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10月份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94例占69.12%)和中药注射剂(10例占7.35%);最常见的ADR表现是过敏反应,即皮疹,其次为刺激性静脉炎;静脉给药发生ADR的病例占120例(占病例的88.24%);ADR的发生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如抗生素,中药注射剂易发生)、给药途径,药物输注的速度及浓度等多种因素相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的关键。
关键词 :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59-02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为药学监护工作提供依据。为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于2011年1—10月份综合分析了我院上报13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为我院今后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ADR病例来源于我院2011年1—10月份上报的ADR报表,共计136例。
1.2 处理方法:将数据输入微机,利用Excel表格依照ADR报表,分别对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
2ADR病例分析结果
2.1 136例ADR概况:男74例,女62例。年龄分布:5月—94岁,其中≤17岁18例,18—59岁58例,≥60岁60例。病例来源分布:门诊病人60例,住院病人76例。ADR病例给药途径分析:静脉给药120例,口服给药14例,点眼2例。ADR转归:治愈72例,好转64例。有药物过敏史者12例。
2.2发生ADR反应的药品分类及临床表现:
2.2.1ADR临床表现及相关药物(表一)
ADR表现 例数 诱发药物
皮肤过敏反应 68 头孢替安,头孢孟多酯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钠,头孢米诺钠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洛西林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酯,热毒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骨肽,鹿瓜多肽注射液
其他过敏反应 12 左氧氟沙星,头孢美唑钠,克林霉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阿洛西林钠
刺激性静脉炎 24 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钠,头孢他啶钠,夫西地酸钠,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精神症状(躁动,谵语) 12 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钠,奥拉西坦胶囊,前列地尔注射液,丁咯地尔,头孢呋辛钠
胃肠道反应(腹痛,腹泻) 6 头孢克肟片,前列地尔,注射用天麻素
白细胞减少 4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肝功异常,肌无力 2 非诺贝特胶囊
恶心,心悸 2 依替米星注射液
干咳 2 依那普利片
角膜刺激 2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过敏性紫癜 2 热毒宁注射液
2.2.2发生ADR的药品分类:(表二)
药品分类 ADR例数 所占百分比(%)
抗菌药物 94 69.12
中药注射剂 10 7.35
循环系统用药 10 7.35
营养骨骼药物 6 4.41
消化系统药物 6 4.41
降脂药 2 1.47
保肝药 2 1.47
糖皮质激素 2 1.47
益智药 2 1.47
滴眼剂 2 1.47
3结果讨论
3.1ADR发生的年龄分布: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成年人(18—59岁)不良反应占总数的42.65%,老年人(≥60岁)占44.12%,儿童占13.24%,老年人占总数的比例较高。这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老年人的肾脏组织、肾血流量、肾小管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功能等变化,大大地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再者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减少,对药物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在肝脏代谢经肾排泄的药物时,由于其肝肾功能的衰退使药物的血浆浓度增高或延缓药物自机体的消除,t1/2延长,从而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要根据其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或调整给药的间隔时间[1];2)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相应增多有关;3)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就诊人次上升。因此,我们对于老年患者一定要谨慎选药,合理使用。
3.2给药途径,剂型分布: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静脉给药途径中(占总数的88.24%)和口服给药中(占总数的10.29%)。分析原因应为:1)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入体循环吸收起效,无肝脏首过效应2)静脉给药对药物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各方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因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3)与静脉滴注时的消毒不严、操作不当以及滴速过快、有关;4)药液浓度过高、配置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有关[2]。因此,我们应遵循能口服,外用药物治愈的疾病,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如确需静脉给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对于药物速度及浓度的要求用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3药品品种分布:ADR发生最多的分别是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1)抗菌药物中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62例),其次为分别左氧氟沙星(32例)。原因为1)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2)医生对药物的性质不完全掌握。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很重要,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3)中药注射剂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中药注射剂含多种有效成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清,在炮制、运输、贮存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②制备过程中混杂的微量不纯成分及需加入的各种添加剂所形成的杂质分子量较大,均能引起过敏反应,某些有效成分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3]。
3.4器官系统分布 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最常见,原因为1)皮肤反应易于观察判断,不易与其他症状相混淆。2)过敏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有些药物本身抗原性强,容易引起皮疹。3)由于我院非常重视不良反应工作,在我院发生的患者在过敏反应的初始阶段(仅发生皮疹,瘙痒)时,就立即对症处理,从而遏制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老年人易发生)、药物种类(如抗生素,中药注射剂易发生)、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易发生),药物输注的速度及浓度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我院的不良反应报告量较少,监测力度不足,在收集的病例报告中,易于观察的ADR上报数量多,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如隐蔽、潜在以及慢性的ADR漏报率较高,原因也许是一些医护人员分不清ADR与医疗差错的关系,不愿上报。由此,我们ADR的工作人员应耐心解释相关政策,加强药学监护,及时发现隐蔽的ADR,尽量减少ADR的程度,促进ADR工作的开展,为临床医生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
[2]娄育红,范广健,付丽红.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7):555~556.
