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电视节目的播出形态来说,可以分成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在当今大力倡导直播节目的情形下,录播节目仍有巨大魅力,应该说两者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节目。对于录播节目,录制现场和播出节目之间有很多大的区别。本文就以时下热门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栏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真人秀节目录制现场与播出节目差异。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 录制现场 播出节目
电视直播是指使用电视设备在现场制作、现场同步传播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报道方法。电视录播是指节目完成了全部采访、摄录和编辑制作后播出的节目形态。录播是电视媒体乐于采用并最常见的节目播出形式,也是国际电视新闻业界通用的一种节目模式,但是作为录播的电视节目,其录制现场与制成的播出节目之间究竟有哪些差异呢?本文选取了电视真人秀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作为研究对象。因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流程大体相当,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完整性,我们任意选择一期节目作为研究蓝本(录制时间:2011年5月15日,播出时间:2011年6月11日晚)。
叙事时间VS情节时间
米克·巴尔论道:“事件被界定为过程。过程是一个变化,一个发展,从而必须以时间序列或时间先后顺序为其先决条件。事件本身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秩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叙事是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情节是指叙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叙事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情节仅仅是这个线上的某些点。这条线的长度和走向,主要依靠这些点的多少和位置的变动。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的话,那么故事则都是人的故事。只有人被识别、关注、热爱、故事才能深入人心。所以真人秀的任务都是普通的参与者,但是节目本身主要是把这些普通人塑造成“明星”。在《非诚勿扰》中,单期节目主要展示的是男嘉宾、以及他们与主持人、嘉宾主持、女嘉宾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则形成一个故事。通过对录制现场和播出节目之间的差异比较笔者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这一期节目的现场的录制中,一位叫花蕾的男嘉宾出场后,在和女嘉宾的交流互动过程中,现场一共有五到六位嘉宾与其展开互动,但是节目播出后,仅仅剩下四位;在整个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是花蕾带来一件婚纱,说是要送给一位女生,最后他把这件婚纱送给了最后为他亮灯的女生。但是在录制现场笔者注意到,那件婚纱随后被一个工作人员带到后台,因此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设计的桥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录制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五位嘉宾的互动提问,现场道具的处理,时间明显要长,但是在随后播出的节目中,我们仅仅看到了四位女嘉宾的互动,仅仅看到了其把婚纱送给女嘉宾。从与四位嘉宾的互动过程来看,他们的相互提问已经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已经加深了观众对男嘉宾的认知,有的提问无关情节发展,则无需占用时间,而现场增加的送婚纱情节,则是从侧面为整个“故事”增加了一定的悬念,因为每个人都想知道,接下来谁将拥有这件婚纱。
现实空间VS视觉空间
在《非诚勿扰》的演播大厅里,因每个人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而且位置相对是固定的,而且不能来回的走动。因此距离男女嘉宾、主持人的位置也相对固定。比如,笔者坐在男嘉宾出场的位置,距离女嘉宾较远,所以,基本上看不太清楚她们的面部表情,而男嘉宾和主持人是一个背影,因此,我们不能有和男女嘉宾之间产生的交流感,也不能很仔细看到每个嘉宾在场上的“微表现”,只能感知一个大概。而在电视摄像中指针对同一大小的被摄物体,近则能拍得大,远则能拍成小。但是电视摄像机录制完成后,则可以因镜头和景别不同,则产生了神奇的视觉效果的变化和人们对空间感的感知。
景别是指画面中表现出来的视域的范围,一般是摄影机在距离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由于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心理和需求的不同,景别又可以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艺术表现功能。远景镜头主要用于情绪功能,其主要用于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全景镜头则具有介绍功能,他可以介绍整个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中景镜头则是叙述性功能的最佳选择,他可以很清晰的介绍主体状态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绪交流;近景镜头的交流性功能则是别的景别无法替代的,他可以用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由内到外的情感变化,交流感极强;特写镜头具有很强的强调性和暗示性,一般用来揭示特定含义或情绪。
然而,在播出的节目中,男女嘉宾出现的镜头大多数是以中近景出现的,而且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是两个中近景镜头之间互切(偶尔会有一些穿插),电视观众看到的是比录制现场更加清晰的画面。这种镜头表现的重心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头部形态,在这种以单个个体为主的中近景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变化始终处于被突出的位置上,其内心世界往往通过面部的细微动作、眼神等的变化,毫无保留的展露出来。由于这种景别摆脱了外在的环境限制,使镜头更接近人物,所以,观众的参与意识、认同意识显著增强,观众则更容易介入人物的情感活动。
原始状态VS艺术加工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体是人,而且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真实的人,或者说是非角色扮演的真实状态下的路人甲或者路人乙。但是,对于电视传播效果中的娱乐性来讲,并不是任何人的故事都有娱乐价值。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我们关注、质疑、赞同或者感情好恶的人,以及那些命运曲折变化、经历非常规的人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感情投入,才有资格作为真人秀的“故事主角”。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硕士生导师那长春说的:《非诚勿扰》做节目就像在做一道菜,男嘉宾的故事是菜,女嘉宾的气质是作料,孟非是大厨,乐嘉、黄菡是帮厨,看怎么样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盛宴,在这里面,男嘉宾的故事就是节目好看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后期的艺术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节目的后期艺术加工,也被称为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这是一种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的再创作过程。
