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苏东坡出品:“舌尖上的宋朝”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来了,你一定会想起这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作品。其实,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好的春光,也暴露了苏东坡是个神级吃货。河豚鱼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最为肥美,只有真正的吃货才会想到。
  苏东坡,爱吃,懂吃,会吃,一生写了近50首跟吃有关的诗,相当于近50集《舌尖上的宋朝》。
  吃货第一题:吃什么?东坡答:啥都吃得津津有味
  文艺的人常常喜欢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这句诗听起来很超凡脱俗,以至于很多喜欢引用这句话的人就自动忽略这句前面的话。前面在说什么呢?说吃呀。“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宋人喜欢午茶时佐以春盘,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饵称“春盘”。午茶时,雪白的泡沫飘浮在茶盏上,蓼芽与蒿茎鲜嫩嫩地装在春盘里,一切都那么美好。所以,这个清欢是建立在“吃”的基础上,不是纯粹的形而上。
  苏东坡品出清欢至味,是他自带恢弘旷达的性格所致。但对于他来说,最喜欢吃的还是肉。有一次,他眼睛痛,大夫嘱咐他不要吃肉了,他立刻深入角色展现了一个“演员的诞生”,用了娇嗔的语气:眼睛痛不能吃肉,可我的嘴巴又不痛,为何不让我吃肉呢?不行!(“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子瞻患赤眼》)
  更为著名的是他拼死吃河豚。宋代孙奕所撰的《示儿编》里记载了苏轼吃河豚的轶事。苏东坡谪居常州时,爱吃河豚。中士大夫家里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邀请他到家中品尝河豚鱼。他的家人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苏东坡如何发表吃后感,却只见苏轼埋头大吃,完全不点赞,这家人正有些失望,忽然听到苏东坡大声道:“也值得一死!”看,真正的吃货才有这样为了吃而舍命的拼搏精神!
  吃对于他来说,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据考证,苏东坡一生写了近50首跟吃有关的诗。在这些或雄浑大气或豪放旷达的诗中,明晃晃或暗搓搓露过脸的食物有:荔枝、龙眼、桃、梨、枣、蒲桃、石榴、黄柑、河豚、鲫鱼、鲈鱼、猪肉、羊蝎子、兔……
  吃货第二题:在哪儿吃?
  东坡答:走哪儿吃哪儿
  真的吃货并不在意在哪里吃,因为他们在哪里都能吃。苏东坡即使被贬,也乐呵呵走一路吃一路。公元1079年,42岁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做团练副使。苏东坡到任后,首先展示的不是《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而是吃货本质:“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你看看,他觉得自己简直有点儿惭愧,但不是因为被贬,而是看见水就仿佛看见了桌上的清蒸鲈鱼,看见竹林就好像闻到了煮竹笋。
  当时,羊肉贵,猪肉很便宜。手头拮据的苏东坡就创造性地把豬肉开发成一道美味,成为千古留名的“东坡肉”。“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猪肉颂》)吃个肉都要真诚地上升到“颂”的高度,是真爱无疑了。
  苏东坡不断地被贬,但他总能津津乐道。在惠州,他赞赏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海南,他热爱生蚝,在《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一文中,这位中国好爸爸发现了生蚝的美味赶紧写信给儿子:儿呀,爸爸发现了好吃的!你可不要告诉朝里的叔叔们,万一他们都来吃,就不好了。爸爸争取给你留一点儿哦!(“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吃货第三题:为何这么好吃?
  东坡答:有东坡系列美食秘笈
  苏东坡不仅会吃,还会做。闻名遐迩的东坡肉就不用说了,这道菜的真谛是:“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烧野鸡他也拿手,诀窍是“煎”——“烹煎杂鸡鹜”(《食雉》)小火慢煎,唇齿留香。
  对于鱼,他这么做: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煮鱼法》)
  此外,他还开发了烤羊蝎子,也是在惠州。羊肉当时是有钱人吃的,苏东坡吃不起,只好买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取回家后,苏东坡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放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后食用。他写信给弟弟描述自己的心得,自称就像吃海鲜虾蟹的感觉。
  吃货第四题:吃完干什么?
