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制定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划,是新形势下实现我国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规划的制定,最终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目的,为高等学校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08-03
一、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
发展规划是比较全面、长远的计划,经过不懈的努力是可以逐步实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实施纲要(2012—2020)》,对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进行整体战略设计,使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符合目标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大学办学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高等学校实现宏观管理、实现科学管理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学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必然的、客观的要求。
(一)制定发展规划是高等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向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特别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挑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二)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是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教育发达的部分国家,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制定明确的高校发展规划,用发展规划引领、主导学校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深入推进和争夺教育制高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型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趋势,既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迎接挑战带来启迪,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办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生源、办学经费的投入。高等学校能不能准确地设定目标、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将影响到高校竞争能力的高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逐渐由规模化建设向注重内涵建设方向发展,并注重学科的建设。人才、资金以及优质生源等教学资源方面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高校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走出固有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创新思路,谋划好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更加有效的措施参与社会竞争。
(三)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是高等学校自主发展的实际举措
國际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式的管理机制、经费机制和办学机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每一所高等学校要想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占有一点点份额,就必须对发展进行具体的、必要的设计。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发展规划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发展规划就越能得到重视和体现。现在,政府正在转变职能,从办学校到办教育,高校都能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适当的发展规划。当前,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正逐步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方向转变和迈进,这对高等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面临着审视自身发展过程在同类院校中所处的位置。制定这些都为开展规划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必要条件。
(四)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是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作为高等学校,应尽可能并最大限度地制定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发展战略,要满足社会、国家及各类投资群体的需求,由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投资的重点办好“211工程”建设规划,促进了更多的高校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今年南京工业大学和苏州大学被列入其中,某一学科处于同类学术科研的前沿,并获得相应的资助,这是历史的进步,这两所高校中,南京工业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高校,能入选其中,实属罕见。如若这两所高校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发展规划,就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就不能进入重点建设领域。
二、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要制定高校的发展规划,就要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高等学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要用发展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的眼光,把高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认真研究高等学校在发展中所拥有的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自身发展进程中的不利因素,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弥补发展进程中的缺陷。要从优势学科建设中寻找突破点,做到目标清晰,突出重点,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着力提高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高校发展规划的贯彻与实施,并取得应有的实效。
(一)把握高校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相连
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和开放的系统工程,要达到高校自身发展预定目标,同时要实施有效的系统控制,就要根据自身发展确定的目标、发展诸要素和发展所需条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规划。教育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快速发展的科技相适应,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时,必须要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胆识把学校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分析、研究和判断,要体现时代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保证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搞好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合理的进行分析
立足国情特别是现有的校情,对学校内外部环境和现有的条件进行综合调查、评估、分析和预测。
对高校内部环境的客观分析。要了解高校维系竞争的优势,了解办学特色和自身的学科优势,自身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学校现有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科设置、科研能力等方面。以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科学有序的编制高校的发展规划,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凭借优势参与竞争,才能走出发展的困境。 对高校外部环境的客观分析。要关注其他同类高校在学科设置、机构配置、招生就业政策的调整,以便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是给学校进行科学定位,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要突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
高校发展要突出学科建设这个核心。学科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前提,是进行科技创新不竭的动力。同时学科建设也是衡量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因而在高等学校发展规划中,要紧紧抓牢学科建设这根红线,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校建设各方面工作全面持续发展。要将学科建设这根主线贯穿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用学科建设统领高等学校各项工作。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設与综合竞争力提升这两个方面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注重内涵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优化资源配置间的各种关系。
(四)发挥校长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校长是高校战略管理活动最重要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校长出于好心,事业心强,业绩心重,制定了一张美好的蓝图,急于求成。多半是欲速则不达,带来一阵风。如果校长不带头执行规划,规划就可能成为图上作业,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规划中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实际上就是校长的职责得到真正的履行。
(五)实现资源配置与战略管理有效结合
随着办学成本的增加,高校面临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为确保战略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必须从资源配置上保证战略管理的实施。要把战略规划所确立的目标与任务作为学校资源配置的首要目标和依据,要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三、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在实施科学管理时,既不能照抄也不能照搬,不然很容易形成教条、僵化的模式,要按照高等学校发展管理的内在需求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探索具有自身发展的高校科学管理模式。
(一)进行科学定位,明确高校的长远目标
高等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现状和条件、内外部环境和办学类型,进行定位。真正体现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谋求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最大、最优化。高校要从整个社会乃至发展的趋势,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构建和思考人才培养近期和长远目标。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根据已变化的外部环境,找准定位点和站立点,提出并制定学校的持续全面发展的规划。在推进学校全面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全,突出重点,发挥学科优势,形成具有自身校园特色的办学氛围,形成高校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使命,突出高校发展目标