[3]陈楠.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8,5(7):367.
关键词 :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59-02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为药学监护工作提供依据。为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于2011年1—10月份综合分析了我院上报13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为我院今后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ADR病例来源于我院2011年1—10月份上报的ADR报表,共计136例。
1.2 处理方法:将数据输入微机,利用Excel表格依照ADR报表,分别对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
2ADR病例分析结果
2.1 136例ADR概况:男74例,女62例。年龄分布:5月—94岁,其中≤17岁18例,18—59岁58例,≥60岁60例。病例来源分布:门诊病人60例,住院病人76例。ADR病例给药途径分析:静脉给药120例,口服给药14例,点眼2例。ADR转归:治愈72例,好转64例。有药物过敏史者12例。
2.2发生ADR反应的药品分类及临床表现:
2.2.1ADR临床表现及相关药物(表一)
ADR表现 例数 诱发药物
皮肤过敏反应 68 头孢替安,头孢孟多酯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钠,头孢米诺钠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洛西林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酯,热毒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骨肽,鹿瓜多肽注射液
其他过敏反应 12 左氧氟沙星,头孢美唑钠,克林霉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阿洛西林钠
刺激性静脉炎 24 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钠,头孢他啶钠,夫西地酸钠,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精神症状(躁动,谵语) 12 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钠,奥拉西坦胶囊,前列地尔注射液,丁咯地尔,头孢呋辛钠
胃肠道反应(腹痛,腹泻) 6 头孢克肟片,前列地尔,注射用天麻素
白细胞减少 4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肝功异常,肌无力 2 非诺贝特胶囊
恶心,心悸 2 依替米星注射液
干咳 2 依那普利片
角膜刺激 2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过敏性紫癜 2 热毒宁注射液
2.2.2发生ADR的药品分类:(表二)
药品分类 ADR例数 所占百分比(%)
抗菌药物 94 69.12
中药注射剂 10 7.35
循环系统用药 10 7.35
营养骨骼药物 6 4.41
消化系统药物 6 4.41
降脂药 2 1.47
保肝药 2 1.47
糖皮质激素 2 1.47
益智药 2 1.47
滴眼剂 2 1.47
3结果讨论
3.1ADR发生的年龄分布: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成年人(18—59岁)不良反应占总数的42.65%,老年人(≥60岁)占44.12%,儿童占13.24%,老年人占总数的比例较高。这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老年人的肾脏组织、肾血流量、肾小管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功能等变化,大大地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再者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减少,对药物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在肝脏代谢经肾排泄的药物时,由于其肝肾功能的衰退使药物的血浆浓度增高或延缓药物自机体的消除,t1/2延长,从而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要根据其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或调整给药的间隔时间[1];2)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相应增多有关;3)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就诊人次上升。因此,我们对于老年患者一定要谨慎选药,合理使用。
3.2给药途径,剂型分布: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静脉给药途径中(占总数的88.24%)和口服给药中(占总数的10.29%)。分析原因应为:1)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入体循环吸收起效,无肝脏首过效应2)静脉给药对药物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各方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因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3)与静脉滴注时的消毒不严、操作不当以及滴速过快、有关;4)药液浓度过高、配置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有关[2]。因此,我们应遵循能口服,外用药物治愈的疾病,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如确需静脉给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对于药物速度及浓度的要求用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3药品品种分布:ADR发生最多的分别是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1)抗菌药物中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62例),其次为分别左氧氟沙星(32例)。原因为1)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2)医生对药物的性质不完全掌握。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很重要,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3)中药注射剂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中药注射剂含多种有效成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清,在炮制、运输、贮存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②制备过程中混杂的微量不纯成分及需加入的各种添加剂所形成的杂质分子量较大,均能引起过敏反应,某些有效成分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3]。
3.4器官系统分布 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最常见,原因为1)皮肤反应易于观察判断,不易与其他症状相混淆。2)过敏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有些药物本身抗原性强,容易引起皮疹。3)由于我院非常重视不良反应工作,在我院发生的患者在过敏反应的初始阶段(仅发生皮疹,瘙痒)时,就立即对症处理,从而遏制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老年人易发生)、药物种类(如抗生素,中药注射剂易发生)、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易发生),药物输注的速度及浓度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我院的不良反应报告量较少,监测力度不足,在收集的病例报告中,易于观察的ADR上报数量多,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如隐蔽、潜在以及慢性的ADR漏报率较高,原因也许是一些医护人员分不清ADR与医疗差错的关系,不愿上报。由此,我们ADR的工作人员应耐心解释相关政策,加强药学监护,及时发现隐蔽的ADR,尽量减少ADR的程度,促进ADR工作的开展,为临床医生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
[2]娄育红,范广健,付丽红.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7):555~556.
[3]陈楠.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8,5(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