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那朵金银花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feixu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金银花最初的印象,是与菊花、桔皮混在一起的各色消暑凉茶里,或是藏在中药柜某个小格子里的细长黄色花梗。听闻有消暑、祛火、利咽之功效。干制的金银花,微黄、细长,呈筒状,勉强与“金”字还搭得上点关系,那“银”便不知从何说起。况且,这花儿看起来着实有些寒碜,我想,大多数人同我一样,只把它当药材而非花朵。
  又读到金银花是在某篇小说里,作者对金银花有很细致的描写:金银花舒展地浮在水面上,白金相间,灯下看着美丽异常,我倒了一杯清水,喝了几口,取出一条绢帕,写道:“查了书,才知道金银花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鸳鸯藤’,花开时,先是白色,其后变黄,白时如银,黄时似金,金银相映,绚烂多姿,所以被称为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读过之后,除了感慨于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对金银花也充满向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一见鸳鸯对舞的盛况。
  前几日,有幸参加河北省散文学会在响堂山召开的会议,入住响堂山景区的集贤小镇。这个小村原名枣树荒,百余年前,一群逃荒的难民落户于此,就地取材,依山建起560孔石头窑洞。这些窑洞相接起伏,错落有致,形成山区村落一道奇特的风景。后来由于吃水困难,村民们在政府动员下举村迁往新村。老村被景区的开发者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民宿。整个小镇内花木葱茏,因地制宜遍植各色花木,斑驳的石头墙边长满怒放的红色蔷薇,石板路边疏疏落落几丛紫色的马鞭草,青砖墙内探出来几枝火红的石榴花,叶片扇子一样的鸢尾,团团如锦的各色月季……怎一个美字了得!能在这么美的地方住上两天真是幸事,看得出,同行的人与我一样,脸上写满了雀跃。
  景区将窑洞或三间,或两间,划为一个小院,以青砖、篱笆等矮墙相隔。院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石榴树、花椒树、梨树、椿树、柿子树风姿各异,除为方便走路铺设的青砖小径,遍植红薯、黄瓜、草莓、茄子、辣椒等农作物,一派田园风光。
  窑洞,是我多次听过却从未见过,更别说住过的建筑,而集贤小镇的窑洞显然是窑洞的升级版,或床、或炕、或榻,白色纯棉寝具纤尘不染,让人躺下去就不想起来。卫浴设施一应俱全,所有家具均以实木打造,舒适、天然、庄重,与石壁毫无违合之感。住在9号院,一进院门有棵花椒树,院子正中有棵梨树,皆已硕果累累。搬把椅子在院中闲坐,夕阳西下,光影柔和,目光所至是矮墙外的丛丛密林,风过,送来沙沙的树叶声响和隐隐约约的荷塘里的蛙鸣,鼻端是弥漫在院子里的椿树味道。盘膝窝在椅子深处,什么都不愿意想,偷这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无论在哪里,皆最爱清晨和傍晚的风景。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所有的景色都自带柔光滤镜。人少,可以细细体会风景中的清寂之美。入住后的第二天,舍不得睡懒觉,6点即起,与朋友相约在小镇四处闲逛。竟然遇见了金银花,那惊喜无法形容。金银花枝叶丛丛蔓蔓,叶片翠绿扁圆,每个枝头有花数朵,或金色,或白色。花瓣向两侧翻卷,露出几根细长的花蕊,风起时,像一只只蝴蝶在绿涛上飞舞。不见不知,原来金银花这么美。还有个惊喜,是初次闻到金银花的香,清甜,素馨,细嗅很香,却不刺鼻,增一分太浓,减一分太淡,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手。
  上午,游览响堂石窟。响堂山的石窟始建于北齐年间,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选择在邺都至晋阳的必经之路上开凿佛窟以兴佛教。之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听到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这次游览的北响堂石窟,位于鼓山天宫峰西坡,有洞窟9座,从左到右为大业洞、刻经洞、二佛洞、释迎洞、嘉靖洞、无名洞、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身后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在石窟里又遇到金银花。金银花在这里称忍冬纹,多用于门廊、佛像背光的装饰。因为凌冬不凋,取其永生不灭之意。只见刻经洞石门廊上的忍冬纹,花瓣翻卷,细蕊长探,漫漫时光和无数人的触摸为它包上了浆,黄、绿色染料沁在石头里,泛着如釉般的光。
