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文化的色感情绪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99youai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浓厚的傣族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艺术源泉,如浓郁的热带雨林风情和神秘的宗教信仰、独特的傣族服饰、婀娜优雅的孔雀舞、多样的植被和丰富的饮食等等。通过橄榄坝傣族园的傣族文化气息让艺术家们对这方水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面对傣族园自然风景时先从心灵感受出发,善于尝试和打破固有的表现手法结合当地傣族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吸收傣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营养转换为绘画表现性的内在元素。
  【关键词】:傣族园;色感情绪;多元化;多样化;神秘感
  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有5个原始傣家村落组建而成,为全方面展示傣族文化风貌集居在一起。傣族园中坐落了很多傣族庭院,这种传统的傣族庭院景观特征反映了农业文化对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同时也为热带雨林中的傣族园增添了很多田园化的诗意。在近年来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到此进行创作,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重要艺术源泉,在云南民族文化传承、开发与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文化的色感情绪是一种超出对傣族的视觉体验,让内心的感受达到一种思想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和升华。
  一、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的文化渊源
  傣族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傣语称作橄榄坝),这里热带雨林文化和民族风情浓郁,是傣家竹楼及水上风光的结合。傣族园中共有5个原始村落组成分别有曼春满、曼乍、曼将、曼听和曼嘎村寨。在傣族园村寨中都有佛寺坐落,最为盛名的是曼春满佛寺,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了傣族人家的精神寄托。
  在橄榄坝中广义的“傣族文化”主要指的是“贝叶文化”,它指的是佛教文化,具体为小乘佛教文化。按照傣族传统习惯,傣族男童应到佛寺进行僧侣教育和傣族文化的传承教育。贝叶是棕榈科植物贝叶棕的叶片,最早是用于刻写佛教的经文所以被称为“贝叶经”,它是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傣族用贝叶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佛教经典著作。傣族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熱带雨林气候让它呈现出另一种文化面貌: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充沛的阳光和降水,结合肥沃的冲积性土壤,为傣族文化的发育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文化在绘画中的地域特性
  (一)题材的多元化
  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因特有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得傣族文化的发展别具一格,例如:傣族服饰、地域风貌、宗教信仰、建筑与饮食等。首先,在服饰方面,傣族服饰简单大方,强调束腰,主要以淡黄色、青绿色、天蓝色和淡红色为主富有装饰意味。其次,在建筑方面,傣族园中的傣楼最富特色。寨内房屋密布,多为干栏式竹楼。竹楼在当地既实用又美观,一层是敞开式的,用来养牲口和堆放杂物,二楼用来做卧室和起居室。建造竹楼的材料基本都是用木头,所以呈现出的基调为棕色或褐色为主。最后,宗教信仰方面,小乘佛教对傣族文化的影响很深,在佛寺中绘有大量的装饰性壁画,其内容多以菩提树、贝叶棕、孔雀和大象为表现载体,整体色调明快。当地的佛寺是以金黄色为主,在佛寺内有众多小和尚聚集在一起诵经、扫地、玩耍等等,让整个傣族文化更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西双版纳傣族文化存在的价值和艺术感受在绘画领域影响至深。在美术创作中有大量的艺术家针对西双版纳傣族文化进行实地采风,创作出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当前无论是在材料上还是在表现技法上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如重彩画、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水彩等等。早期云南艺术家丁绍光、蒋铁峰、袁晓岑等一批云南画家置身于西双版纳进行实地采风和创作,在美术各领域都有所建树,其中当时开创的重彩画表现独树一帜,并在中外艺术界内得到了很大的反响。直到现在还是有大批艺术家奔赴西双版纳,通过实地考察与体验,住竹楼吃傣味真正地融入傣族文化之中。经过切身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不断地对傣族文化进行深层次地理解和阐释,运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手法进行表现傣族文化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
  (三)色彩的神秘感
  由于热带雨林中的森林变化莫测和宗教的浓郁色彩相结合,让西双版纳傣族园文化呈现出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的色彩是由西双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傣族文化共同所造就的。一方面,植被种类多样物产丰富,以四季常青的状态呈现,漫山遍野的绿色和圣洁的金色让艺术家们对这里一直留恋忘返。另一方面,傣族最崇拜的是水,视水为生命。在泼水节时大街小巷都在欢呼,大家拿着水盆、水枪相互泼洒以此送去吉祥,浓厚的傣族习俗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让西双版纳充满了阳光。它远离城市的喧嚣一直保留着原始的云南风俗,犹如梦幻中的蓝色至纯至真。
  三、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文化的色感情绪体验和感悟
  笔者到橄榄坝傣族园进行实地考察,从景洪市前往橄榄坝傣族园的途中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的视线,使得艺术的思绪犹如盘桓的山路一直通向远方。现代艺术主张:“画心灵的感受 ,不是眼睛看到的东西”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浓厚的傣族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艺术源泉,如浓郁的热带雨林风情和神秘的宗教信仰、独特的傣族服饰、婀娜优雅的孔雀舞、多样的植被和丰富的饮食等等。通过橄榄坝傣族园的傣族文化气息让艺术家们对这方水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面对傣族园自然风景时先从心灵感受出发,善于尝试和打破固有的表现手法结合当地傣族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吸收傣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营养转换为绘画表现性的内在元素。融入热带雨林地域的情感,让整体的画面色彩更加明亮协调富有生机。
  教橄榄坝傣族园是一个远离大城市喧嚣的地方,它蕴含着一种神秘的原始力量,再加上贝叶文化给傣族充斥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多少会给人一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貌似一个神秘的国度。在艺术领域中,它原始的氛围给予了艺术家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想象,没有拘束像满山茂密的丛林一般疯狂的生长。因金黄色是西双版纳佛寺中最常见的颜色,介于傣族人信仰佛教,在色感情绪表达的另一方面,我选择了黄绿色调来描绘橄榄坝傣族园。同时黄色在生活中象征着快乐、阳光、愉悦和喜悦与傣族人的性格很接近,所以把黄色作为画面的主要基调对傣族园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运用以小观大的处理手法,充分展示热带雨林风貌的景象。其中《版纳雨后的阳光》就是由此得到的启发和感悟,在创作中选择了三个傣族姑娘、芭蕉树和丛林作为画面的主要依托,傣族姑娘们停靠在芭蕉树下相互畅谈,很享受雨后湿润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充满着原始丛林的神秘力量。
