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雾凇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是隆冬时节了,南国的气候才有些许清凉。而我的故乡,应该是大雪纷飞了。
  我的家乡,地处鄂西南山地。群山逶迤,层峦叠翠。一到飘雪时节,漫山松林,一片银装素裹。一团团、一簇簇的松叶上,结了厚厚的冰层,晶莹剔透,如绽放的朵朵冰花。而里面的松叶却依然那么翠绿,那么生机盎然。你看了会全身振奋,总想大声地呐喊。
  漂泊在外已然四载春秋,我时常在心里回想着,回想着飘雪时节,家乡的松树那挺拔的英姿。很久了,就想打个电话回家,想问问家乡下雪了吗?
  可是,多少次,拿起电话又放下了。因为,面对家乡的松树,我感到了羞愧,感到了自己的脆弱和渺小。我活得并不潇洒。生命充满了疲惫和辛酸。我陷入了一种痛苦中。我想哭,想让泪水洗刷掉那些来自尘世的沉重和异乡的孤寂。我想流下一种泪,就像松叶上的冰层被阳光融化一样,展示出来的是更加鲜活的新绿。
  因此,我眼里盈满了泪,这些泪都是水,来自于冰。我明白了,生命就是一种承受和忍耐。就像松树在冬天承受着严寒和冰雪的洗礼。松树是在抒写着一种激情,抒写着一种生命和一种精神。
  (请作者告知最新联系地址)
其他文献
1978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我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惊动全村老少。  我村生产队把刚收割回来的稻谷都晒在晒谷场,一天时间晒不干,就把稻谷堆积起来,准备第二天继续晒。为了避免雾水弄湿,稻谷用稻草盖住。晒谷场在村的东边,面积很大,距离村有二百多米。以前村里生产队的稻谷、花生、番薯条等都是搬来这里晒,没有下雨就一直晒到干,晚上不用搬回村,也不需要人看守。第二天早上,村民到晒谷场去晒稻谷。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稻
期刊
在那个个体施工队里,有个30多岁的打工仔叫李有才,尖嘴猴腮的,是个焊工,曾经在新河船厂干过多年,技术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嘴臭。他看见什么不顺眼的事总爱议论一番。  有一天,哥儿几个晚饭的时候凑在一起喝酒,李有才又是怪话连篇。在座的有个50多岁的会计叫老许,对他说:“就你这么说,磨破嘴皮子也没用,发牢骚也得发出个水平来。赵树理写过一个小说叫《李有才板话》,人家那才叫高档次呢。你也叫李有才,我看你就
期刊
如果有天堂,我愿意让我笔下流淌的文字,划着思念的翅膀,飞到父亲的身边;如果有来生,我愿意继续享受父亲那重复的爱;当我细细品味,这种重复的爱让我心痛,让我泪光闪闪。  父亲走后,我清理他的遗物,在他的箱子里发现了一个小本子,我一页页地翻开,翻到最后一页,竟是我的生辰八字。父亲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和出生时间,我前面有两个姐姐,我的出生圆了父亲的一个盼子之梦。我细细清理,又在父亲住过的木床上,发现我的
期刊
前些日子,陕西猎人周正龙拍到华南虎的照片。这是好事,但有人说他是假的,这也是好事。分辨真假属于正常的争论,学术正是在争论中进步的。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一时沸沸扬扬,不得安宁。有人问参与者为何参与?好玩!真是“娱乐其中”。周拍的老虎照片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不好玩。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喧嚣的社会,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真和假都退而居其次,那什么才重要?“娱乐”真的那么重要吗?
期刊
阿盼今年38岁,在一家钢铁集团公司当会计,工资收入接近4000元。老母退休金1300多元,去年旧房拆迁,今年住进两房一厅新工房,论条件可以说在一般之上,惟有不足的地方是已近不惑之年尚未找到对象,啥道理?只怨自己嘴巴生得有点歪,眼睛有点斜。人家曾给他介绍过三位女友,无奈先后告吹。阿盼毫不气馁,心想:下定决心自己寻,省得找人做媒麻烦。去哪里觅知音?舞厅。听说舞厅里的女士较多,兴许有可能碰上机遇。阿盼不
期刊
公交公司老黄退休后不甘赋闲在家,这位家庭富裕,又具有文化素质的老驾驶员,有一天,萌生用谜语这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宣传交通知识。老黄想到做到,就买了一辆二手的客运中巴,专跑县内各个风景点。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接受交通知识,他别出心裁在车门口设置一个箱子,里面放着他自制或选自谜友制作的交通知识谜语,每个乘客只要在箱里摸出一张写有谜面的谜条,用一分钟时间猜中谜底,就可以免费坐一趟车游览县内风景点。  消
期刊
休息日,我开车带儿子去郊区的水库玩。在路上遇到一伙“出殡”的队伍。队伍声势不小,动用了彩旗、小车、花圈、乐队等,乐队在一辆敞篷的车上,通过扩音喇叭,乐队演奏的乐曲传出老远。  儿子头一次见这阵势,十分好奇:“妈妈,他们演奏的音乐真好听!”“好听什么啊,晦气!”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头,但又不好多说什么……心里就想着加快车速,赶紧超过去。  就在超过出殡队伍的那个瞬间,儿子忽然喊了起来:“妈妈快看,好多漂
期刊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他平凡而又坎坷的人生,令我今生难忘。  襁褓中的父亲嗷嗷待哺,奶奶为了全家老小几口人的生计,含泪丢下父亲,给别人家的孩子做了奶娘。十六岁那年父亲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忍受不了贫困和饥饿,背上行囊,颠沛流离,到蒙古包钢去干活,他干活勤快卖力,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奖励,并以工带干,几年后,父亲衣锦还乡,那晚奶奶抱住父亲的双腿说,马家就你这一根独苗,你必须娶妻生子,把马家的香火续下去
期刊
1980年我出生在广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青青的山和绿绿的水养育着纯朴、善良的人们。  从小到大我都是幸福的,上有哥姐、下有妹妹宠着我,我也一直很乖,是家里的骄傲。但在感情路上我是不幸的,一波三折,一次又一次将我推向深渊。  2004年,20多岁的我才开始恋爱,军算是一个不错的男孩,他为了打动我的芳心足足追了我两年多。我很珍惜自己的第一次恋爱,也认定了军是个值得托付的人。为了让他能有
期刊
从我懂事起,就知道我和父亲不是这个家的正根人。从酒鬼二叔的叫骂声中,我更知道我和父亲应该归根——回到父亲的原籍地。  父亲是在36岁那年来到这个家的。也就是农村人说的“上门佬”。年轻的父亲有一身好力气,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他来到这个家的第二年便有了我,为了养活当时8口之家,父亲一天到晚都没有空闲。  父亲来到这个家之前,我的母亲已有4个女儿和1个3岁的儿子,父亲并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