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彝族“阿细跳月”流传史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且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大都通过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滇南彝族的“阿细跳月”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阿细跳月”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阿细人的智慧和汗水,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今天,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大力保护、传承,对“阿细跳月”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和创新性传承,有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本文对“阿细跳月”的流传历史进行研究,以期在其流传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现舞蹈得以传承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阿细跳月”在当下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滇南彝族;“阿细跳月”;流传历史;创新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5-0008-02
  “阿细跳月”作为一种带有浓厚民族风情的舞蹈,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吸引力,通过对舞蹈本身的传承历史进行仔细研究,可以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有更深地了解,有利于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阿细璞”,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阿细跳月” 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阿细跳月”原称“跳乐”,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且有求偶的含义, 故避开长辈,于夜晚相约到村外的山野间趁着月色,或围着篝火跳,抗日战争时期始称“阿细跳月”[1]。
  1 “阿细跳月”流传史
  1.1 四种起源说
  一是劳动说,其认为是阿细人在长期的劳动中产生了“阿细跳月”。在“刀耕火种”时期,阿细人常在被火烧过的土地上耕作,脚被火烫因而跳着走。人们于是模仿这种动作形成了“阿细跳月”的舞蹈。二是灭火说,其认为当地在很久以前曾降下天火,当地人历经九天九夜终于将火扑灭,由于地面被火烧的滚烫,当地人灭火时都是跳着进行的。当火被扑灭时,阿细人就跳着来庆祝,形成了“阿细跳月”。三是崇火说,其认为木登的“钻木取火”为当地人带来温暖与光明,于是人们每年都要跳舞进行火神木登祭祀,这舞蹈就是“阿细跳月”。四是围猎说,其认为“阿细跳月”是为了庆祝围猎的胜利而产生的舞蹈。
  1.2 古代
  清代,弥勒西山阿细彝族地区,还在实行“土司”制度。从那时起,跳乐被赋予了“求偶”的含意,只能避开村里的长辈在深山老林中去跳了。在之后的二三百年“阿细跳月”不断变化,首先是乐器发生了变化,其次是跳舞步法逐渐变化,排跳出现并被认为是最佳跳舞步法。最后是演奏乐器逐渐变为大三弦,“阿细跳月”第一次为世人所知,当时演出的节目是《跳月带先鸡》。
  1.3 近代
  随着民主思潮的传入与影响,当地年轻人不愿再和老年人一样跳着缓慢的节奏,于是年轻人对“阿细跳月”进行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两种不同的跳法,简洁、轻快的“弹跳”动作成为“阿细跳月”的主要舞步。
  闻一多先生曾带领学生到阿细人居住地进行研究考察,并目睹了当地人演绎“阿细跳月”,当时正值夜晚,皓月当空,闻一多先生有感于舞蹈的魅力将舞蹈命名为“阿细跳月”,之后闻一多先生惨遭杀害,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当地人将“跳乐”改名为“阿细跳月”。
  2 “阿细跳月”流传原因
  2.1 當地人的有力传承
  “阿细跳月”在流传过程中,因为其对于当地人有着特殊的实用功能,当地人的热爱与重视始终是其不断发展、传承的重要原因。当地的阿细人一直把“阿细跳月”作为其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其重要的祭祀活动中和男女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阿细人会跳起“阿细跳月”一起庆祝,就像端午节举办龙舟比赛一样,都是为了纪念或感谢。此外,到了特定时节,众多年轻男女聚集在一起,通过“阿细跳月”交流感情,进而结成夫妻组成家庭。
  2.2 政府扶持
  政府的扶持在“阿细跳月”的发展中不可忽视,尤其是当下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每年都会专门拨出大量经费用于“阿细跳月”的研究、发展与传承。同时对于“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可邑村,国家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其在国际社会上也具有重要地位,2008年可邑村被确定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红河州唯一的学术考察点。
  2.3 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也使得“阿细跳月”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获得了仔细研究与创新发展的机会。专家学者到“阿细跳月”的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详细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使得“阿细跳月”逐渐走出大山,获得了更多经济效益,同时研究者和爱好者逐渐增多,他们合力帮助“阿细跳月”更好地传承下去。
  3 “阿细跳月”传承建议
  3.1 政府加大对“阿细跳月”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扶持是主要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尤其是对于“阿细跳月”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政府应该加强对传承人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切实保护舞蹈传承人,帮助舞蹈在当地实现顺利完整的传承。
  3.2 宣传与教育
  加强对“阿细跳月”的宣传,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阿细跳月”的过程中,其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此外,还要加大学校教育,通过开展多种趣味性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詹林平.滇南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继承与发展的民间模式探析[J].民族音乐,2013,(4):37-39.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20世纪后半叶的日本,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复苏以及政府的扶持,平面设计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短短几十载,日本凭借着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和艺术风格成功的跻身于设计强国,被国际所认可,在国际平面设计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本土文化的罗列以及艺术风格的探析,力求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民族原因,为国人的设计之路发展提供深思和参考。  关键词:日本;平面设计;传统文化;风格特征  中
通过对煤巷掘进工作面断层的研究,阐述断层的识别判断方法及巷道过断层的处理。
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根本在于要打赢反腐败斗争的这场硬仗。反腐败斗争是历史的长期过程,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将其引向深入。  关键词:人才培养;政治生态;反腐败斗争  中图分类号:D2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1-0000-00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
利用山东省气候中心提供的莱芜市某大棚内外2007年12月18日~2008年2月29日气象数据,对温室内最低温度与气象因素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测
教师应通过观察分析幼儿记录作品,探寻幼儿记录的轨迹,把握幼儿在记录中的表现特点与其认知经验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内容设置,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学会以替换、“链接”、
摘要:全球化不可逆的发展,各个国家在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互相之间进行着不断的影响、融合,跨文化传播逐渐成为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来说,全球化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如何通过跨文化传播提升中国软实力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措施与建议,仅供
分析了粘连气泡的分割对PIV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气泡分割的具体步骤,首先对粘连气泡图像进行二值化特征提取、区域填充、图像相减得到气泡亮点,随后通过对图像亮点的加厚得到粘
摘要:近年来,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增加。文章分析了近三年的研究主要情况,并从数量分析了近十年研究走势,提出了未来研究大致思路。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2-0065-03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央指导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纲领
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国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研究旨在了解指定幼儿五大领域能力的发展情况,根据指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