  在景區闲逛,发现石窟区外墙的瓦上刻了很多某某与某某是真爱,某某与某某白头到老的字。不免失笑,来游览的是刻在石上、藏在洞中、多少人护持尚不能保全的残缺石窟,却相信刻在瓦上,风吹日晒雨淋之下的几笔浅痕可以见证真爱永恒。肯在瓦片儿上费这个事儿的必不是被柴米油盐搓磨得面目模糊的中年人。只有一腔孤勇,为爱满心欢喜的少年,才相信爱可以捱得过一切,包括时间和生活的淘洗。什么是永恒?忍冬不凋的金银花?石头?佛像?佛法?目力所及,好像一切都无法永恒。对永恒的孜孜以求,怕只是人们明知不可得,无奈之下的一种强求。
  夜晚回到小院,和风习习,灯光温柔,孤月挂在树梢,倦意深深也舍不得去睡。拉把椅子盘坐院中,清茶在手,闭上眼睛在碰鼻的椿树味儿里细辨金银花香。想,女人啊,不妨学学金银花,撑得起繁花盛放,也熬得过凛凛寒冬。人生总有冬天,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忍着,忍着,相信,没有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春天不会到来。
  编辑:安春华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少年时,我居故乡小镇,夏天酷热,总会去镇旁的嵩溪河里游泳。在水里,我似乎成了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在岸上对于夏天的燥热和干旱无可奈何,在水里,夏天的河流给了我飞翔的感觉。仰面躺在河面上,有时我会胡思乱想,看着天空中悬着的白云,看着天空中自由往来的飞鸟羡慕不已——鸟是有翅膀的。因为在创世纪之初,神为了传递他的神谕,就让鸟长着翅膀,能够像神一样飞翔。因此,鸟蒙受了神的福荫,声音婉转动听,身体轻盈唯美。鸟飞
期刊
学位
据说,有一位隐于深山,以读书、写作、养花种菜为日课的俊洁之士,名唤苇杭——笔者听闻,不禁悠然神往。莫非世间还有个苇杭耶?遂有此文,拟洗尘心,遥相致意。  ——题记  如果把这本《二人禅》(作者苇杭)放在我的案头,那么无需开卷,就好比临流兀坐,岸上一个苇杭,水中一个苇杭——那个随水流不停地抖动、与天光云影及岸芷汀兰相互叠映、迷迷蒙蒙却也更加魅惑的苇杭——也是我。都是我。  携了这样一本书,在暑热已退
期刊
曾有一段时间,我的脚步在城乡两地之间移动,但怎么也绕不开一个点,那点不是别的,是座石拱桥。拱,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从远处看,像长了三只眼睛。从古到今,长三只眼睛的人还没出现,只有传说中的马王爷和天庭的杨戬才有。显然,那是异相。  桥下流着的当然是水。悠长的北港河牵着一个个村庄的湿润之气,从北边一路流过来,然后一分为三穿过桥洞,与浩大的南湖汇合。这一汇,便有了旺盛的湿漉,桥也成了湖与河的连接点。三月
期刊
黄昏,我和父亲收工了  太阳快要落山了  我几次催促父亲该收工了  父亲好像没听见  父亲把鞋兜里的土磕出来以后  就扛上锹收工了  我急忙跟在身后 不敢言语  太阳快要落到山口  五月的夕阳像一位和善的老人  目送着我们往家走  突然 我发现  父亲的背比前几日驼了许多  走路的姿势也比前几日晃荡  没有了往日的雄健  难道父亲这就老了  走在父亲的身后  我耐心地端详着他  这是我非常熟悉的 
期刊
辽西朝阳的春天藏得深,像闷封在坛子里的老酒。进入春天领地的大段时光里,人们只是在想象中体会春天味道的醇厚和色彩的稠密。这段时光,倒春寒是常客,让大部分辽西人的衣着停留在冬天。直至一场久久蓄积在人们心头的春雨从天而降,辽西幸福的时刻才算正式开始。春天灵活地从树梢上,野草的叶芽里,向阳的坡地上,湿润的大地上刺刺地钻出来,形成早就该出现的春天样子。原来含蓄低调的辽西朝阳,已经偷偷孵育了一个春天,只不过藏
期刊
一  我爷爷背靠着土崖凹槽中竖堆着的玉米秸秆,全身心投入地晒太阳。寒冬时节,天再晴好也有小风溜溜地吹。爷爷袖着两手,眯着两眼,正对着太阳,让被风吹得飘忽不定的阳光尽可能多地抚摸到他。他的后背攮进秸秆里,让储存着阳光和草香的秸秆从后边给他提供温暖。他雪白的头发和胡子,在太阳下闪烁着刺眼的白光,高调宣扬着一个高寿老人的生命沧桑。  立秋以后,南太行西麓山地的风便日甚一日地硬起来。這时的风,对于青壮人算
期刊
初上峰峰  邯郸的峰峰是带磁性的,我认为。它的磁性,是无形的,源头是数千年前的磁州文化,磁州窑和响堂山石窟也如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历史上峰峰的归属多有变迁,名字也有变化,但磁窑和石窟一直是其傲然于世的文化符号。  说峰峰,离不开坐落在滏阳河西北边的鼓山。鼓山南,就是在宋代与景德镇齐名的古瓷都彭城。明《彰德府志》云:“彭城,在滏源里。”溯源磁州窑的历史,史载始于北齐年间,那也恰是响堂山石窟佛造像的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