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选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有悠久历史。境内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不仅是全国最大的三个殷商青铜器出土方国之一,而且还是姜太公故里。
  1936年红军东征首战于石楼,毛泽东主席曾三次率部转战于此,在石楼指挥了关上和蓬门战役,在石楼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石樓景观优美,有五大全域旅游景区。黄河奇湾景区是“万里黄河上最美丽的弯”,连接带动了留村毛泽东故居地、义牒郝家大院等景观;棋盘山景区,山上森林茂密,是天然氧吧;桃花者研学基地景区,探寻古老青铜文化,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旅游基地;永由古槐景区,揭开千年槐祖面纱;石楼小镇景区,风情浓郁,特色鲜明,是徽派建筑与黄土风情的天然融合。
  多年来,石楼县致力于文艺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具有石楼特色的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曲、声乐、舞蹈、民间艺术等门类的文艺队伍,并坚持长年开展文艺活动,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现选登部分书法、美术、摄影作品,以飨读者。
其他文献
诗,慎言也。诗缘情发声,而不只是文字游戏。诗就像恋人,可遇不可求。你在眼前,你是世界;你不在眼前,世界是你。  诗人不要伪善,真心比什么都重要。诗人要有一点儿悲天悯人的情怀。你的阅读的范围,就是你的审美。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预言性,好的诗歌也一样。两只脚走路,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齐头并进。不厚此薄彼,都接受又不走得太近。诗必须有言外之意,言此及彼。诗歌的现代性是排他的。虚实之间相互依存,多训练,就会达
期刊
天 桥  天上的桥在跑步  一跑就从心中跑到体外  远在天边的人,近在眼前的我  我们的桥是这世界的两条腿  在尘世,只能别人拿眼睛看你  我的眼睛长在心尖尖上  幻想一条河流从你脚下走过  却看见天上的银河突然泛起了波澜  在白鹿洞书院  輕风翻过的书  肯定全被这里的白鹿读过  草木识的字变成砖瓦  每一块砖瓦肯定都是学富五车  尘埃咬文和嚼字不在乎青灯黄卷  蟋蟀高声朗读那一定是家学  我拾
期刊
从网上购到戏剧家蓝澄1948年创作的歌舞剧剧本《废铁炼成钢》。蓝澄当时是“工人文艺工作团”团长,1948年春他带领该团到鸡西滴道煤矿演出,见到了李纳创作的小说《煤》。小说主要记述了一个落后工人(因偷窃判刑半年)黄殿文在矿工会及工友的挽救、教育下,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工,并当上了劳动模范的故事。这个故事十分典型,在该矿广为流传。蓝澄在剧本“说明”中讲:“当时这故事广泛的被人们议论着,我觉得有写成剧本
期刊
晚 霞  只有爱  能让白发  再次回到童年  爱是我的亲人  我的家,我的祖国  春题湖上  春到西湖,三五梅花  早于蝴蝶,开在断桥边  白堤上,有人在放纸鸢  花港观鱼,锦鲤成群结队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  葬在西泠  不见苏小小,孤山下,断桥畔  埋香之所,只留墓碑  身自由,心干净  不负一生好山水  归 来  杨梅红了  老水牛在溪边散步  新燕静静地在细雨中斜飞  秋千上的女孩早已回
期刊
吴晓煜的《煤炭文学作品札记》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情并茂的煤矿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我还没看到有谁能像他这样把中国煤矿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煤矿作家和作品描述得这么清晰、准确。尽管他的这部书以“札记”示人,但在我的眼里,这部书有着煤矿文学史的意义,它的出版或许填补了我国煤矿文学研究的空白。  我认识吴晓煜的时候,只知道他是煤矿文史大家。文史不分家,因此他也写过不少随笔札记和散文小品。他很早
期刊
我时常想起一块煤  我时常想起一块煤,想起一块藏在  日记里的煤,想起那年在格爾木  遇见的矿工,像是我远方的亲人  每当火焰升起,就在脑海里反复一回  我摸过他粗糙的手,看见过他黝黑的  眼睛,去过他那间  四平米的宿舍,和他九岁的儿子谈论心事  用手穿过他塑料布糊的窗户,风一吹起  气流便登堂入室,我们憨笑不止  内心却尴尬得无地自容,仿佛从未进入室内  仿佛永远暴露在大雨中  矿与井  村子
期刊
一  一只蝉  落在秋天的睫毛上  声嘶力竭地诡辩  不能因为出生的晚  就让我放弃  爱的理由  二  夏天走了  年老色衰的藤蔓  还在坚持着  对绿色的忠诚  三  爱情隧道  在合轨时最是浓郁  再往前走  就要面临出轨的风险  四  在路的尽头  诗人们开始往回走  他们的脚  踩出一首首  回文诗  五  那只振振有詞的蝉  有自己的选择  村民称她为  秋娘子  六  踏上桥头  我
期刊
五月即景  积雪消融的地面,小草探出头  几只蚂蚁争先恐后地攀越草的高度  寒气还未退去,埋藏在漫长冬天里的心事  被桃花,一一悄然晾晒在枝头  蜜蜂像探秘者,扰乱桃花的心  娇羞的语言,散落一地  仿佛,你不曾爱过  但昭华里心跳的节奏,突然加快  阳光渐暖  阳台上囚禁的马蹄莲  努力向窗外探头,她似乎听到了  天空里一匹匹白马的呼唤  运粪的牛车吱吱作响  阡陌边破土而出的小草,窥见  万物
期刊
我是以“另类”的处理形式,被“分配”到“煤”字号行业做工的。  我的名字本来叫“聂焱如”,是父母生下我时为我取的。也不知是疏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1964年12月,我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前填表,将姓名中的“焱”字改换成了“炎”字,聂焱如之名便改换成了聂炎如。自此,我被改换成了我不是我父母亲的儿子了。至今,有效证明我身份的身份证上的姓名成了聂炎如,铁定了我再也无法回到父母亲身边的那个聂焱如了。  参军
期刊
朱勇,中国书画之乡萧县人。  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其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展览中参展并获奖。  朱勇爱好比较广泛,书、画、印三艺,应属书法最佳,其书法作品深入秦汉,苍茫浑厚,古朴自然,字形宽博,意态安详,这得益于长期对《张迁碑》《三老碑》等汉代石刻文字的浸淫,文字素材、字势不再受原石束缚,结构疏密變化丰富,气象郁勃雄厚,用笔痛快沉着,一新眼目,愈写愈佳。在他的心灵中,唯一的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