  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所带给我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和艺术表现力。它承载着的傣族文化给予了艺术家无尽的艺术灵感,在艺术创作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教育与傣族文化发展 刘晓巍《教育学报第2期》2016年
  [2]西双版纳傣族热带雨林生态文化及成因的探讨许再富 段其武,杨云,周惠芳,赵文娅 《广西植物》2010年
  [3]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文化形态 杨庆 《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空间隐喻 陈亚颦 余明九 《学术探索》2009年第1期
  [5]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文化形态 杨庆 《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6]丁绍光与云南画派 程肇琳 《时代风采》1996
其他文献
【摘要】:《菩提树》选自于舒伯特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整首作品淳朴精美、情感细腻丰富,具有典型的德国民谣特点,它意境深远,创作手法精炼,艺术表现完美,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从传统的伴奏中独立了出来,舒伯特将伴钢琴伴奏的内在潜力充分挖掘,创造性的发展了钢琴伴奏的功能性作用。本文通过对《菩提树》的旋律,曲式,钢琴伴奏及演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等方面的研究,浅谈舒
期刊
【摘要】:动画是一种运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含色彩、造型、音乐、舞蹈、摄影、电脑技术等多门类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而色彩是动画中不可否认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一种区分动画艺术风格、设定故事情境、增加故事感染力的重要表现手段。《大闹天宫》是60年代上海美影厂完成的一部动画长片,更是国产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自1964年上映以来,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也是迄今为止获得荣誉最多的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手机游戏作为智能手机中的重要娱乐功能,需要依靠手势交互模式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操作感。基于此,本文从人体工程学中手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手机游戏单手操作以及双手操作中的手势交互设计要点,阐述了手势交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用户定位以及认知匹配两方面的内容,以此来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手势。  【关键词】:手机游戏;手势交互模式;认知匹配  前言:手势交互操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了全面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要将调节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主要任务,但是,还是有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影响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与未来就业的方向。为此,本文对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大学生心理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调节;作用  前言:音乐治疗同时影响着
期刊
【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资生活得到满足,人们逐渐开始寻求精神生活。娱乐性活动和艺术性活动,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欢迎。近年来,舞蹈演员的数量普遍增多。作为一种形体表演艺术,舞蹈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素相对较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时,仍存在对舞蹈音乐表现力认识的不足,影响了舞蹈的最终表演水平。为此,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
期刊
【摘要】:西方音乐的世俗化进程始于以宗教音乐为主线的中世纪音乐,直到世俗音乐繁荣的古典主义时期正式完成向世俗化的转变。任何重大的历史变革都需从纷繁细小的历史细节和线索着手研究。本着这一指导理念,本文从音乐的特性,复调音乐的出现,音乐脱离文本的趋势,和个人情感在宗教音乐中的出现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世纪时期西欧宗教音乐发展中蕴含的世俗化倾向。  【关键词】:中世纪;西方音乐;宗教;世俗化  音乐,自其诞
期刊
【摘要】:苗族服饰中的纹样有着浓厚的装饰意义,其中龙纹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装饰纹样之一。苗族服饰的色彩绚丽又不失古朴之风,造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纹样不仅集视觉与祥瑞内涵与一身,还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  【关键词】:苗族服饰;龙纹;民族纹样  苗族文化历史悠久,伴随着各类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为苗绣纹样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选择。从氏族图腾题材、自然尊崇题材、历史文化题材、吉祥文化题材
期刊
【摘要】:色彩是油画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有效表达出作者在作品创作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是油画艺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主要是将不同的色彩传递出油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因此本文就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呈现进行分析,并详细分析在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达技巧。  【关键词】:油画艺术;色彩;情感呈现  色彩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所体现,如红色象征着激情、喜庆和吉祥,人们对于红色
期刊
【摘要】:梅山歌谣是梅山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播,是研究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梅山;梅山歌谣;艺术特征  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 是苗瑶文化的发祥地,“旧不与中国通”,至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后逐渐成为一个苗、瑶、汉多民
期刊
【摘要】:UI设计课程是软件设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信息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企业的需求和UI设计方面的人才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UI设计课程的现状,然后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如何培养适合企业的高水平的UI设计的人才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UI设计课程;人才培养  前言  随着我国的信息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