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后”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竞争的加剧,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倦怠”正悄然侵袭着他们的职业幸福。如何破解这种倦怠现象,引领班主任走向职业幸福,成为每所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倦怠类型聚焦
笔者所在的学校,“70后”班主任占全体班主任的78%。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和工作记录等方式,笔者了解到,出现倦怠的“70后”班主任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激情消退型。这类教师普遍有了较高的职称、获得了不少荣誉,对班主任工作不再充满激情。他们每天按部就班,只求完成任务,对于额外的工作是能免则免。由于具备相对成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和经验,因此,他们在各项常规评比中比较容易胜出。但同时他们对工作却失去了“冲劲”,不再力求别出心裁,彰显个性特色。
前景迷茫型。这类教师是“70后”班主任队伍中比较有想法、有闯劲的群体。他们仍葆有成长的热情和动力,但由于更年轻一代教师的迅速成长,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几次失利碰壁后,他们找不到自身发展的平台和事业的高峰,开始在迷茫和失落中消沉。
力不从心型。这一类“70后”班主任普遍缺乏自信,这突出表现在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的参与上。由于新生代班主任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在各种课型、活动方案设计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花样翻新、创意不断;而许多“70后”班主任的方案设计往往墨守成规,缺乏亮点。在强烈的对比下,他们备感压力,逐渐失去自信。
怨声载道型。这类班主任对学校的各项活动一律持否定态度。他们对学生充满怨气,怨学生不听话,越来越难管;对家长充满怨气,怨家长素质低,不支持学校工作,家庭教育不到位等。如此,他们在抱怨中怒气冲冲,在压力中迅速倦怠。
精疲力竭型。当前,班主任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疲劳和压力导致“70后”班主任身心俱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矛盾,有时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主动放弃型。这一类教师本身素质较高,如果能努力促成其专业提升,就能走上更高的发展平台。但由于家庭或自身的一些原因,他们主动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在工作中得过且过,而且常常感叹“我年纪大了”“真的不想太辛苦了”
倦怠类型聚焦
笔者所在的学校,“70后”班主任占全体班主任的78%。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和工作记录等方式,笔者了解到,出现倦怠的“70后”班主任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激情消退型。这类教师普遍有了较高的职称、获得了不少荣誉,对班主任工作不再充满激情。他们每天按部就班,只求完成任务,对于额外的工作是能免则免。由于具备相对成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和经验,因此,他们在各项常规评比中比较容易胜出。但同时他们对工作却失去了“冲劲”,不再力求别出心裁,彰显个性特色。
前景迷茫型。这类教师是“70后”班主任队伍中比较有想法、有闯劲的群体。他们仍葆有成长的热情和动力,但由于更年轻一代教师的迅速成长,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几次失利碰壁后,他们找不到自身发展的平台和事业的高峰,开始在迷茫和失落中消沉。
力不从心型。这一类“70后”班主任普遍缺乏自信,这突出表现在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的参与上。由于新生代班主任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在各种课型、活动方案设计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花样翻新、创意不断;而许多“70后”班主任的方案设计往往墨守成规,缺乏亮点。在强烈的对比下,他们备感压力,逐渐失去自信。
怨声载道型。这类班主任对学校的各项活动一律持否定态度。他们对学生充满怨气,怨学生不听话,越来越难管;对家长充满怨气,怨家长素质低,不支持学校工作,家庭教育不到位等。如此,他们在抱怨中怒气冲冲,在压力中迅速倦怠。
精疲力竭型。当前,班主任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疲劳和压力导致“70后”班主任身心俱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矛盾,有时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主动放弃型。这一类教师本身素质较高,如果能努力促成其专业提升,就能走上更高的发展平台。但由于家庭或自身的一些原因,他们主动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在工作中得过且过,而且常常感叹“我年纪大了”“真的不想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