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苗绿,是在北京写字楼云集的东三环。小而精致的会客间内,她如约而至,淡妆带笑,衣裙素净,整个人看上去自信干练,又活力十足。
在她身上,拥有属于榜样女性的一切质素:优异的教育背景,不凡的谈吐,突出的专业能力……她是全球化智库(CCG)的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是中国社会智库的创办者和实践者,也是当代思想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经常活跃于国内外各大政经、文化论坛,担任主持和发言嘉宾。而褪下事业的光环,她便优雅转身回归于生活,体会生命的丰盈,和每个普通女人一样,是女儿,是妻子,同时也是母亲。
她从不囿于任何标签,怀抱大爱无畏行走在这个世界。采访中,她几次重复北宋大家张载《横渠语录》中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横渠四句”,是苗绿一直以来的信念与执着。
毅然决然的践行者
过去几年,苗绿总是全国、全世界地飞,她的生活是以“时”计算的,一天24个小时被细密地划分开来,行程满满当当。她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出差,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内出差,剩下三分之一在东三环的办公室。”
尽管忙碌非常,她却始终有条不紊,这样强大的能量并非一蹴而就,那是一个优秀女性长久的自律和自持。
从小,苗绿就是“别人家的小孩”,性格活泼、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尤其热爱主持,是当地的小名人。她担任过四川电视台少儿频道、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不仅出镜主持,还自己策划节目,大家很难想到这位幕后的“智囊”只有十四五岁。
苗绿说这些和她热爱文学有关。她从小就喜欢看书,一进书店的门,小宇宙就爆发了,可以在里面待一天。初一时,她家楼下有一間卖杂志的报刊亭,她能在那儿从上午九点站到下午三点。“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在感受人文学科的意义。”苗绿说。
高中时,她被保送至名校成都七中。这是一所全国闻名的“超级中学”,名人辈出,她的师兄有李稻葵、王小川等人,苗绿一进校,就担任了七中电视台(四川唯一一个中学电视台)的台长,七中优秀的氛围让苗绿汲取了更加丰厚的养分。当时七中有“语文研读”,就是假期选择一个作家的几部作品阅读,然后写一篇小论文。连着几次,她都是年级语文研读的第一名,那个时候她非常喜欢苏童,不仅写过有关他作品的论文,还写了一封信给他,并收到了他的回信。
这样的缘分,直接影响到了苗绿接下来的人生选择。因为主持特长,她参加了艺考,抱着“到北京玩一趟”的心情,拿到了多所顶尖大学的offer,而最终,她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她说:“第一是因为我知道苏童是北师大毕业的,第二是因为北师大的北国剧社。”多年以后,苏童第一次官方回到北师大,就是苗绿去北京饭店接的。“我跟苏老师说,我们很有缘,我曾经给你写过一封信。他的第一反应是,你是成都人吧,他说这些年他只给几个人回过信,其中有一个是成都的中学生。”
偶然之中,总是有着更多的必然。苗绿在文学之路上走了很久,从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博士阶段,她的研究开始偏向于红色叙事,带上了些许政治学的味道。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想去做一些有社会关怀的事情。不过,从对个体的关怀转向对群体的关怀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要妥协很多,她的内心一度很纠结,但最终,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成为了一个践行者。
2008年,中国百年奥运情结终于梦圆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彰显着中国与世界开启了全新对话,全球化的新时代来临了。还在读博的苗绿,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些,参与创建了全球化智库(CCG),致力于关注全球治理、国际关系、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等领域。她和CCG一直思索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个人小小的力量出发,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社会运转得更顺遂,甚至让国家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十一年后回首,CCG不仅开辟了中国国际化社会智库的新模式,还推动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两项全球治理倡议入选巴黎和平论坛、赴美“二轨外交”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苗绿心怀的“为万世开太平”,已经成为可能。
披荆斩棘的乐观主义者
对于不了解智库的人来说,智库是个有些抽象的概念。苗绿说,“智库是一个政策研究机构,可以影响和推动公共政策的发展。”而全球化智库(CCG)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拥有一百多个全职的研究和专业人员,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社会智库,还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智库。
