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独立工场

来源 :艺术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历史从来未曾前行或后退,它一直在分岔的叙事中被描述、被构想、被显现。
  过去、将来与我们的此刻共时性地发生着,在分叉时间的另两端。
  如同这花园中交错分岔的小径。
  魏言
  北村独立工场定义为是一群成员并不固定并自我组织进行各自思想和观念实验的艺术实践平台。它的大致结构遵循了弗雷泽政治学倡导的“平等分享”和“均衡参与”,即从分别主体出发,形成展览效果的异次元平等结构。2007年11月由艺术家魏言在成都创办以来,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先后邀请过161人次参加过十余次活动,其中包括开幕展、先后八次季展和部分影像放映活动。2013年6月7日开幕的第8次季展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创办以来最正式的一次季展。参展艺术家有24位,其中成都艺术家17位、5位澳大利亚艺术家、上海艺术家2位。有24件参展作品,作品种类有影像、行为、装置、还有雕塑、综合材料。
  北村独立工场的存在只是一个人如何去进行思想印证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能感知为已完成,它,并不完整。它或许在别处有着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以一种稍带尴尬的方式证明过自己的失败的全部真实性,但,更重要的是——它还远未终结……
其他文献
早期抵达中国的西方观察家惊奇地描述到,无论他们所见中国人从事如何卑贱、繁重的劳动,却始终流露出幸福和满足的神情。而在今天这个时代,特别是对那些拥有巨大当代优越感的人们来说,那些可怜人们的幸福无疑是基于无知。  笛卡尔的“主体性”被确立至今,作为个体的人日益得到强调,却将作为共性的“人”的概念抛诸脑后。而最后被西方目击的传统中国人之所以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心满意足,关键即在于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
期刊
祖米卓斯基1966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天鹅绒革命后(1990-1995年)进入华沙艺术学院(Warsaw Academy of Fine Art)学习艺术。2002年参加第4届欧洲宣言展,2005年在德国卡塞尔美术馆举办个展《如果只发生一次,就如同从来没有发生过》(If It Happened Only Once It’s As If It Never Happened),同年他作为波兰代表参加威尼
期刊
缺乏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层机制的认识,人们也就只能唯西方最新潮流是瞻,不断沉浮于欧美当代艺术层层泛起的浪花和泡沫中。美术界浮躁病皆由此而起: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了解,基本上建立在新闻报道的水平。大量报道当代艺术展事的艺术新闻类杂志,不仅充斥着艺术家的工作室,而且也源源不断地免费送往批评家和理论家的书房。真正有深度和厚度的研究,则几乎绝迹。因此,德·迪弗所提供的视野,当如空谷足音,弥足珍贵。  比如,人
期刊
《我爱中国》@党事件2013年5月1日 制造者:胡尹萍 姚薇
期刊
在尼采的思想中,艺术问题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因为他的整个思想就是艺术的思想。没有所谓尼采美学这种东西,因为尼采从来没有从感性的角度,或从观众感性理解的角度考虑过艺术——但正是在尼采的思想中,艺术的美学观念作为一种行动的产物,作为一种创造——形式原理,到达了其形而上学的最终点。而且正因为西方艺术虚无的命运在尼采思想中得到了最彻底的探求,对照尼采在永恒轮回的循环中以权力的意志为模式赋予艺术以极高的地位
期刊
加利福尼亚:异样的乌托邦抑或社会性的检疫隔离  策展人安森·法兰克在其与迪德里克·迪德里克森合作策划的《全球》(The Whole Earth)展画册撰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词“社会性的检疫隔离”(Social Quarantine)。“Quarantine”常常指流行疾病发生时为避免大面积传播细菌病毒而实施的强制性检疫隔离手段,而伴随隔离的往往是消毒、清洁等措施。而在这里的语境中,“检疫隔离”
期刊
安娜-克莱尔·考哈贝,法国艺术理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身体,经验与感性。从博士论文开始(《朝向创造行为的理论:1940至1960年代美国的舞蹈与绘画》),她建立起“身体”与“图像”之间的跨学科理论研究框架。同时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者,她多次参加集体性创作项目,并于这些实践中就身体的开放性和接受其他艺术形式的能力等问题予以持续的探索。  “崔莎·布朗:结果观众不知道我是否已经停止跳舞了”,——在
期刊
ARTTIME:中国艺术圈也许对波兰的当代艺术比较陌生,你能谈谈“批判艺术”(Critical Art)运动,著名的福克守画廊(Foksal Gallery),还有你的观念和这样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吗?  AZ:对于在苏联长期控制下脱离出来的整个东欧而言,曾经有过巨大的期许:新的现实,新的社会。波兰变得自由了,新的系统开始了实验。艺术家感到可以自由的行动了——他们投身于这个社会变革之中。他们对于在一个
期刊
1910年,伦敦克佑区皇家植物园的简报(Bulletin of Miscellaneous Information)中有这样一项记载:“在目前看来,人工靛蓝染剂无疑是化学家的光辉成就,但对种植者来说则实属不幸……”靛蓝由天然到合成的变迁在许多意义上来说都是殖民现代主义的叙事关键,其间农业与工业劳力史、指纹学、织物贸易、农民起义、以及图像制造交汇碰撞。将靛蓝解读为异议的发源,也正建立在这些生物政治学
期刊
与黄专先生的见面,是在他离开北京的5天前。后来,在微信上突然看到了他的《别了,北京》一文。然而见面的当天压根就没想到问他为何离开:一方面可能是我对这种事情的迟钝;另一方面,我觉得——离开/回来/再离开——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出差、旅游、驻外工作,今天不就有很多人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吗?然而,问题似乎不妙,因为这将意味着一件事情的夭折,也许还是终结。  相对于这些反复无常、随时变动的人事,以及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