在这一期的节目录制现场,现场共有六位男嘉宾参与节目录制,但是最后的播出的节目只剩下五个男嘉宾,而且这五个男嘉宾也不是按照现场出场的顺序出现在节目中的。由此可见,这些参与者并不是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的,他们是被节目组根据节目需求和受众需求“配置”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种完全现实的关系的,而是被导演或者编导进行再创作的一种戏剧性的关系。因为那位男嘉宾没有成为观众好奇的戏剧性对象,没有承担参与者应有的戏剧性功能,就在后期的艺术加工中被“删除”了。
在现场的录制中,我们的眼睛是主观的选择我们所关注的画面以及关注画面的时间,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在《非诚勿扰》的录制现场一共有七八台摄像机同时录制,不同机位的画面同时传送到导播台,需要在后期的艺术加工中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在后期的艺术加工过程中,画面的选择要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同时,在画面长度的取舍上,不仅取决于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要满足观众收视的心理需要,无论是太长还是太短,都会影响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和感受,因此表达的内容对画面的长度的要求至关重要。
声音是现代电视节目主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声音贯穿始终,可以使原本一系列不连贯的镜头变得流畅自然,一个特殊的声音处理,可以使节目在必要的时候合理的转折和变换节奏;同时,电视节目后期的声音处理往往会使前期不完美的声音效果变得完美、自然。因此,在电视节目的后期艺术加工中,电视声音处理的编辑,则依据节目内容、前期效果、景别色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通过音响的处理,起到概况主题,表达作者对电视作品内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和倾向的作用。在电视节目现场录制过程中,由于人多、设备多、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听起来现场声音很混乱,由于距离女嘉宾的位置较远,女嘉宾的话筒扩音效果很不好,有时候主持人听不清他们的声音,需要重复一遍;但是在播出的节目中,通过对后期音乐和声音的在加工的处理,声音显得清晰、连贯,音乐和画面、以及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呈现出完美的组合。
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现场录制和播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态特征,毫无疑问,播出节目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在时间、空间、音响、节奏、以及节目导向等方面有进行了二次创作,可以使节目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①米克·巴尔:《叙述学:叙述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②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 录制现场 播出节目
电视直播是指使用电视设备在现场制作、现场同步传播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报道方法。电视录播是指节目完成了全部采访、摄录和编辑制作后播出的节目形态。录播是电视媒体乐于采用并最常见的节目播出形式,也是国际电视新闻业界通用的一种节目模式,但是作为录播的电视节目,其录制现场与制成的播出节目之间究竟有哪些差异呢?本文选取了电视真人秀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作为研究对象。因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流程大体相当,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完整性,我们任意选择一期节目作为研究蓝本(录制时间:2011年5月15日,播出时间:2011年6月11日晚)。
叙事时间VS情节时间
米克·巴尔论道:“事件被界定为过程。过程是一个变化,一个发展,从而必须以时间序列或时间先后顺序为其先决条件。事件本身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秩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叙事是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情节是指叙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叙事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情节仅仅是这个线上的某些点。这条线的长度和走向,主要依靠这些点的多少和位置的变动。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的话,那么故事则都是人的故事。只有人被识别、关注、热爱、故事才能深入人心。所以真人秀的任务都是普通的参与者,但是节目本身主要是把这些普通人塑造成“明星”。在《非诚勿扰》中,单期节目主要展示的是男嘉宾、以及他们与主持人、嘉宾主持、女嘉宾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则形成一个故事。通过对录制现场和播出节目之间的差异比较笔者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这一期节目的现场的录制中,一位叫花蕾的男嘉宾出场后,在和女嘉宾的交流互动过程中,现场一共有五到六位嘉宾与其展开互动,但是节目播出后,仅仅剩下四位;在整个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是花蕾带来一件婚纱,说是要送给一位女生,最后他把这件婚纱送给了最后为他亮灯的女生。但是在录制现场笔者注意到,那件婚纱随后被一个工作人员带到后台,因此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设计的桥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录制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五位嘉宾的互动提问,现场道具的处理,时间明显要长,但是在随后播出的节目中,我们仅仅看到了四位女嘉宾的互动,仅仅看到了其把婚纱送给女嘉宾。从与四位嘉宾的互动过程来看,他们的相互提问已经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已经加深了观众对男嘉宾的认知,有的提问无关情节发展,则无需占用时间,而现场增加的送婚纱情节,则是从侧面为整个“故事”增加了一定的悬念,因为每个人都想知道,接下来谁将拥有这件婚纱。