使命与目标应该成为中国高等学校发展管理的基础。高校发展的使命与学校自身发展的过程紧密相关。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一味贪大求全,注重学科的全方位发展,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既没有冷静思考,也没有对优劣势谨慎的分析,没有个性,实施起来好比纸上谈兵。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具体的确立各自使命与目标。战略管理不仅仅只是制定战略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将规划付诸实施,使规划目标真正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而战略规划能否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取决于学校能否有力地推进战略管理,并通过战略评估对战略管理进行有效监控,使战略管理更加符合学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清战略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包括战略规划、实施以及评估等环节,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是实现战略规划预期目标的必要环节,要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根据规划实施和环境变化情况,对战略进行评估和适当调整,以纠正错误决策,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为高等学校科学管理提供不懈动力
提升管理层的发展思维与管理能力,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技术支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为高等学校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各级管理者应当成为具有发展思维的管理人员,为学校发展开辟了暂新的未来。21世纪的中国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发展思维与管理能力。高等学校决策者应当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学校的使命与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实现学校使命与发展目标所需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的内外部条件,要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来监控发展目标的执行。高等学校中层管理者要充分了解所管理的业务部分,充分认清学校的整体发展建设问题,否则将大大损害高等学校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妨碍高等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构建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是指组织对内外部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和方式。这种行为方式被传授给新成员。科学管理发生在组织的特定文化之中,而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关要素是用来指导和影响发展决策的制定、实施。高等学校是一个复杂的专业组织,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系统、学术研究系统、学生群体,以及其他的教育辅助系统。对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高等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必须注重组织文化建设。如果高等学校及其成员受传统观念所束缚,拒不接受市场经济法则和规律,轻视了高等学校办学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势必会影响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成为实现高等学校自身长远发展的障碍。因而作为高等学校的战略决策者应该构建与时代特征相一致的组织文化建设。我国的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出发点是为了营造适合学生特点的育人环境,而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中的作用认识还远远不够,对于正在尝试科学管理的中国高校来说,组织文化建设在科学管理研究中的潜在价值未被充分认清。因而,我国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研究必须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更应该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对科学管理发生的实际作用和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潜力,将学校的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享价值观,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形成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充分考虑学校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高等学校的利益群体影响着高校的科学管理,作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显得尤为重要,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对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职员工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高校科学管理中所担当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利用相关者所无法比拟的。广大教职员工不仅是高校发展规划的参与者,更是高校发展决策实施过程的执行者,为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直接的贡献。因此,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科学管理时,要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呼声。他们是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在21世纪的竞争中,要审时度势,明确学校担负的社会使命与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办学特色,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注重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亚庆.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徐敦楷.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4).
[3]李化树.论大学发展规划[J].扬州大学学报(高考研究版)2003,(1).
[4]林祥柽,范丽娟.高校战略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关键词:高等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08-03
一、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
发展规划是比较全面、长远的计划,经过不懈的努力是可以逐步实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实施纲要(2012—2020)》,对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进行整体战略设计,使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符合目标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大学办学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高等学校实现宏观管理、实现科学管理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学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必然的、客观的要求。
(一)制定发展规划是高等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向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特别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挑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二)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是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教育发达的部分国家,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制定明确的高校发展规划,用发展规划引领、主导学校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深入推进和争夺教育制高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型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趋势,既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迎接挑战带来启迪,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办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生源、办学经费的投入。高等学校能不能准确地设定目标、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将影响到高校竞争能力的高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逐渐由规模化建设向注重内涵建设方向发展,并注重学科的建设。人才、资金以及优质生源等教学资源方面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高校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走出固有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创新思路,谋划好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更加有效的措施参与社会竞争。
(三)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是高等学校自主发展的实际举措
國际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式的管理机制、经费机制和办学机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每一所高等学校要想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占有一点点份额,就必须对发展进行具体的、必要的设计。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发展规划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发展规划就越能得到重视和体现。现在,政府正在转变职能,从办学校到办教育,高校都能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适当的发展规划。当前,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正逐步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方向转变和迈进,这对高等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面临着审视自身发展过程在同类院校中所处的位置。制定这些都为开展规划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必要条件。
(四)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是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作为高等学校,应尽可能并最大限度地制定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发展战略,要满足社会、国家及各类投资群体的需求,由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投资的重点办好“211工程”建设规划,促进了更多的高校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今年南京工业大学和苏州大学被列入其中,某一学科处于同类学术科研的前沿,并获得相应的资助,这是历史的进步,这两所高校中,南京工业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高校,能入选其中,实属罕见。如若这两所高校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发展规划,就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就不能进入重点建设领域。
二、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要制定高校的发展规划,就要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高等学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要用发展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的眼光,把高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认真研究高等学校在发展中所拥有的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自身发展进程中的不利因素,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弥补发展进程中的缺陷。要从优势学科建设中寻找突破点,做到目标清晰,突出重点,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着力提高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高校发展规划的贯彻与实施,并取得应有的实效。
