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实践证明,相比于传统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1、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从而更好理解。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本课时以欣赏和朗读为主,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借助投影,形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多媒体还原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我们为让学生理解,常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1)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
  (2)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现状 要求 阅读 写作  当前,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总体上并不高,缺乏指导)策略,甚至完全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么只重视读,忽略了写;要么重视写,忽略了读;要么重视了读,忽略了阅读方法指导;要么重视写,但写的方法不当。如果你去听一堂小学语文课,听到的是学生单一的齐读,或是无章法的自由读,或是让个别学生站起来面无表情地读,总之,学生在
一、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培养的必要性  1、进行个性培养是教学活动的普遍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更要照顾个别差异,以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即“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突出个性培养。  2、突出个性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期刊
摘要: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启蒙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习作训练的基础。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正确把握课标理念,对中年级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无从下笔,对习作毫无兴趣而言,进而产生了畏惧心理。如何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形成自己较为理想的习作指导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最大弊病就在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再在“翻译”的基础上讲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种教学策略,费时久而收效微,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畏之如虎,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如何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我根据近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谨提出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代化”的策略,以飨读者,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为了应对高考而急功近利,进行高消耗、低效益的简单重复式的教学。其实,语文教学中除了需要教师诗意语言的奔涌、真情
期刊
摘要:在目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意境和创作情怀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从目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来看,老师应把握以情动人、意象捕捉的教学方法,通过诗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意象捕捉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诗歌中获得充分的启发和教育,为日后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种现实的需要,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中学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  新课标实行以来,新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有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改革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开发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丢分严重的困境。  【关键词】作文 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渗透了作者浓烈的情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然而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一、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诗歌。不喜欢是因为读不懂,读不懂就体会不到诗意之美,甚至还会产生厌恶情绪。二、诗歌是历年来的必考题,考查内容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如何解决“不懂”和“必考”的矛盾,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喜欢到喜
期刊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联想”。联想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时候是把书本上所写的事物和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我们读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就会由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联想到革命事物也是压迫不倒,摧折不了的。读了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就会联想到那些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人,进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