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闹天宫》看中国传统色彩在动画片中的表达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e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画是一种运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含色彩、造型、音乐、舞蹈、摄影、电脑技术等多门类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而色彩是动画中不可否认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一种区分动画艺术风格、设定故事情境、增加故事感染力的重要表现手段。《大闹天宫》是60年代上海美影厂完成的一部动画长片,更是国产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自1964年上映以来,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也是迄今为止获得荣誉最多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在国际范围内的成功无疑是和整个影片浓郁的中国特色,多样民间艺术形式的融合分不开的。本文将以《大闹天宫》为例,从主题色调,形象设计,场景设计出发,分析中国传统色彩在动画片中的表达。
  【关键词】:动画; 色彩;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
  色彩是区分不同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视觉元素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色彩文化,其深受儒道释等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是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文人画的水墨色彩以及民间色彩这三大色彩体系中得以体现的。这三大传统的色彩体系充分反映出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的内在思想意识。所谓“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它是构成一切色彩的本源正色,并与后来西方色彩理论中的“三原色”不谋而合。(图1-1)
  五色观是一种象征性的“正色”色彩观念,是正统的审美理论,受儒家、道家美学思想以及佛教色彩的影响,在经济、文化、政治、工艺装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存在,贯穿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五行色环中可以看出,黄色居中,为上色,所以黄色为帝王之色。中国古代就有“黄生阴阳”之说,还有黄河、黄帝、黄皮肤以及象征长寿的黄鹤,且黄与土对应,中原大地土为黄,土是古代中国老百姓一切生活的源泉,由此可反映出中国农耕社会的本源以及老百姓对土地的深深热爱;青与木对应,象征生机;赤与火对应,象征喜庆和红火,对应夏天和南方;白与金对应,有刚健、收敛、变革之特性,可以帮助人们收敛悲涣情绪,直面生死大事,正视生命转折,另外,白色是无生命之色,所以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多用于丧事,象征着生命的凋谢象征秋天和西方,五行属金;黑与水对应,象征冬天和北方,古人认为天的颜色是黑色,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是天帝的位置,所谓“天玄地黄”所以,古代帝王服饰多用黑色和黄色,而黑色也被视为众色之主。古人用色讲究鲜明纯正,十分重视色彩的类型。色彩的类型是分等级、讲尊卑的。五色各有其名分:青为首、赤为荣、黄为主、白为本、黑为终。 五色观制约和影响着中国传统色彩的系统化,其固定的象征模式,虽不乏装饰意味,却也被赋予了很多帝王将相的政治色彩。
  二、中国当代动画的色彩体系
  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1956年举办的第八届威尼斯儿童电影展上获奖,但却被人误认为是苏联作品,使得老一辈的动画人在遭遇尴尬的同时思考着如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
  50年代,国产动画电影的领军人物特伟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探民族形式之风”的口号。在动画创作中,从选材、色彩、人物形象、背景设计、动作表现等各方面都努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传统色彩以民间元素的形式出现在早期动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色彩体系,主要是借鉴了传统的皮影戏、国粹戏曲、传统国画、泥塑、年画、电影的配色等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资源整合来推动色彩设计在动画艺术领域的发展。
  三、《大闹天宫》的色彩分析
  动画的色彩主要以客观描绘和主观意识相结合,不单纯的写实或者模仿,是对客观色彩的再创造,加入了一些设计者的情感,让运动的色彩更具有创造性,更具有情感性,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的。《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张宇光先生应邀加盟创作《大闹天宫》, 除了“ 美术造诣很深”这个理由, 除了他在戏剧、电影和动画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这个理由 , 最重要的理由是他对古典文学深刻的理解和他对传统艺术精翻的洞悟。
  《大闹天宫》的基本色调定为冷色系的蓝绿色调,一方面是考虑画面效果,使之和主体形象拉开距离,另外一方面在色调上契合了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敢于同恶势力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而纯度不高的蓝绿色调作为影片的基础色调,代表着阴暗冰冷的封建强权。
  《大鬧天宫》中孙悟空穿着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足下一双黑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的围巾,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他“神采奕奕,勇猛矫健”。主人公孙悟空的青巾黄衫,服饰搭配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形象特征鲜明,甚至连金箍棒红色和黄色两种暖色的搭配。黄色有机警、智慧、活泼、好动和高贵的意思;红色有火热、温暖、积极向上的传统寓意。且红黄搭配在中国当代色彩观念里代表吉祥和尊贵,直观的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机智勇敢、本领强大、追求自由、勇于和强权势力斗争,反压迫,反强权要求平等自由的性格特征的孙悟空。
  中国动画曾经在世界动画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取决于老一辈动画人对动画的孜孜探求和对民族艺术形式的不断吸收和融合。《大闹天宫》中所表现的完整统一,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得益于动画艺术家们向传统学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徐秀萍.色彩在动画视觉语言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
  [2]李群.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J].艺术教育.2012(03).
