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从而获得创新成果。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缺少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知道,组成创新的要素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有兴趣、意志、求知欲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这些因素,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机会创造,从而更好地树立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向学生讲述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和成就,组织学生到高新科技开发区和工业园参观,使他们明白,能够有今天的科技和成就,都是人们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结果。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可以提出这些疑问:“你能根据5×几的计算方法计算4×几吗?”“你们明白为什么各种轮子要制作成圆形的,而不是扁的或者是方形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提出他们各自的理由,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前提。
  二、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创造思维活跃的人,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没有学懂的问题或提出一些异议,这对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很有帮助,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可以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开始对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多质疑问难,大胆求异,让学生在质疑求异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多边活动的立体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而且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和创新潜能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用工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僻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再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深刻的影响力。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只有登高一望,才会领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只有驻足山中,才会感受到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奥秘。于是,乘着金秋国庆,我们一家来到了青州黄花溪。  初入泰和山,我感受到的是滨州从未有过的新鲜空气,还夹杂着丝丝草木的清香,近处的山上正冒着缕缕炊烟,抽动鼻子,咦?这不是最原始的炉灶发出的气味吗?沿着泰和山脉一路前行,沿途是一排
期刊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和每个阶段进行的预定设想和预定规划,有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教师处于全开放状态,时时刻刻与外界一切信息实行无缝接轨。  一名成熟的中职教师,除了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从事某项专业的实践能力,具有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差一些,是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略差。特殊的
期刊
广东省自2016年以来,高考语文试卷采用全国卷2卷。根据省教育考试院文件,2017年全国卷2卷的试题设置又有了一个新的调整,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取消了选考部分,把原来的选考内容都变为必考内容。说明白了,就是增加了一篇现代文阅读题,由原来的二篇变为三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各一篇。这样一来,对于习惯于广东卷的考生,除语文能力要加强之外,阅读速度也面临一个不小的挑战。那么,在新的
期刊
曹操,中国历史上一个奇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成就和雄才大略是世人公认的,毋庸赘言。但更让人们推崇的是他戎马倥偬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曹操是一个了不起英雄,更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他的诗写出了时代的精神,写出了他的英雄豪气和政治抱负,更写出了他关注民生、同情民生的伟大情怀。  曹操亲身经历了东汉末年频繁的战乱,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人命危浅的社
期刊
幸福没有答案,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若把学生当成天使,就天天活在天堂中;若把学生当成魔鬼,就天天活在地狱里。烦恼是他人给的,快乐要靠自己来找。教师应该转换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这份工作,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把下面这几句话作为自己快乐幸福的感觉: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不能事事如意,但可以事事尽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容颜,但可以展现自己快乐的笑容。  一、用灵动的视觉捕捉快乐  
期刊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倾吐的快感。”可见,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二是要学会如何表达。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应立足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在选材和表达上的特点,从点切入,读写结合,从阅读中学习写
期刊
谈起写作,很多一线语文教师感慨良多,问及他们,必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坦言不喜欢写作文。这也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头痛的事情,如何让学生由慢慢感觉“不太难”到渐渐“喜欢写点东西”到最终感觉“作文不过如此”,着实让教师费了许多的功夫。在教学实践中,“以读带写”收效不错。  那天的阅读课,和学生一起阅读赵丽宏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美丽的文字,再一次带给了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赵丽宏说,假如你想做
期刊
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语文,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上不上语文课都差不多,考试照考不误,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就给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课堂这块阵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导学生在课后也自觉地去学习语文。既然语文学习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特别喜欢阅读,而且我喜欢从那些高格调或高质量的文章里发现“三趣”——情趣、理趣、语趣。  一是情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的白杨树极普通,茅盾却感受到了它的“景美”“形美”“神美”,并通过赞美它赞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岳阳楼的“霪雨霏霏”“”“春和景明”本是自然之景,无所谓“忧”“喜”,范仲淹却借它“求古仁人之心”,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期刊
开展语文活动,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校德育建设。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这里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要让学校充满着这样的文化气息和道德熏陶氛围,语文活动就肩负了不可替代的神圣使命。语文活动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中可以起到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