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培育家国情怀的实施策略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在书本上,更在脚下。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研学旅行意见》,高度赞扬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并对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对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实践活动课程作用提出要求。研学旅行这一新兴社会实践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明显,但应如何在校本课程结构中使其发挥作用,充实学生的家国情怀成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重点。本文以此为核心,围绕研学旅行与小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联系进行讨论。
  一、新时代下小学生培育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最积极的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未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曾多次提到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青少年时期培养家国情怀对于其未来立鸿鹄之志有重要意义。
  1.接轨国际公民教育
  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等交往的不断密切,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而一体化所带来的是各国融合,主体边界正在模糊化,国籍、民族作为个人在世界上的定位正在逐渐被抹杀,这就使得人在思想观念上出现问题,存在漂泊无依的感受,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接轨国际公民教育,是合格中国公民养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中国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
  2.培育共产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在狱中写过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培育青少年崇高的理想信念,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信仰是灵魂,信仰是力量,新时代的青少年从小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培育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能够使小学生充分深入地了解属于自己的使命,这样也有助于培育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3.厚植家国情怀教育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的信念,才能够对自身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从而为学生的成才成功提供优质保障。而家国情怀教育的落实显然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学生处在小学阶段,思想观念还不是十分成熟,在此阶段做好家国情怀教育将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二、新时代下小学生培育家国情怀的思路
  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成长、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提高学生德育效果,学校积极举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道德实践、推广红色阅读、打造红色景观等四方面,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中的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活动实践研究,通过实际行动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养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小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创新德育方式,开拓红色教育视野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国家认同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往往不能理解学校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展红色教育的意义。面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以“构建情境实践体验评价引导”的红色教育设计思路、实施原则能兼顾有效提高小学生家国观,这就需要创新红色教育方式。情境教学是小学生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所谓情境有身临其境之意,即将学生带到真实的革命圣地之中,面对革命烈士的遗物、革命战争的遗址进行红色教育,其优势在于增强学生体验感,增进学习内容理解,在共情的作用下达成育人目标。将情境教学引入红色文化教育中,从家国情怀培养这一整体目标出发,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对红色资源进行内涵分析、主题提炼、氛围营造、项目设计、结果评估等,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网络。
  2.坚持思想引领,拓展红色教育途径
  思想是人前进的指南针与驱动器,小学生行为应是受到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引导以“榜样效应”为理论基础。在开展小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时,通过各种形式塑造革命先烈形象与革命精神,强化红色引领、用好红色阵地,同时将红色教育的途径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选择性教育延伸至强制性教育,从书本延伸至紅色教育基地,编制红色课程、构建红色课堂、打造红色研学、开展红色阅读、打造红色景观,向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为他们茁壮成长描绘了鲜红的人生底色。
  3.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形成思想品德
  在学校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践行江头中心小学魅力阳光少年的评价体系,其中思想道德评价分中增加“爱国爱家”这一分量,细到有红色教育实践体验,丰富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使师生能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健康成长,实现先辈们的遗志“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三、新时代小学生培育家国情怀的措施
  在培育家国情怀的红色教育中教学课堂、爱国教育基地、校园阵地都应发挥其独有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小学生培育家国情怀的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情境体验带动课堂教学
  红色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有教材与书本资料,更有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遍布全国各地的革命战争遗址。为了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知国情,爱国家,拓展视野,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实践意识。我们努力将红色教育从课本中,从小世界走出去,参观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组织亲子红色研学与小红军夏令营;将革命遗址的红色学习纳入德育教学计划,让小学生进入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情境中去,帮助青少年了解红色文化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传统,“做中学,学中做”,增强教学效果。