  东坡答:写出来天下共享之
  真的吃货不仅敢于吃,热爱吃,还喜欢分享吃。对于苏东坡这样的文学大家来说,分享,不仅在于招朋引伴一起吃,更在于诉诸文字,让秘笈、心得、感受广为传播。
  可以说,他吃进去的是美食,吐出来的是华章。他讴歌荔枝、讴歌野雉、讴歌河豚、讴歌鲜鱼。“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他沤歌五谷杂粮“地碓舂糠光如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他研发并分享他的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虾……东坡美昧系列的特点是:用料不问出处,加工不求繁琐,粗细结合,雅俗共赏。
  如今,当我们在饭店里吃着各类东坡美食的时候,比考证它是否正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东坡先生,在一路坎坷里认清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由衷热爱着生活。他的吃货秉性和他的璀璨诗文相映成辉,让一个豁达幽默才华横溢又接地气的苏东坡随时都活灵活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其他文献
“打游戏”有了专门的运营师,操作无人机有了驾驶员的新身份……近日,人社部等三部门正式向社会发布了13个全新的职业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竞技等领域的从业者有了正式的身份。  新职业的产生源于社会的需求。社会需求产生了变化,职业也自然而然随之变化。其实,在201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时,就取消了唱片工、钢笔修理员、BP机话务员等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社会上涌现出许
期刊
老同学忽然联系我,没有寒暄直奔主题:“能不能推荐一些流食做法?”  我列举了一两样常规做法,他又发过来一句话:“我爸做了个大手术,以后都只能吃流食。如果还有,再多告诉我几个食谱。”  “哪里不舒服呀?”我打出6个字,内心忽然飘过一丝不详的预感。  “胰腺癌,十二指肠切除了。”  说实话,我不了解这是个什么病。但一个“癌”字,已讓人本能地生出恐慌来。病人和家属的痛苦,也多少猜出一些了。  对话框里的
期刊
“我曾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最近这10年,我做得很差。”  这是一封信的开头,写信的人在一个项目上失败了,从此欠下三四百万元的债务,手中却只有二十几万元。“其实我想还他这二十几万元,但是越还,他越觉得我还有钱,就天天催债。我现在每天东躲西藏。”  这封信的收件人是李曙光,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多年间他收到的这样的信还有很多。  如今,這一局面有望改变。  今年全国两会
期刊
“独生子女护理假”,是指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给予的假,且不得扣减陪护期间的工资、津贴与奖金等福利。  “独生子女护理假”是近些年人们广泛谈论的热点,所以成为热点,主要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照顾父母方面,独生子女越来越承受着精力、经济、请假申请、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要照顾四位老人,一旦老人出现生病住院、无法自理的情况,那么独生子女的压力会更大。
期刊
兀鹰掳走幼儿  张铭是在美国地理协会的专职自然摄影师,前不久,受美国地理协会的委托,他来到秘鲁境内科尔卡峡谷拍摄兀鹰的生活,和当地印第安人一起,经历了一次撼人心魄的拍摄……  兀鹰在南美被称为神鹰,是印第安人重点保护对象。为了能近距离拍摄兀鹰,那天天刚亮,张铭就扛上摄像机,在向导多奥的陪同下出发了。临走前,当地的一名酋长送给他们每人一顶头盔,说如果遭到兀鹰袭击,头盔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多奥是当地的“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强化着眼点。坚持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要在思想上坚定初心。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独创,它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
期刊
“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業,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从整体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对党员干部来说,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工作、出气力,是担当。“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
期刊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才能从根本上、全局上、战略上,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完成好中国工会十七大的目标任务,展现新时代工会组织的新担当新作为。  坚持两个“根本”,以正确的方向彰显政治性。要深刻理解与认识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组织的根本原则,团结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期刊
瘦是有止境的,对瘦的渴望没有。  最瘦的时候,身高148厘米,体重24公斤,身体像根“火柴杆”,卢佳羽还是觉得自己不够瘦。  过去3年里,北京的这位中学生通过节食瘦了30多斤。“消瘦”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摄入脂肪过少,影响了雌激素的合成,她停过月经。  她对进食这件事斤斤计较。某种刻板程序遥控了她的进食:她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进餐,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碗盘要按固定顺序摆放;水果要切成指甲大小;米饭几乎是
期刊
流沙河先生是文坛杂家,著作颇丰,其人学识渊博,谈吐幽默风趣,又有些迂。他的轶事很多,现随手拈出几则记下。  流沙河打电话  20世纪80年代初,流沙河在《星星》诗刊社任编辑,独占一办公室,一手著述,一手编诗,日常生活杂事均由夫人代为处理。  一日有事需要联系,他叫夫人去传达室打电话。夫人觉得这是他们老余家的私事(流沙河本姓余),不便插手,就坚持让流沙河亲自去打。流沙河面呈难色,推三推四,却拗不过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