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真题】
题目:真情。
要求:1.把情节写具体,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2.字数在450字左右。
【考题解读】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词是“情”。我们的日常生活涉及哪些情?亲情、师生情、邻里情、朋友情、人与动物之间的情谊……可写的内容可多啦!题目中还有一个修饰词“真”,这就要求我们从熟悉的人、事、景、物中,从自己有切身体验的生活中,寻觅曾经打动过自己的“真”东西来写。
题目中,要求把“情节”写具体。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就是观山景,只有群山高低错落、层峦叠嶂,游客才会兴致盎然。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容生动,情节曲折,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那么,怎样设计曲折的情节才能让文章扣人心弦呢?
【指点迷津】
一、悬念法
设置悬念,实际上就是平时所说的“故弄玄虚”,把故事的内容写得曲折起伏,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一个小学生在《生日》里写道:“临近生日,我点燃了32支蜡烛。老妈说:‘瞎闹,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读了这样的开头,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想:小学生过生日干吗点32支蜡烛?生日干吗提前过?有了这样的疑问,就会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二、误会法
误会法就是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后道出真相。也就是“让读者先误会,然后明白”的方法。如一个学生在《手套》中的描写:
爷爷上街,奶奶嘱咐道:“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爷爷走后,奶奶抱怨:“你爷爷老了,整天丢三落四的—看吧,你这手套他多半会记不得买。”爷爷回来,奶奶到底没找到手套,她生气地责问:“手套忘买了吧?”随着就是一阵“狂轰滥炸”。这时,爷爷竟变戏法般地从怀里摸出一副特大皮手套,那么大,爸爸戴还差不多。“错了错了!”奶奶叫起来,“让你给孙女买手套,谁让你给儿子买手套!”爷爷愣了一下,说:“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还以为是冬天到了,儿子扫街要手套呢!”
奶奶让爷爷给孙女买手套,爷爷却为儿子买回了大手套。误会使得故事妙趣横生,我们也从故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三、巧合法
“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巧合。比如当你特别想念一个人,他突然就出现了;比如你去一个地方游玩,恰巧你的好朋友也在;比如人家急缺一样东西,正好你有……巧合,可以让故事顺利地发展。如一个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写的这件事:在校园中蒙着眼睛捉迷藏,好不容易捉着一个人,可取下手帕一看,捉住的那个人居然是老师!这便是巧合。巧合让文章显得曲折新颖,并富有戏剧性。
四、抑扬法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文中常用的是欲扬先抑,即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写他的缺点,然后通过某一个事件,让读者改变对他的看法,发现原来他是那么好。如一个学生在《迟到》中首先描写恶劣的天气,自己因睡过了时间而不可能准时赶到约定的地点和小伙伴会合。她开始觉得没什么:“那个平时最胆小的伙伴大雨天怎么会去我们约定的岔道口等我呢?”然而,当她冒雨赶到后,却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孤单地在等她。那个外表柔弱、平时胆小的女生,竟用诚信战胜了胆小。文章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同伴胆小,不会去;然后用事实赞扬同伴诚实守信的美德,手法巧妙,美不胜收。
五、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对立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使形象更加鲜明、性质更加突出。如有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这样写道:“学习骑自行车,将摔倒的我扶起的是母亲,站在一旁喊着让我爬起来继续的是父亲。小时候闯了祸,打我的是父亲,给我上药的是母亲……莫非是父亲不会表达感情,还是……我开始用心去寻找答案。”文章将父亲和母亲进行对比,在后文的“寻找答案”中明白,不是父亲不会表达感情,而是自己没有体会到“那沉默背后迸发出来的温暖”,从而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佳作欣赏】
真情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五(1)班 陈冰姿
今天,差点把我吓死了—妹妹不见了!
午觉醒来,我突然发现小妹妹不见了。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那双小凉鞋还端正地摆在床前。可妹妹哪儿去了呢?院子里,不见妹妹;问左右邻居,都说没看见;找遍了常和妹妹玩耍的小朋友,还是没有!我急忙向不远的外婆家跑去。外婆没见妹妹,又风风火火同我往回赶。刚进门,只见妹妹高兴地张开双臂向外婆扑来。我一见妹妹,满腔怒火不知从哪里来,一把拽过妹妹问:“你到哪儿去了?”没想到一下让妹妹摔在地上。她像是受了委屈似的“哇”地哭了。妹妹一哭,我这个做姐姐的心倒软了。我疼爱地劝她:“好了,是姐姐不对,你到哪儿去了?”妹妹见我和气多了,也止住了哭,说:“我哪儿也没去,一直在爸爸房里看书。我醒来的时候,看见你睡得很熟,就没叫醒你。”哎呀,是我错怪了妹妹,我不禁感到一阵内疚。但看到妹妹光着脚丫,我的疑问又脱口而出:“教你多少次要爱清洁,你怎么又没穿……”妹妹打断我的话:“这都是老师教的呀!”“啊?”我感到莫名其妙。妹妹明显露出几分得意,唱起了刚学会的儿歌:“小朋友,睡午觉,幼儿园里静悄悄。小花猫,有礼貌,藏起脚爪地上跑;脚不响,口不叫,进屋谁也不知道。”接着她神秘地告诉我:“我们睡午觉时,老师走路都是轻轻的,生怕吵醒了我们。”我这才恍然大悟:妹妹为了让我休息好,才没叫醒我,才没穿鞋,悄悄走了出去。
多好的妹妹呀!从她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挚的亲情。
点评:小作者通过一个误会来反映姐妹二人的关心与爱心,立意新巧。情节曲折是习作的一大特色。
【帮你开头结尾】
A.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B.真情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
C.这件事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真情,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人间处处有真情!”
