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形象,领悟艺术魅力, 评价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f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指要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和散文,“鉴赏评价”是其必考内容,要求考生在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艺术魅力进行鉴赏,对作品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1.鉴赏文学形象
  欣赏形象,首先要把握形象的特点。所谓特点,就是指有别于其他形象的特征。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考生应从人物的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切入,结合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情趣。对于事物、景物形象的鉴赏,考生要把握形象的外在特征(如形态、声音、色彩等)和内在品质(如内涵、本质、精神等),结合主题揭示其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其次,是分析形象的意义。形象一般都有表现主旨的作用,帮助人们认识、了解社会和人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寄托作者理想。考生可紧扣作品主旨进一步深挖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2.领悟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指作品对读者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考生依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注意:(1)抓住各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快速找到鉴赏入口。如散文需重点赏析意象、意境、线索、语言的韵味、意趣以及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法;小说则需关注人物、情节、环境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明晰各类文学类文本中的艺术手法,对其一般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切忌堆积术语,空洞无物。
  3.评价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点和审美情趣进行思辨和评价的过程。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整体理解原文,同时调动关于作者创作风格和相关作品主题的知识储备。(2)反复品读富有哲理的句子,以及有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句子,体悟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3)正确分析艺术形象。透过人物刻画,揣摩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倾向,从而体会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思想感情。
  考场文本
  书 匠
  ◎葛 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藝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我问,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选自《人民文学》2019年12期,有删改)
  圈点评注
  《书匠》塑造了一个真实可感、倔强认真的工匠形象——老董。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的细节描写,以及他人对老董评价的侧面描写,包括小龙的不理解、专家的怀疑、父亲善意的劝告,读者得以全方位把握人物形象。在与其他角色交往的过程中,老董的性格更加得到彰显。我们不仅看到了老董作为匠人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一面,更探寻到了老董身上的一种脚踏实地的淡定,一种坚守原则、从不服输的倔强,一种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诸多要素共同凝聚成了老董匠人精神的内涵。小说语言平实,人物立体,插叙方法的使用使情节完整。主旨鲜明突出,引导考生感悟传统匠人恪守职业操守、坚持行业规矩的精神风范,与时代呼唤大国工匠的精神相呼应。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公老董并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先在他人的话语中出现,让人们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运用“悬念”的技巧,形成情节的曲折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老董敢与权威专家叫板,体现其倔强、不服输的一面。但平时又能教“我”书法,带“我”看秋,与“我”相处融洽,说明老董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性格中有温和的一面。
  C.老董带“我”出去,让“我”看到了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渲染了孤寂冷清的氛围,也暗示了老董在艰巨挑战面前的心理感受。
  D.在追忆前辈的过程中,老董也生出关于自己多年工作的感慨。带孩子来这充满记忆的场所,有将工匠精神代代相传的意味。
  2.《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文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其中写道:“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请结合小说,谈谈“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在这里具体指什么?
  答:
  【莫凡/供稿】
其他文献
【导语】  在《名人传》的开头,罗曼·罗兰有这样一句话:“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展现人物生命轨迹,彰显人物精神风貌,折射历史人文背景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基本体式是“人物情况+典型事迹+作者评论”,基本特点是纪实性、文學性、史料性,能较好地体现出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结合。阅读人物传记,追溯传主生命历程,可以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期刊
2020年9月2日,在D6266次列车上,旅客点菜时发现,与以往列车上提供的盒饭不同,现在列车上推出了独立包装的小碗菜和小碗饭,“一份一小碗,一菜一包装”。“高铁小碗菜”引领了舌尖节約的新潮流——以往大部分高铁上提供的食物,都是以大份快餐为主,对于一些饭量较小的旅客来说,“被迫”浪费成为一种无奈。“小碗菜”的推出,不仅让旅客有了更多选择,提升了用餐质量,更减少了餐饮浪费,对于营造“厉行节约之风、反
期刊
押题理由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高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高考作文理应树立社会旗帜,飘扬时代主旋律。综观历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往往都紧贴时事、关注现实,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发挥育人导向的功能。高考作文命题紧密联系生活,自然也会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引导考生加强体育锻炼,进而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内容元素可以分为情境设计和写作任务两大部分。根据提供情境的情况,可以分为单情境类和多情境类;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可以分为看法评价类、权衡选择类、解决问题类等。基于情境情况的分类和基于写作任务的分类是相互交叉的,单情境类和多情境类都可能包含不同的写作任务。  一、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精准立意  1.确定“三要素”  “三要素”即材料的含意、创设的情境和写作任务。这三个要素中,
期刊
文化是彩色的,来自异域的宝石蓝,来自西方的象牙白,来自美洲的琥珀黄,以及来自非洲的赭色、藕粉、杏色……绚烂又瑰丽,但最耀眼的要数我们的中国红,我真想伸出一只手,触摸中国文化的银河,万千星辰中有赤茶色的一抹,那是我最熟悉的文化——中药。  小时候的我,体质弱,从早到晚咳个不停,吃了许多西药,总不见起色,父母很是擔心。一日,有人介绍了一位老中医给母亲,母亲带我去看。药铺冷冷清清的,门前的苔藓湿滑斑驳,
期刊
比尔·盖茨有这样一个观点:“每张书桌上会有电脑,每个家庭会有电脑。”而“每台电脑都用微软产品”则是他的梦想。  1975年,年仅19岁的盖茨和他的朋友艾伦创建了电脑软件公司——微软。微软在成立十四年后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成为首家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的软件公司。1998年,当盖茨的财富火箭般上蹿的时候,他每天进账最多达5000万美元。孜孜不倦于软件的创业历程,盖茨用自己奇异迷人的舞姿在悬崖边上迎风舞
期刊
应考锦囊  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表明,语用题型已从单纯的语言技能考查逐渐过渡到语言技能与生活事务、社交礼仪及文学想象的多向考查,呈现出多个考点的有机组合和题型创新,综合性明显增强。  1.重视基本素养和基本考点的落实。  综合类语言表达题,在同一则材料之中融入成语填空、修改病句、补写语句等考查形式。语用题的考查,归根到底是对语文基本素养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就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积累,扎扎实实提高能力
期刊
技法点拨  高考《考试大纲》作文发展等级标准中的“材料新鲜”,主要指所选材料能反映社会“热点”与“亮点”,具有时代气息、现实意义、生活色彩、个性特征等。它可以是现实材料,如生活中出现的新人物、新事情、新思想、新风尚等;也可以是历史材料,如故事新编、“老调重弹”等。表现在不同的文体,就是写议论文要求“例证新”,写记叙文要求“故事新”。高考作文如果能做到“材料新鲜”,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期刊
技法点拨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发展等级中对作文的“有创新”列出了五条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见解新颖”。见解新颖,就是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在独到、深透的基础上,与众不同又顺理成章,合理透彻又自圆其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为了提升作文的新颖性,广大考生应注重积淀新料,给自己“充电”。  1.新锐见解  广大考生要想从众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
期刊
我没事,别管我,快看看有没有伤到群众。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王建东在开展对抗空战训练时,战机突然撞鸟,发动机工作出现异常,飞机推力急剧下降。当王建东再次推油门,飞机却没有丝毫“抬头”的迹象。推力维持不住,飞机开始下坠。这位有着2100多个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判断,战机随时可能失去动力。而此时战机高度只有272.7米,根本不具备场内迫降条件。王建东沉着操控战机右转以避开市区,并努力保持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