现实空间VS视觉空间
在《非诚勿扰》的演播大厅里,因每个人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而且位置相对是固定的,而且不能来回的走动。因此距离男女嘉宾、主持人的位置也相对固定。比如,笔者坐在男嘉宾出场的位置,距离女嘉宾较远,所以,基本上看不太清楚她们的面部表情,而男嘉宾和主持人是一个背影,因此,我们不能有和男女嘉宾之间产生的交流感,也不能很仔细看到每个嘉宾在场上的“微表现”,只能感知一个大概。而在电视摄像中指针对同一大小的被摄物体,近则能拍得大,远则能拍成小。但是电视摄像机录制完成后,则可以因镜头和景别不同,则产生了神奇的视觉效果的变化和人们对空间感的感知。
景别是指画面中表现出来的视域的范围,一般是摄影机在距离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由于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心理和需求的不同,景别又可以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艺术表现功能。远景镜头主要用于情绪功能,其主要用于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全景镜头则具有介绍功能,他可以介绍整个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中景镜头则是叙述性功能的最佳选择,他可以很清晰的介绍主体状态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绪交流;近景镜头的交流性功能则是别的景别无法替代的,他可以用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由内到外的情感变化,交流感极强;特写镜头具有很强的强调性和暗示性,一般用来揭示特定含义或情绪。
然而,在播出的节目中,男女嘉宾出现的镜头大多数是以中近景出现的,而且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是两个中近景镜头之间互切(偶尔会有一些穿插),电视观众看到的是比录制现场更加清晰的画面。这种镜头表现的重心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头部形态,在这种以单个个体为主的中近景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变化始终处于被突出的位置上,其内心世界往往通过面部的细微动作、眼神等的变化,毫无保留的展露出来。由于这种景别摆脱了外在的环境限制,使镜头更接近人物,所以,观众的参与意识、认同意识显著增强,观众则更容易介入人物的情感活动。
原始状态VS艺术加工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体是人,而且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真实的人,或者说是非角色扮演的真实状态下的路人甲或者路人乙。但是,对于电视传播效果中的娱乐性来讲,并不是任何人的故事都有娱乐价值。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我们关注、质疑、赞同或者感情好恶的人,以及那些命运曲折变化、经历非常规的人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感情投入,才有资格作为真人秀的“故事主角”。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硕士生导师那长春说的:《非诚勿扰》做节目就像在做一道菜,男嘉宾的故事是菜,女嘉宾的气质是作料,孟非是大厨,乐嘉、黄菡是帮厨,看怎么样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盛宴,在这里面,男嘉宾的故事就是节目好看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后期的艺术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节目的后期艺术加工,也被称为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这是一种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的再创作过程。
在这一期的节目录制现场,现场共有六位男嘉宾参与节目录制,但是最后的播出的节目只剩下五个男嘉宾,而且这五个男嘉宾也不是按照现场出场的顺序出现在节目中的。由此可见,这些参与者并不是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的,他们是被节目组根据节目需求和受众需求“配置”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种完全现实的关系的,而是被导演或者编导进行再创作的一种戏剧性的关系。因为那位男嘉宾没有成为观众好奇的戏剧性对象,没有承担参与者应有的戏剧性功能,就在后期的艺术加工中被“删除”了。
在现场的录制中,我们的眼睛是主观的选择我们所关注的画面以及关注画面的时间,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在《非诚勿扰》的录制现场一共有七八台摄像机同时录制,不同机位的画面同时传送到导播台,需要在后期的艺术加工中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在后期的艺术加工过程中,画面的选择要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同时,在画面长度的取舍上,不仅取决于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要满足观众收视的心理需要,无论是太长还是太短,都会影响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和感受,因此表达的内容对画面的长度的要求至关重要。
声音是现代电视节目主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声音贯穿始终,可以使原本一系列不连贯的镜头变得流畅自然,一个特殊的声音处理,可以使节目在必要的时候合理的转折和变换节奏;同时,电视节目后期的声音处理往往会使前期不完美的声音效果变得完美、自然。因此,在电视节目的后期艺术加工中,电视声音处理的编辑,则依据节目内容、前期效果、景别色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通过音响的处理,起到概况主题,表达作者对电视作品内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和倾向的作用。在电视节目现场录制过程中,由于人多、设备多、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听起来现场声音很混乱,由于距离女嘉宾的位置较远,女嘉宾的话筒扩音效果很不好,有时候主持人听不清他们的声音,需要重复一遍;但是在播出的节目中,通过对后期音乐和声音的在加工的处理,声音显得清晰、连贯,音乐和画面、以及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呈现出完美的组合。
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现场录制和播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态特征,毫无疑问,播出节目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在时间、空间、音响、节奏、以及节目导向等方面有进行了二次创作,可以使节目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①米克·巴尔:《叙述学:叙述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②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