(一)把握高校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相连
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和开放的系统工程,要达到高校自身发展预定目标,同时要实施有效的系统控制,就要根据自身发展确定的目标、发展诸要素和发展所需条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规划。教育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快速发展的科技相适应,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时,必须要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胆识把学校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分析、研究和判断,要体现时代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保证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搞好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合理的进行分析
立足国情特别是现有的校情,对学校内外部环境和现有的条件进行综合调查、评估、分析和预测。
对高校内部环境的客观分析。要了解高校维系竞争的优势,了解办学特色和自身的学科优势,自身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学校现有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科设置、科研能力等方面。以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科学有序的编制高校的发展规划,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凭借优势参与竞争,才能走出发展的困境。 对高校外部环境的客观分析。要关注其他同类高校在学科设置、机构配置、招生就业政策的调整,以便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是给学校进行科学定位,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要突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
高校发展要突出学科建设这个核心。学科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前提,是进行科技创新不竭的动力。同时学科建设也是衡量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因而在高等学校发展规划中,要紧紧抓牢学科建设这根红线,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校建设各方面工作全面持续发展。要将学科建设这根主线贯穿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用学科建设统领高等学校各项工作。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設与综合竞争力提升这两个方面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注重内涵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优化资源配置间的各种关系。
(四)发挥校长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校长是高校战略管理活动最重要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校长出于好心,事业心强,业绩心重,制定了一张美好的蓝图,急于求成。多半是欲速则不达,带来一阵风。如果校长不带头执行规划,规划就可能成为图上作业,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规划中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实际上就是校长的职责得到真正的履行。
(五)实现资源配置与战略管理有效结合
随着办学成本的增加,高校面临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为确保战略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必须从资源配置上保证战略管理的实施。要把战略规划所确立的目标与任务作为学校资源配置的首要目标和依据,要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三、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在实施科学管理时,既不能照抄也不能照搬,不然很容易形成教条、僵化的模式,要按照高等学校发展管理的内在需求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探索具有自身发展的高校科学管理模式。
(一)进行科学定位,明确高校的长远目标
高等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现状和条件、内外部环境和办学类型,进行定位。真正体现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谋求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最大、最优化。高校要从整个社会乃至发展的趋势,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构建和思考人才培养近期和长远目标。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根据已变化的外部环境,找准定位点和站立点,提出并制定学校的持续全面发展的规划。在推进学校全面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全,突出重点,发挥学科优势,形成具有自身校园特色的办学氛围,形成高校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使命,突出高校发展目标
使命与目标应该成为中国高等学校发展管理的基础。高校发展的使命与学校自身发展的过程紧密相关。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一味贪大求全,注重学科的全方位发展,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既没有冷静思考,也没有对优劣势谨慎的分析,没有个性,实施起来好比纸上谈兵。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具体的确立各自使命与目标。战略管理不仅仅只是制定战略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将规划付诸实施,使规划目标真正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而战略规划能否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取决于学校能否有力地推进战略管理,并通过战略评估对战略管理进行有效监控,使战略管理更加符合学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清战略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包括战略规划、实施以及评估等环节,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是实现战略规划预期目标的必要环节,要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根据规划实施和环境变化情况,对战略进行评估和适当调整,以纠正错误决策,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为高等学校科学管理提供不懈动力
提升管理层的发展思维与管理能力,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技术支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为高等学校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各级管理者应当成为具有发展思维的管理人员,为学校发展开辟了暂新的未来。21世纪的中国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发展思维与管理能力。高等学校决策者应当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学校的使命与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实现学校使命与发展目标所需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的内外部条件,要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来监控发展目标的执行。高等学校中层管理者要充分了解所管理的业务部分,充分认清学校的整体发展建设问题,否则将大大损害高等学校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妨碍高等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构建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是指组织对内外部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和方式。这种行为方式被传授给新成员。科学管理发生在组织的特定文化之中,而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关要素是用来指导和影响发展决策的制定、实施。高等学校是一个复杂的专业组织,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系统、学术研究系统、学生群体,以及其他的教育辅助系统。对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高等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必须注重组织文化建设。如果高等学校及其成员受传统观念所束缚,拒不接受市场经济法则和规律,轻视了高等学校办学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势必会影响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成为实现高等学校自身长远发展的障碍。因而作为高等学校的战略决策者应该构建与时代特征相一致的组织文化建设。我国的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出发点是为了营造适合学生特点的育人环境,而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中的作用认识还远远不够,对于正在尝试科学管理的中国高校来说,组织文化建设在科学管理研究中的潜在价值未被充分认清。因而,我国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研究必须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更应该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对科学管理发生的实际作用和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潜力,将学校的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享价值观,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形成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充分考虑学校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高等学校的利益群体影响着高校的科学管理,作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显得尤为重要,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对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职员工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高校科学管理中所担当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利用相关者所无法比拟的。广大教职员工不仅是高校发展规划的参与者,更是高校发展决策实施过程的执行者,为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直接的贡献。因此,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科学管理时,要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呼声。他们是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在21世纪的竞争中,要审时度势,明确学校担负的社会使命与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办学特色,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注重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亚庆.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徐敦楷.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4).
[3]李化树.论大学发展规划[J].扬州大学学报(高考研究版)2003,(1).
[4]林祥柽,范丽娟.高校战略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轻工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