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教学法:古诗词学习的钥匙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鉴赏古典诗词.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艺术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采用对比教学法,即在教授某一诗同时,引入具有可比性的另一篇或几篇诗词进行对比鉴赏,古诗词由于篇幅短小,很适合“一加一”或“一加X”的对比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如运用得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诗词的理解,更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加诗词鉴赏课的容量。
  
  一、主旨对比
  
  在教学实践中,对两首题材相同、主旨有别的诗词进行对比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主旨。
  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就引用了杜牧的《赤壁》对比学习,学生总结出:同是选用三国时期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作为题材,有感于三周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表达的是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赤壁》表现的是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经过这一对比,学生们掌握了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
  
  二、意象对比
  
  意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词中,同一物象往往可以构成情趣不同的许多意象,同一物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内涵也不同。
  比如“寒蝉”这个意象,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若断若续的哀鸣,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在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中,赋予了“蝉”一种离愁别绪;骆宾王的“西陆蝉声喝,南冠客思深”中,诗人借蝉自喻,寄寓思乡思亲之情;而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中则把蝉当作高贵圣洁的象征。通过这样对比,学生们不仅领悟到,同一物象由于融入了不同的情志,所构成的意象就会不同,而且还领会了这几首诗抒发的情感。
  
  三、人物形象对比
  
  古典诗词常见的人物形象有:1 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人物形象。2 穷困潦倒,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3 厌恶官场,不肯同流合污,向往自然的隐士形象。4 胸怀大志,却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形象。5 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6 空虚寂寞、苦闷伤怨的妇女形象。7 羁旅在外的羁人形象。
  要分析归纳以上人物形象,要锻炼学生分类归纳能力,就必须采用对比教学。如学习王昌龄的《闺怨》,引入他的另外一首《长信秋词五首(其一)》作比较,《闺怨》描写了女主人公心理变化,刻画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而《长信秋词五首(其一)》描写一个被剥夺了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刻画的是百无聊赖的宫女形象。两首诗一比较,学生便理解:虽然刻画的都是“怨妇”形象,但反映的怨情却不相同。
  
  四、语言风格对比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风格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概念在作品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诗词的语言特色表现为简洁凝练、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等。风格表现为雄浑、豪放、沉郁、委婉、清幽等。通过对比,各种诗词的语言风格便一目了然。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语言清丽含蓄,风格婉转缠绵,但她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出雄奇豪放的语言风格,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五、表达技巧对比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想像、用典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比喻等。这些表达技巧要在对比教学中才能一一分辨。如同是为了表现愁绪,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用的是衬托手法,是以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的哀情,而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运用三个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词人的无限愁绪。
  诗词的主旨、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都是《考试大纲》要求考查学生的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遵循这些考点运用对比教学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增加诗词鉴赏阅读量,进一步提高鉴赏、评价诗词的应试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语文的素质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无师自通。可纵观农村学校的一些初中生,由于家庭、学校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他们课外阅
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已经十几年了。担任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平日里愿意多读课改资料,多钻研教材,在别人身上也学到了一些经验。以下是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诗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
许多中学生都反映现代文阅读难做,的确是这样,在许多老师乃至专门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学者看来,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考试失分最为严重的题型。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一些优秀语文老师的意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思考应对策略:    一、认真阅读原文 这是我们做题最基本的保障,少了这一步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按照高考的一般性做题技巧,做好阅读文的题目,一般情况下要读三次。没有足够的阅读,何谈理解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本来主要靠学生自身。但是,学生本身的人生阅历有限,心理发育很不成熟,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主动性。因此,本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以下三方面教育对策。    一、加强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艺术    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我们有的教师对待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以为靠训斥、批评、惩罚
摘 要:浙江地理选考综合题以区域主题为情境,以问题链形式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把握、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和人地关系问题的分析。本文以2020年7月浙江选考地理综合题“区域能源合作”为例,探讨在选考地理复习中,以区域核心知识为主题内容创设学习情境,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象的过程与成因,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综合思维;主题式复习;选考地理  高三地理选考复习有别于新课教学,学
随着中考改革的渐进过程,文综考试以其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备受各省市中考的关注,因而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实践发现,大部分考生面对能力较高的双开试题,却出现一些问题。    一、对所给的背景材料漠不关心、视而不见,不分析或不会分析    文综试题一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因此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命题人
语文大纲中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语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方法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引导,使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得到更多的语文教育,并把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以致用。   语文教师该如何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分别从听、说、读、写、思和创新上来谈。  
所谓历史文献是过去人们记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各样的文字资料。一般说来,它包括文书、档案、条约、法令、典制、决议、檄文、布告、借据、契约、凭证、铭文、碑刻、日记、方志等等。直接根据这些材料写成的史书,也可列入历史文献的资料范围。这类资料,因其直接或主要来源于当时人对当时事的记述,所以都比较生动地反映着史事的本来面貌。因此,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引用这些历史文献资料,是有利于增强其直观性的。  历史文献资料
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传达着民族的精神。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根。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对提高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增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和底蕴是大有裨益的。但当代学生大多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现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想,首先还是应该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学习的价值。其次,是给学生架起文言文学习
广西区内多城乡结合型的学校,学生多为壮族人,他们的普通话发音受壮语的影响很大。本文就如何消除普通话发音中壮语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一、语音不成系统,缺少某些普通话中具备的音节成分    1 没有送气音声母p、t、k、q、ch、c。北壮没有送气音母,南壮有几个。因此,受壮话影响的同学把:“排”(pai)发成“白”(bai),“推测”(ce)发成“推仄”(tui ze),“口才”(kou 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