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华南理工大学较早地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该计划实施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带动科研渗透教学、推动资源开放共享、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针对传统的授受式学习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起源于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得到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从国家层面推动 “大创”发展,使其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华南理工大学为完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自1999年起实施“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计划”。后借教育部、广东省推进“大创”之东风(学校于2007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质高校之一,2010年起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逐步构建起“学院—校级—省级—国家级”四层次本科生科研体系,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和接触社会的机会。
  学校以“大创”项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大创”项目带动科研渗透教学,以“大创”项目推动资源开放共享,以“大创”项目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践与探索
  1. 以“大创”项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么按知识的重要程度形成课程体系的“层级化”,要么按学科属性形成课程体系的“条块化”。这容易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相互独立而缺乏必要的关联,从而导致“高分低能”或“创新性缺失”等现象。学校基于整合创新的原则,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则是以“大创”项目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课内与课外、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创新意识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有机结合,重组和优化了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综合化”。
  学校在本研连读创新班、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班、电子与信息学院等班级或学院率先推行以“大创”项目为主线的综合课程体系。本科生在大一阶段,通过新生研讨课或专业导论课的引导,初步开展院级科研项目或参与校级的“学生研究计划”;从大二开始,经过双向选择后,本科生带着各级的“大创”项目逐步融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跟研究生与导师一道,共同准备科研项目材料、共同参与项目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本科生在开展“大创”项目的同时,自然会受到导师、研究生、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得以提升。又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大创”项目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有机地结合,不仅有效解决了课内学时与课外学习时间不均衡的问题,而且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软件开发实践得到深度融合。
  2. 以“大创”项目带动科研渗透教学
  学校一方面通过“大创”项目整合现有课程,促进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来引导广大教师加大对科研训练的精力投入,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认定并给予工作量补贴,对于结题成绩为“优秀”的项目指导教师予以2000至20000元不等的奖励,等等。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科研与教学“两张皮”问题,实现了科研渗透教学。例如,化学与化工学院在新生研讨课中把“大创”项目所涉及的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采用探究式、研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把课内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科研活动中,同时把课外科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带到课内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又如,材料类本硕博连读创新班学生在第三学期由导师指导制定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计划,可以进入纳米功能材料、磁性材料与功能薄膜、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水泥基复合材料、光通信材料与元器件、高性能陶瓷材料、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光电、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与改性、功能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等10多个学术团队,参与团队所承担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防科技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一大批科研项目,寓教于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为引导教师将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学校启动了探索性实验项目建设,从而通过科研、工程与教学融合,切实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申报热情高涨,第一批立项申报数量达144项,立项54项。立项项目中,依托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占87%。
  学校通过座谈会等渠道了解到,项目参与学生在“大创”项目中受益匪浅,有将近50%的学生表示将来会选择继续深造,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通过对参加过“大创”项目的读研学生跟踪调查发现,指导教师普遍反映这批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3. 以“大创”项目推动资源开放共享
  “大创”项目均实行项目导师制,即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导师所掌握的科研(工程)项目、科研(工程)成果、科研实验室等资源开展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科研或工程实践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手段,由此实现了本科教育资源与研究生教育资源、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教学仪器设备与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聚合物新型材料成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利用国内甚至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既为本科生科研训练开设了一些前置性课程(包括“工程流变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等专业实验课程),又面向本科生开放仪器设置,让学生带着“大创”项目进入实验室,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如我校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设立的“生命科学创新学院”,双方各投入100万元设立“创新基金项目”用于开展生命科学前沿的合作研究,面向全校教师招标,同时要求每个项目组吸纳不少于3名本科生参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通过校内外资源的“强强联合”,使得学生在科研训练中能够“不问起点,直插前沿”。   4. 以“大创”项目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学校为鼓励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及相关实施细则。具体措施包括:结题成绩优秀的“大创”项目,项目负责人可申请以“创新研究与训练”课程替代一门2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参与项目时间较长且项目结题成绩优秀的“大创”项目,项目负责人可将“大创”研究课题申请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大创”实施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经项目指导教师、项目所在学院及教务处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可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中获得优先推荐资格等。
  学校成立了“学生创新俱乐部”,成员主要由参与过或正在开展“大创”项目的本科生组成。“学生创新俱乐部”在教务处指导下,遵循“自我管理、服务同学”的社团宗旨,主动开展工作,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举办项目宣讲会、在橱窗和网站宣传“大创”优秀成果等),在校内营造了“本科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主展示”的良好科研创新氛围。例如,学校每年在迎新现场为大一新生派送关于本科生科研体系的宣传手册;每年10月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月”活动,活动分为“项目展示”、“本科生学术交流报告”、“主题讲座”三大板块。2012年10月,学校依托“学生创新俱乐部”,成功承办了首届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年会,省内43所院校的100多个项目团队携带创新研究成果参会,为省内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了交流平台。
  二、初步成效
  随着“大创”项目的不断深入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初步显现。一方面,“大创”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12—2014年,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在国内外优秀期刊上、重要会议上公开发表了260多篇论文,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近140项,在国内外重大学科比赛中获奖1100多项。
  学校以“大创”项目为抓手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多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每届毕业生中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毕业生数占工科类毕业生数的比例均超过20%,人数超过1000人。在国际化项目中,近90%的学生都成功申请到国外名校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都不乏华工学子的身影。2014年,学校有4项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责任编辑:夏鲁惠]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我国当前本科生创新力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手,探讨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机制,通过立体化途径构建创新力培养体系,探索学生创新力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优势资源;创新力;培养体系;应用化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整体看来,尽管在全球创新力排名中中国进步最快,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举措
期刊
摘 要: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双领域服务 三业对接”转型发展探索为例,深入分析了卫生类高职院校办学战略转型的背景,并探讨办学定位的确立及其实现的路径,为同类院校探索特色办学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领域服务 三业对接”;办学定位;战略选择  随着民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需求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计划生育后时代出现的家庭照护问题,老年照护、康复保健、健康管理、营养指导等现代健康服务产业逐渐
期刊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进入新的阶段,2014年5月12—13日,第六次全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7个地区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就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如何将加
期刊
摘 要:地方高校数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主体地位。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及汉语应用能力日益下滑不容乐观。新时期,面对新目标、新任务,加强与改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提出具体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改革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
期刊
摘 要: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本文选取美国阿克伦大学的13门课程大纲,通过比较它们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异同,旨在多维度地了解其大纲的个性化特点及功能,有助于树立我国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制定出既能体现自己教学理念,又能使学生受益的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词:课程教学大纲;个性化;合同  课程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艺术院校多年开展专业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础,从办学定位与建设目标的设定,办学积淀、办学层次、综合办学水平等构成要素,绘画专业建设实例等方面,对省级艺术类品牌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品牌;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国家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结合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落实“高教强省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至今已近7年,从试行至今已逾10年,在此期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展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学者和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称《课程要求》)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思考。《课程要求》是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课程要求》的研究状况以及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大学英语教材词汇出发,参考我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机械类专业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天然气压缩机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这一项目为主线,围绕团队组建方式、项目负责人选择、项目进展汇报模式三个重要环节,分析了如何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项目驱动;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机械学科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学科,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期刊
摘 要:形成性评估无疑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向。本研究探索旨在利用目前高校师生人手一部的手机等智能终端,借助高校校园网、wifi和3G等优势网络资源,创建移动智能教学测试云平台,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零延误,实现高校教学评估“随e测”与“随e练”的“双e”及“在课堂”与“在云端”的“双在”终极管理。经过部分学校相关教学实验,该移动智能教学云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