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音识别技术是21世纪初信息技术领域十大重要科学技术之一。语音识别技术的日臻完善为无障碍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便利的空间,其自身的特性日益受到聋生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创设无障碍教学环境,对聋生语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语音识别;无障碍;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15-02
1 无障碍与语音识别相关概念
1.1 无障碍概念界定无障碍(Accessibility)的英文含义是指:很容易满足或处理的属性,在需要的时候即可用的品质[1]。“无障碍”这个概念源于建筑学界—无障碍设计,后来逐渐衍生到其它领域。随着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理论的推广,国内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无障碍”理念有了进一步探究。其被译为可获取性[2]、可访问性。在首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正式把Accessibility翻译为无障碍。本文中“无障碍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聋生的能力发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等不存在任何障碍,聋生能够无障碍地获得有效信息,进行学习。
1.2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21世纪初信息技术领域十大重要科学技术之一。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它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甚至还涉及到人的体态语言(如人在说话时的表情、手势等行为动作可帮助对方理解),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机器进行自然语言通信。笔者以IBM公司ViaScribe 2.37版为例。ViaScribe是利用语音到文本的转换技术,在演讲或讲课过程中即时加注字幕,即时记录讲稿,并可在演讲或讲课后对讲稿进行修订,结合PowerPoint、音频、视频文件制作e-learning材料。图1为其基本界面。
2 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无障碍教学环境创设
2.1 无障碍教学环境无障碍教学环境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障碍的各种外部条件。它强调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外部支持,从而更大程度上的促进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笔者认为无障碍教学环境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无障碍、教学工具的无障碍以及教学评价与管理的无障碍。一般来说无障碍教学环境更强调硬件环境,即使用专门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师与学习者更顺畅的进行教学活动。
随着无障碍有关的法规、技术标准逐步的完善,我国的无障碍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推进。一方面,许多特殊学校结合自己已有的硬件条件,从教学理论的运用、教学资源的制作、教学过程的安排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基本的教学标准(教学要求),强化教学管理,提供无障碍教学支持服务等方法,构建无障碍教学环境,更好的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2.2 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无障碍教学环境创设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理念到“支持”概念的提出再到如今的“生活质量”新趋向,无障碍教学环境已被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重视。它的创设在一些学校的实践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更多的特殊学校重理论而轻实践,往往出现“现有资源闲置,学生需求不断”的现象。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语音识别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进行语文无障碍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限制,对学生的言语能力、语音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重课文理解,轻语言实践,学生缺乏有效的表达与沟通。造成聋生语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就是听觉受损,同时聋生认知的特殊性也制约着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音识别技术使所有信息通过文字、图像等视觉媒体传递,让聋生尽可能的获取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语音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创设无障碍教学环境为聋生提供动态的学习空间,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聋生通过同步或异步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
3 语音识别技术对聋生语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聋生语文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把语音识别技术引入教学成为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近二十年来,语音识别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并已进入实用阶段。就教育领域来讲,语音识别技术的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它在聋生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
3.1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化静态教学为动态,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学生听力障碍的限制,聋校教育往往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而大多数聋生的语文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达不到表达和沟通的基本要求。在这种封闭的聋校语文教学中,聋生经常被动地充当“听众”。教师不光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决定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等等,还要扮演“演员”的角色:自己解答自己提的问题,等等。
语音识别技术在课堂上将教师的语音转变成文本并实时显示出来。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聋生接受知识过程的先天不足与缺陷。教师还可以实时修订与调整,结合多媒体将无声的知识转化为有形有色的表象。利用文本实时显示,可将“手语”无法表述清楚的术语与知识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聋生面前。让聋生化“被动”为“主动”,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地激发聋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3.2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发展互动空间,增加情感体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让聋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增强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交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3]。对于聋生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是有效信息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语音识别技术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媒介,使聋生能有效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无障碍的理解课文的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聋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听力,其注意力易分散。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借助图像、语言描绘等,创设生动鲜明的场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聋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增加情感体验。
3.3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有效教学与学习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促进其能力的发展。语音识别软件提供实时与非实时两种制式。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把当堂的教学内容保存为WAV、SMIL、XML等格式。这几种格式包括了教学内容的音频、实时显示的字幕以及PPT的独立及合成文件。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它进行教学反思,方便了解教学过程的进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课后作为课堂笔记进行有效复习,查漏补缺知识点,真正调动起聋生的主观能动性。
4 小结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创设无障碍教学环境,为聋生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在教学中,既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清楚表达教学内容,又使聋生通过文本及图片等视觉媒体来进行沟通与交流。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引导聋生进行有效地互动,使学生乐于沟通,善于交往,真正有效的提高聋生的会话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志诚.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42-143
[2]Beverly Abbey.Instructional and Cognitive Impacts of Web——Based Education[M].Idea Group Publishing, 2000:297-320