  [3]周积寅.中国画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的训练性和审美性研究古典舞身韵“划圆”中的“律”,以古典舞身韵中的“律”为切入点,用“正律”与“反律”相比较,着重阐述了古典舞身韵中的“反律。”通过对古典舞中经典动作“燕子穿林”描述,分析古典舞身韵中的 “反律”以及在古典舞身韵中的运用及训练价值。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古典舞中的形、神、劲、律,大体了解中国古典舞的
期刊
【摘要】: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旗手之一,在他的创作中始终展现了个人、地域以及历史身份的追问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而《童年往事》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具有极为浓厚的自传体色彩,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光影诗人般的他通过大量的长镜头,客观冷静的努力尝试运用文化的视角去探寻诸多的身份疑问,关注个体成长的真实状态,又在历史的大变迁中反思,其创作手段更是影响到了许多第六代导演。  【關键词】:侯
期刊
在中国画中,以马为形象题材进行描绘的时期大致可追溯到远古,在岩画或者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在古代,马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和骑射的工具,往往被皇室贵族所喜爱和重视,故而多方收罗,出于对马的喜爱并寄予其永恒性,往往将其表现在绘画或者雕塑上。  (一)  《照夜白图》为唐代画家韩幹所做,纵30.8厘米,横33.5厘米,纸本设色,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描绘的是唐玄宗非常喜欢的坐骑之一—照夜白,画家使用精细的
期刊
【摘要】:《锦瑟》虽然篇幅短小,但思想意蕴十分丰富,将这首朦胧模糊,甚至充满歧义的诗作为新批评的分析文本非常合適。  【关键词】:新批评;复义;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作为唐代晚期的诗人,他创作了一组以意指丰富朦胧而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
期刊
【摘要】:补考是各级教育、考试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和内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因其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故其考核与补考方式也应当因势利导。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补考形式进行了一点探索,认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补考方式应当与教学目的相一致,补考形式应当灵活多变、侧重综合性的考察等。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补考,形式,探索  补考是各级教育、考试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和内
期刊
【摘要】:大足石刻雕塑从初唐至民国,延续时间长达一千余载。而这一千余载的石窟造像,是这一千余载历史的折光反映和记录,它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在这千余载中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的发展,记录了这千余载的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三维艺术再现的使用,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对三维艺术再现的技术性、艺术性、真实
期刊
“蜀锦”,指产于蜀地的锦类总称,是以染色和素色丝线,按照经、纬重组织结构,形成的提花丝织物。具有质地光滑柔软、色彩绮丽鲜艳、工艺精巧细腻、纹样生动灵活、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传承久远等特点。蜀锦,在古代主要用于衣着服饰和贵重物品装饰材料,在货币交换不发达的时期,一度充当过交换货币,直至近现代发展为展示工艺品。汉代曾用蜀锦缝制过袖章,魏晋南北朝用蜀锦织造过袜子,唐代用蜀锦制作琴袋、鞋面等,宋代用于过文人
期刊
【摘要】:“现代符号学之父”索绪尔在他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阐述了语言符号这个概念。随着各国学者的深入研究,语言符号学作为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能指与所指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解读中,本文将试着从符号学角度分析《魔鬼的迷魂汤》这部长篇小说中的恐怖主题。《魔鬼的迷魂汤》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代表作,作品借助自然环境、超自然现象、死亡、凶杀等典型的黑色浪漫主义语
期刊
【摘要】:有着“现代绘画之父”著称的保罗·塞尚(Paul Cezanne)是法国著名的画家,他对19世纪欧洲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时,第一印象就是结构和感情,无论是静物——果实,陶壶,衬布,还是风景中的圣维克多大山,亦或大浴女中的裸女,都充满了他对绘画形式结构的冷静思索探究,以及这些形式结构背后的“热情而宁静”的情感。他唤起了19世纪90年代的新兴的运动,率先开启了20世纪的艺术大
期刊
【摘要】:《菩提树》选自于舒伯特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整首作品淳朴精美、情感细腻丰富,具有典型的德国民谣特点,它意境深远,创作手法精炼,艺术表现完美,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从传统的伴奏中独立了出来,舒伯特将伴钢琴伴奏的内在潜力充分挖掘,创造性的发展了钢琴伴奏的功能性作用。本文通过对《菩提树》的旋律,曲式,钢琴伴奏及演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等方面的研究,浅谈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