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的现代化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社会需要大批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传统教学发出了挑战,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人们对于教育已经不再仅仅足于分数的上升,而是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就在这样一个在前提下,多媒体教学模式应时而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几千年前,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也是简单的师传身授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历史的车轮辗过了朝代的更替,而今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则更加苛刻,课堂教学一书,一教案,一粉笔,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多数媒体教学的普及亟待每一位教师的学习和应用,教育信息化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产生。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教育全面改革,这对教师对学校提出的是更高的要求,每年暑期,数以万计的教师在培训计算机上至五十多岁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下至二十几岁刚刚走出校园的新生力量,都在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化或现代化,在教学中大规模的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我们教师不能在“吃老本”中生活,教师的职业已注意了我们的劳动不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一成不变,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育是向社会输入新鲜血液的工厂,若我们用多年前摸索出来的教学经验来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整个社会也会变得陈旧。也有教师抱怨“如果用多媒体形式教学那么那一节课学生就只顾去看新鲜了,结果课堂上收获甚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三点要做到:第一熟练掌握多媒体;第二对文章非常熟悉,对教学环节了如指掌;第三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能让学生只是被计算机中有趣的图片和动画所吸引。
  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仍不能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配备是比中西部地区好得多,当发达地区的电脑已更新核化,欠发达地区连最基本二人一台电脑都无法满足,这是客观原因。教师们至今还把多媒体教学当做一种时尚,认为这只是教学中的花架子,其作用并没有传统教学好,这是主观原因。在这样一个主客观原因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先改变教师们的看法,再慢慢解决下一步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早已经提出。多年后的今天有不少教师并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因为上级号召,不得不应用,单科的多媒体教学就已经艰难开展,多科的信息技术整合又怎能进行?所以教师们只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看作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其实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且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各个科目的教师都能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好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发生本质性的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落到实处,这才与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相统一。
  现在有因特网,教育信息网,校园网,而学校的教室里没有电脑,就这而言,好像是炒菜少了盐一样寡然无味。就拿我县的青曲中心小学来说吧,该校是我市最先使用“班班通”教学的学校,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每个教室都配备有触摸式显示器,教师的教案在计算机上完成,然后经过后期制做成为一篇生动有趣有声教案,由于该校的信息技术化教学走在全市的前列,所以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傲人的成绩,成为全县学习的典范,排头兵。由于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传播技术,教师已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从事教科研工作。“班班通”使每间教室都能上网,学生们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关于书本以外的知识,大大的开扩他们的眼界。在上课时学生们能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全班开展讨论,在校内的网站上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佳作与全校同学欣赏,凡是做了好事的,教师把事件、班级和人物写在网上进行全校性的表扬。“班班通”为师生共享网上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班班通”后教师把教案上传到网上,学校都实行了电子备课,这样可以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同头备课,目前共同参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氛围已经在我县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县再也不是一花独放,再也不是点缀它将是一个趋势,在浩如烟海的社会激流中若想要教育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淘汰就一定要有一颗勤奋学习的心,我们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探究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通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们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模式会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盛开出最璀璨的耀目之花!
  参考文献:
  (1)《教师报》《中国教师报》
  (2)《湖北教育》2011年第3期
  (3)《十堰教育》2011年1.2期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不容易,要把一个薄弱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更不容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确立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期刊
今天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必需品,也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产物。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而作为幼儿教师,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更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本文结合自己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经历,围绕计算机辅助新型教学模式,对它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教学认识、教学建议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意义  
期刊
人类步入21世纪,世界的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正是学校教育教学改进和创新的时代背景。在新的形势下,仅有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随着新世纪对德育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拓展。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培养出既有扎实知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成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叶老也说过,“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这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  一、读是理解的前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书与理解内容之间的关系。多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读是理解的
期刊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的语言回答,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学生则是沿着教师发问的导语通过思维活动认识、理解掌握知识,作为教师语言要有鲜明的形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感知力,去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借助课堂教学语言,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我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语言要言之有序。  人们在社会上的事情总是有头有尾的,每个人的日常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外语,从而使外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丰富。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有一千多条(1189个),说明英语在不断吸收着汉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目标,也是我国英语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跨越生词障碍  影
期刊
蓦然回首,从事教学已有二十余载,回味教学历程,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平淡的教学生涯使我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使我更加热爱我的教学、我的专业和我的学生,也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故事一:虚心学习是成长的阶梯  记得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自认为学富五车,专业课教学还不手到擒来?我在上“稻纵卷叶螟”时,虽然备课充分,内容丰富,讲解娴熟,但细节还是被老教师王庆云看出来了,在讲到防治指标时,我照搬拿
期刊
对于语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小学语文界历来是争论不休。是工具性为主,还是人文性为主?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等等。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哪一种因素都有,但哪一种也不能单独占领语文教学阵地。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才是正确途径。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立足文本  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学生必须能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互相
期刊
初中的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开始和基础。所以初中生物教学的责任尤其重大,对学生将来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长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学习生物、学好生物的基础至关重要,而恰恰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初中生刚接触生物这门科学,没有知识基础,但好奇心很强,课堂学习积极活泼。而众所周知的是,一节课时45分钟的课,学生注意力不能时时集中,很容易分散。而正处于青春期
期刊
摘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古典诗歌都属于写景抒情诗。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抒情诗的方法,这对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大有益处。笔者将写景抒情诗的教学过程归纳为“三部曲”:一、诵读诗歌,感知诗中内容;二、品读诗意,想象诗中之境;三、悟读诗情,体会诗人之感。掌握了写景抒情诗的学习方法,学生在今后的写景抒情诗学习中就会有章可循,也就愿意走进古典诗歌的学习中来,从而,既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