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法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就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何为鼓励教学法。从教育心理学来说,鼓励教学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一、鼓励审美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見,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孩子的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鼓励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鼓励教学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标准使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如“怎样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怎样充分发掘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性,怎样减轻小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的心理负担等”等是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调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简单分析。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具体该怎么调整
期刊
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对此进行了探讨。  關键词:观念;改革;创新;主动性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
期刊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勇于质疑;探索实践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谣言教学转向既学习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和的45%。由此可见,听力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对听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目前学生普遍对笔试能得心应手,而对听力考试却望而生畏。  一、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障碍  1.母语干扰  一些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习惯使用中
期刊
【摘要】新课改已经有理论阶段发展到了实践阶段,它的终极目标就是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从观念、语感、练习、思维、文化修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即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英语教师精心设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的感想与体会:  一、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
期刊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乌中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些名人名言都说明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使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去探索知識。然而,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教材的叙述一般比较枯涩,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中教师绝不能采取压、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我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
期刊
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是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手段、选择一定的形式作用于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在社会性方面获得发展的过程,即达成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游戏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