  2.开设利用好红色校本课程
  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融于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参与红色教育,指导亲子实践使用研学手册;根据年级特点,校本执教老师用好红色校本课程,低年级是《将星闪耀》;中年级是《圣地黄花》《革命诗词》;高年级是《圣地黄花》《史诗如虹》等。教学活动渗透红色课堂内外,还有红色课堂延伸、实施意义践行等,利用月份主题教育活动和教育部关工委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活动形式多样化,有朗诵、演讲、写作、板报、研学、道德实践等展示,取得了良好效果。
  3.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进入学生心灵,融于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拓展综合类活动将教育成果植入师生家长的思维与心灵的深处,真真切切地培育家国情怀。(1)开展主题性大型活动。学校应当开展传统节目活动———经典诵读、歌唱祖国、课本剧、书画展、文艺演出等,每年围绕全国省市少工委的教育主题,加上江头中心小学的德育传统项目,设计大型校园节目。如《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社区学校书画展》《我为祖国点赞———诗朗诵》等。(2)开展红色大讲堂。做了只有自己受益,传播出去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中,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思想撼动另一个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3)开展手拉手活动。师生互通交流,开展学生间结对子手拉手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毕业班的井冈山研学之旅,还计划让江头中心小学的学生进入井冈山学生家庭,进入学校同学习同生活,这收获的是精神世界里最深层的品德教育,丰盈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成长记忆,促进其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小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是小学生家国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红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通过多种方式来践行家国情怀培养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任务,为培养出有担当、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努力。
  【本文系2018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红色文化中的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DY201808A)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宝塔山窑洞景观风貌保护为研究内容,在系统化分析山体风貌特色和红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从山体路线保护规划、窑洞院落氛围营造、公共环境保护提升、重塑“红色”基因、参与型活态保护、“生态博物馆”体系构建6个方面提出了延安市宝塔山窑洞景观风貌保护性提升策略,促进其物质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适用性建议。
汉密尔顿的一幅作品被艺术评论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是最早的波普艺术作品之一.他的艺术作品中充分挪用多种图像作为创作符号.本文通过对艺术家运用“挪用”的艺术手法和“审视”
陈师曾的生平及其在美术领域的成就,今人多有研究,但他在南通任职期间的生活艺术轨迹未被重视。南通与上海便利的交通有助于陈师曾获得海派艺术的影响,南通相对开明的文化氛围为其美术实践创造了条件。陈师曾在南通的两年多时间内参与的美术活动(包括美术教育、美术研究、美术交往、美术创作)为他日后成为中国画现代启蒙者、北京画坛的“盟主”积累了资本。
18世纪早期,英国自然式园林开始发迹,并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间取代了来自欧洲大陆的规则式园林,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称之为“园林革命”。这场革命伴随建筑上的帕拉第奥主义运动和文学上的自然观念发展,早期的造园先驱威廉·肯特从中获取造园思想和设计语言,结合自身的实践,使得早期的自然式园林获得其基本形式。本文将从造园家身处的实际情景入手,结合对当时园林建筑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伯林顿文人圈”,探究这场“园林革命”的起源。
一、扎根本土建筑水彩教育绘画是建筑师思想表达的重要形式,它对建筑教育有着温床般的熏陶作用。近百余年蓬勃发展的现代美术教育事业产生了教师型艺术家的特殊身份,许多优秀艺术家都有教师经历。[1]1923年,李剑晨在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师从捷克水彩画家齐提尔,同时师承王梦白、陈半丁等名家研习中国画。1937年—1938年赴英法学习油画,1942年中央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系前身)主任鲍鼎聘请李剑晨教授水彩。至此,李剑晨便与中国建筑美术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文以山西高平开化寺现存北宋壁画弥勒上生经变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图像志与图像叙事模式的综合考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修正和深化了对开化寺上生经变中一些
本文通过对浸润在黄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等多样的文化生态空间之中的和林格尔剪纸进行研究,阐述民族文化的多元交融促进剪纸的地域性变迁,以及其表现形式呈现出的简洁与质朴、粗犷与野性的风格。此外,开放的发展观赋予了和林格尔剪纸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下,其原有的“自在”发展模式被打破,新的传承群体在新的语义时空下为和林格尔剪纸注入新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本文将对相关深层次问题加以探讨。
城市绿色交通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倡导绿色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城市生态出发,提出城市绿色交通观念文化的构建理念,分析城市绿色交通建设构成体系,系统论述城市发展与绿色交通、城市人文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以南京南部新城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为例,综合评价城市绿色交通文化的发展现状,巩固观念文化思维和生态机制理论,进一步完善城市绿色交通设施建设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多措并举上好思政课,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将课堂效果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期刊
传统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口耳相传”加“反复练习”,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做题得高分”能力,因此“高分低能”的学生比比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才兴国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的内涵极其广泛,其中就包括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卖苦力”,更多指的是劳动意识、实践能力、生命感悟等,而生物学科因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可以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