[3]刘玉翠.在情境中学会交往[EB/OL].www.31shsx.com/xxb/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7-29k
关键词 语音识别;无障碍;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15-02
1 无障碍与语音识别相关概念
1.1 无障碍概念界定无障碍(Accessibility)的英文含义是指:很容易满足或处理的属性,在需要的时候即可用的品质[1]。“无障碍”这个概念源于建筑学界—无障碍设计,后来逐渐衍生到其它领域。随着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理论的推广,国内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无障碍”理念有了进一步探究。其被译为可获取性[2]、可访问性。在首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正式把Accessibility翻译为无障碍。本文中“无障碍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聋生的能力发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等不存在任何障碍,聋生能够无障碍地获得有效信息,进行学习。
1.2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21世纪初信息技术领域十大重要科学技术之一。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它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甚至还涉及到人的体态语言(如人在说话时的表情、手势等行为动作可帮助对方理解),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机器进行自然语言通信。笔者以IBM公司ViaScribe 2.37版为例。ViaScribe是利用语音到文本的转换技术,在演讲或讲课过程中即时加注字幕,即时记录讲稿,并可在演讲或讲课后对讲稿进行修订,结合PowerPoint、音频、视频文件制作e-learning材料。图1为其基本界面。
2 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无障碍教学环境创设
2.1 无障碍教学环境无障碍教学环境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障碍的各种外部条件。它强调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外部支持,从而更大程度上的促进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笔者认为无障碍教学环境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无障碍、教学工具的无障碍以及教学评价与管理的无障碍。一般来说无障碍教学环境更强调硬件环境,即使用专门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师与学习者更顺畅的进行教学活动。
随着无障碍有关的法规、技术标准逐步的完善,我国的无障碍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推进。一方面,许多特殊学校结合自己已有的硬件条件,从教学理论的运用、教学资源的制作、教学过程的安排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基本的教学标准(教学要求),强化教学管理,提供无障碍教学支持服务等方法,构建无障碍教学环境,更好的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2.2 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无障碍教学环境创设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理念到“支持”概念的提出再到如今的“生活质量”新趋向,无障碍教学环境已被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重视。它的创设在一些学校的实践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更多的特殊学校重理论而轻实践,往往出现“现有资源闲置,学生需求不断”的现象。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语音识别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进行语文无障碍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限制,对学生的言语能力、语音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重课文理解,轻语言实践,学生缺乏有效的表达与沟通。造成聋生语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就是听觉受损,同时聋生认知的特殊性也制约着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音识别技术使所有信息通过文字、图像等视觉媒体传递,让聋生尽可能的获取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语音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创设无障碍教学环境为聋生提供动态的学习空间,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聋生通过同步或异步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
3 语音识别技术对聋生语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聋生语文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把语音识别技术引入教学成为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近二十年来,语音识别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并已进入实用阶段。就教育领域来讲,语音识别技术的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它在聋生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
3.1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化静态教学为动态,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学生听力障碍的限制,聋校教育往往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而大多数聋生的语文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达不到表达和沟通的基本要求。在这种封闭的聋校语文教学中,聋生经常被动地充当“听众”。教师不光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决定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等等,还要扮演“演员”的角色:自己解答自己提的问题,等等。
语音识别技术在课堂上将教师的语音转变成文本并实时显示出来。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聋生接受知识过程的先天不足与缺陷。教师还可以实时修订与调整,结合多媒体将无声的知识转化为有形有色的表象。利用文本实时显示,可将“手语”无法表述清楚的术语与知识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聋生面前。让聋生化“被动”为“主动”,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地激发聋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3.2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发展互动空间,增加情感体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让聋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增强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交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3]。对于聋生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是有效信息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语音识别技术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媒介,使聋生能有效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无障碍的理解课文的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聋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听力,其注意力易分散。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借助图像、语言描绘等,创设生动鲜明的场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聋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增加情感体验。
3.3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有效教学与学习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促进其能力的发展。语音识别软件提供实时与非实时两种制式。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把当堂的教学内容保存为WAV、SMIL、XML等格式。这几种格式包括了教学内容的音频、实时显示的字幕以及PPT的独立及合成文件。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它进行教学反思,方便了解教学过程的进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课后作为课堂笔记进行有效复习,查漏补缺知识点,真正调动起聋生的主观能动性。
4 小结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创设无障碍教学环境,为聋生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在教学中,既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清楚表达教学内容,又使聋生通过文本及图片等视觉媒体来进行沟通与交流。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引导聋生进行有效地互动,使学生乐于沟通,善于交往,真正有效的提高聋生的会话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志诚.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42-143
[2]Beverly Abbey.Instructional and Cognitive Impacts of Web——Based Education[M].Idea Group Publishing, 2000:297-320
[3]刘玉翠.在情境中学会交往[EB/OL].www.31shsx.com/xxb/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7-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