题目:真情。
要求:1.把情节写具体,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2.字数在450字左右。
【考题解读】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词是“情”。我们的日常生活涉及哪些情?亲情、师生情、邻里情、朋友情、人与动物之间的情谊……可写的内容可多啦!题目中还有一个修饰词“真”,这就要求我们从熟悉的人、事、景、物中,从自己有切身体验的生活中,寻觅曾经打动过自己的“真”东西来写。
题目中,要求把“情节”写具体。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就是观山景,只有群山高低错落、层峦叠嶂,游客才会兴致盎然。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容生动,情节曲折,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那么,怎样设计曲折的情节才能让文章扣人心弦呢?
【指点迷津】
一、悬念法
设置悬念,实际上就是平时所说的“故弄玄虚”,把故事的内容写得曲折起伏,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一个小学生在《生日》里写道:“临近生日,我点燃了32支蜡烛。老妈说:‘瞎闹,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读了这样的开头,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想:小学生过生日干吗点32支蜡烛?生日干吗提前过?有了这样的疑问,就会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二、误会法
误会法就是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后道出真相。也就是“让读者先误会,然后明白”的方法。如一个学生在《手套》中的描写:
爷爷上街,奶奶嘱咐道:“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爷爷走后,奶奶抱怨:“你爷爷老了,整天丢三落四的—看吧,你这手套他多半会记不得买。”爷爷回来,奶奶到底没找到手套,她生气地责问:“手套忘买了吧?”随着就是一阵“狂轰滥炸”。这时,爷爷竟变戏法般地从怀里摸出一副特大皮手套,那么大,爸爸戴还差不多。“错了错了!”奶奶叫起来,“让你给孙女买手套,谁让你给儿子买手套!”爷爷愣了一下,说:“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还以为是冬天到了,儿子扫街要手套呢!”
奶奶让爷爷给孙女买手套,爷爷却为儿子买回了大手套。误会使得故事妙趣横生,我们也从故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三、巧合法
“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巧合。比如当你特别想念一个人,他突然就出现了;比如你去一个地方游玩,恰巧你的好朋友也在;比如人家急缺一样东西,正好你有……巧合,可以让故事顺利地发展。如一个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写的这件事:在校园中蒙着眼睛捉迷藏,好不容易捉着一个人,可取下手帕一看,捉住的那个人居然是老师!这便是巧合。巧合让文章显得曲折新颖,并富有戏剧性。
四、抑扬法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文中常用的是欲扬先抑,即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写他的缺点,然后通过某一个事件,让读者改变对他的看法,发现原来他是那么好。如一个学生在《迟到》中首先描写恶劣的天气,自己因睡过了时间而不可能准时赶到约定的地点和小伙伴会合。她开始觉得没什么:“那个平时最胆小的伙伴大雨天怎么会去我们约定的岔道口等我呢?”然而,当她冒雨赶到后,却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孤单地在等她。那个外表柔弱、平时胆小的女生,竟用诚信战胜了胆小。文章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同伴胆小,不会去;然后用事实赞扬同伴诚实守信的美德,手法巧妙,美不胜收。
五、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对立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使形象更加鲜明、性质更加突出。如有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这样写道:“学习骑自行车,将摔倒的我扶起的是母亲,站在一旁喊着让我爬起来继续的是父亲。小时候闯了祸,打我的是父亲,给我上药的是母亲……莫非是父亲不会表达感情,还是……我开始用心去寻找答案。”文章将父亲和母亲进行对比,在后文的“寻找答案”中明白,不是父亲不会表达感情,而是自己没有体会到“那沉默背后迸发出来的温暖”,从而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佳作欣赏】
真情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五(1)班 陈冰姿
今天,差点把我吓死了—妹妹不见了!
午觉醒来,我突然发现小妹妹不见了。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那双小凉鞋还端正地摆在床前。可妹妹哪儿去了呢?院子里,不见妹妹;问左右邻居,都说没看见;找遍了常和妹妹玩耍的小朋友,还是没有!我急忙向不远的外婆家跑去。外婆没见妹妹,又风风火火同我往回赶。刚进门,只见妹妹高兴地张开双臂向外婆扑来。我一见妹妹,满腔怒火不知从哪里来,一把拽过妹妹问:“你到哪儿去了?”没想到一下让妹妹摔在地上。她像是受了委屈似的“哇”地哭了。妹妹一哭,我这个做姐姐的心倒软了。我疼爱地劝她:“好了,是姐姐不对,你到哪儿去了?”妹妹见我和气多了,也止住了哭,说:“我哪儿也没去,一直在爸爸房里看书。我醒来的时候,看见你睡得很熟,就没叫醒你。”哎呀,是我错怪了妹妹,我不禁感到一阵内疚。但看到妹妹光着脚丫,我的疑问又脱口而出:“教你多少次要爱清洁,你怎么又没穿……”妹妹打断我的话:“这都是老师教的呀!”“啊?”我感到莫名其妙。妹妹明显露出几分得意,唱起了刚学会的儿歌:“小朋友,睡午觉,幼儿园里静悄悄。小花猫,有礼貌,藏起脚爪地上跑;脚不响,口不叫,进屋谁也不知道。”接着她神秘地告诉我:“我们睡午觉时,老师走路都是轻轻的,生怕吵醒了我们。”我这才恍然大悟:妹妹为了让我休息好,才没叫醒我,才没穿鞋,悄悄走了出去。
多好的妹妹呀!从她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挚的亲情。
点评:小作者通过一个误会来反映姐妹二人的关心与爱心,立意新巧。情节曲折是习作的一大特色。
【帮你开头结尾】
A.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B.真情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
C.这件事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真情,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人间处处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