学习,还能做家务、骑自行车购物、探访亲友,大家都说我不像70岁的人。
  
  我的治病经历和切身体会 刘应方
  
  我是航天科技系统的退休职工,退休后连续几年体检均发现心电图异常,心脏部位也开始明显不适,我开始服用复方丹参片,可是稍有好转就随意停药,未能不间断地坚持治疗,因此病情渐重,心脏憋闷情况严重。
  2006年春天,我全面身体检查,发现心肌缺血非常严重,医生要求我入院治疗,但是我家中有要事,难以脱身。因此,医生让我先服用通心络胶囊,同时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和心理平衡。三个月后,我就感到了心脏的不适感明显减轻,复查发现,血脂基本正常。再坚持服药半年后,早搏现象基本消失,血脂四项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心脏不憋闷了,头也不晕了。我仍坚持服药,不过遵医嘱药量大减了。
  通过亲身服用的感受,我觉得通心络胶囊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如我这种退休较早的普通职工也能在经济上完全承受。
  我不善言词,以顺口溜表达我的感受:“老夫今年七十多,得病幸遇通心络,服用半年疗效显,晚年健康阖家乐。”
  
  健康需自助 文宛生
  
  我今年79岁,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已经十多年了。起初3年,我没把它当回事。但是每年体检,这几项指标都不正常,由于病史长、年龄增长,我开始感觉左边头顶发闷、发胀、晕晕沉沉的感觉。我知道这是病情加重,脑供血不足的征兆。我开始坚持服药,也注意调节生活方式,但是只有血压能通过药物控制到正常范围,而甘油三脂、胆固醇怎么也降不下来,甚至连吃几个月的他汀类药物也没有用。连医生都说,目前西医都认为他汀类药物一定能降脂,为什么没反应呢?我心里很着急,可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在这时,我从《老人天地》(现在已经改名为《新天地》)上看到吴以岭教授的文章,感觉通心络胶囊很适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开始服用。
  起初服药,胃部有些不良反应,后来我改成饭后吃,大大改善了反胃的副作用。两个月后,头不晕了,脑袋也轻松多了。我知道这药吃对路了,我坚持吃,希望到再体检的时候,告别“三高”指标。
其他文献
母亲63岁生日,我们一家三口回家为老人祝寿。母亲拿出一叠照片让我看,没想到这照片上舞姿优美、光彩照人的男女主人公竟是年迈的父母!照片上母亲穿着她自己缝制的镶着羽毛边的白色舞裙,很有专业舞蹈演员的气势。  二老以前并没有学过舞蹈,退休后,双双加入到老年活动中心舞蹈队,学跳交际舞,几乎每天晚上他们都跟老伙伴们一起到老年活动中心跳舞。没想到他们进步这么快,连我们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退休前,母亲全身心扑
期刊
中国老年产品博览会从化开幕    2006年12月16日,第二届中国老年产品博览会暨2006中国老龄产业高峰论坛在广州市从化万盛广场开幕。万盛嘉年国际老年产品交易中心也同时开业,该交易中心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厂商最多、产品最齐全的中老年类及相关产品一站式采购商贸平台。  据介绍,今年的博览会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展出产品过万个品种,同时还引进了韩国、日本、澳洲等国家的老年产品,专门设立了海外老年
期刊
小苗,别忘了我托你的事。  亲家,我这里的吴九妹想托你在干休所里找个老伴。
期刊
某报记者约我写写老年再婚的成功经验,放下电话,陷入沉思——  1999年,我由双方儿女做媒,和74岁的退休工人苏国珍结婚了,走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她是从贫苦人家长大的女子,虽然没文化,却心地善良,能勤会俭。我们结婚后,立刻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家庭,双方的子女加起来达到10个。  开始4年里,我为她当了“上门女婿”,住到她家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年四季,翁妪携手垦荒种菜,打柴驱寒。这4年里,在
期刊
社工和志愿者是扶助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环节,这种志愿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意义上的社工,完全公益性质的,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一类是“社区工作银行”,即我今天为他人贡献,来日他人也会为我贡献。笔者认为,无论哪种志愿者,目前都很需要。倡导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期刊
老伴和我性格不同,她性急,我性慢;她外向爱动,我内向爱静。可我俩急慢相宜,刚柔相济,不但没有产生矛盾,反而相得益彰,家庭和美幸福。周围邻居用河南话说我们这是“弯刀对着瓢切菜——可得劲”!  早上起床后,老伴到菜场买菜,我在家做家务,待我将早饭打理得当,老伴买菜也回来了。老伴将大包小袋的“战利品”往厨房一放,便开始绘声绘色地向我“汇报”她在菜场上的见闻趣事,接着便是夸她买的菜如何物美价廉。说到高兴处
期刊
徐学惠大姐姐    1969年10月26日,我们来到了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还未下车,车站上口号声已是此起彼伏:“热烈欢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热烈欢迎北京来的客人!”一看到这个场面,我们早已把想家的事儿置之脑后,激动地叫着喊着抢着下车。几天的硬座坐下来,下车后快不会走路了,适应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只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微笑着迎上前来,向我们问好。  “呀,她没有手!”我差点喊出声来。  随
期刊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是1956年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而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所,迄今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发展历程,它走过的道路也从某个角度折射出我国电子科学事业的非凡发展历程。  以下是经历了时代变迁的电子所老同志的深情回忆。    当年我们正年轻  ■白有天    1976年5月27日,电子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系统研究和研制的研究室:信息科学与
期刊
老伴会做饭,平日家里饭都是她做的。一日下午,老伴外出不在家,不会做饭的我想要为老伴做一次晚饭,来个蝎子虎掀门帘——露一小手。  于是,我熬好粥,馏好馒头。心想,炒菜不好做,就做一个香油、蒜泥凉拌黄瓜吧!我洗黄瓜、剥大蒜、拍蒜泥、撒盐末、浇香醋、滴香油,末了又一想,还应该撒点儿味精。见厨房案板角放有一个小塑料袋,内装白色粉末。人老眼花,我看不清塑料袋上面印的小字,心想应该是味精吧,就拿来给切细的拌黄
期刊
无忧无虑 养父母呵护下的童年  追忆起儿时的时光,我总忍不住感叹养父养母给我的幸福快乐童年。1959年,江苏无锡受灾,庄稼颗粒无收,食物严重短缺,因而无力喂养孩子。我的父母只得忍痛将我辗转送到上海。当时,我只有两岁,不久,我被养父母收养。  从此,我进入一个甜蜜的家庭,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我瘦得皮包骨头。在养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虽然营养跟上了,但由于从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