“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是CCG的理念。而做CCG,对苗绿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创业”,每天都会有很多问题向她砸过来,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得一个一个弄清楚。“比如我们的资金来源非常多元化,有国内的民营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有我们给政府做一些课题和活动的收入……这样的多元化,才能保证最后政策落实的相对中立;再比如我们所做影响政策的事比较复杂,周期非常长,有多种细节要不停地跟进,还要探索社会智库的内部管理体系,所以开会出差会非常多……另外,除了是一个组织者、运营者,智库人同时也必须是一个专家,这样才可以和多方顺畅交流。”苗绿说,“虽然工作复杂,但并未觉得有多么辛苦,因为初心是不变的。我就是要做一个中国的社会智库,做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智库。”她也欣慰于身边很多人的支持,“除了拥有众多顶尖顾问和知名的专家委员,我们的团队员工也都是高知,甚至很多是从创始之初一直工作到现在。大家为了共同的理念而来,都有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或者说为他人服务、为公众服务的使命感。”
然而,让这些人团结一致、为一个目标前进,有建设性地改变或者落实一些政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但苗绿偏偏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她天性比较外向,喜欢探讨有深刻意味的话题,也喜欢跟人交流。她从那个热爱主持的女孩,成长为常常演讲、参加各种国内外研讨会的秘书长,靠的不仅仅是优越的表达能力,还有深厚的底蕴和不懈的坚持。她说:“其实在社会机构的这个圈子里,很多人是很认可我们CCG的。因为他们遇到的障碍和难关我们都会遇到,甚至艰难许多倍。很多国内外的精英对CCG的认可和支持是来自于对我们长久的观察和了解,知道我们是真正的有理想、有情怀,也有能力去做一些实事的。当习总书记直接批复‘全球化智库关于成立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政策建议’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一个社会机构,直接推动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我们非常自豪。”
苗绿对未来总是充满乐观,她认为一件事情经过努力、经过时间的打磨,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呢?”
她笑笑,“那么可能就会是另外一个好的方向的开始。”
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
乐观至上的苗绿,始终认为生命的质量最重要。
苗绿生完孩子十几天就去以色列出差了,因为常年忙碌,她的孩子在老家成都的时间更多。很多人都觉得她是个“工作狂”,她说:“我曾经也焦虑和痛苦过,但是后来我想通了,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无瑕、面面俱到的事情,既然工作性质如此,我便换另一种陪伴的方式。每天我都会和孩子视频,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我来中转和安排的。”孩子开学的第一天,苗绿把他带到写有“横渠四句”的学校墙边,可能孩子还小不太明白,但是她希望孩子试着去理解这四句话。
“为社会贡献人才”,在苗绿这里从来不只是说说而已。无论是对孩子的精心培养,还是对智库付出的心血,她都期冀在未来可以惠及更多的人。苗绿说:“为有抱负、可以为国家建言献策的精英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做一些实事,我觉得很值得。”
苗绿一直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的。“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太‘大’,但我真的很认同。接下来,我希望CCG可以继续为国际讲述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让中国声音可以更深远地、接受度更高地传递出去。”苗绿的眼神里尽是真诚,“甚至说得更远一些,也为了世界和平。”
《女友》对话苗绿
《女友》:从您目前的事业领域出发,作为一名女性,您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女性现状?您的目光更聚焦于哪些方面?
苗绿:在我的领域之中,像中国智库的创始人,我可能是少有的女性。确实,传统上这是一个男性的圈子,男性也往往会更多地关心社会国家大事。我记得早年去参加一些会议时,很多人以为我是端茶倒水的助理,这可能就是一种偏见,而我一开始也不是很喜欢别人说我是一个怎样的成功女性之类。但是后来我觉得,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女性有女性的特质,男性有男性的特质,我们是用不同的特质来共同构成这个世界。尤其是在我的专业领域,我会告诉他們女性看问题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在涉及到一些决策的制定时,男性会相对激进一些,他们的目的性更为明确,而女性在完成这个目的的过程中,会考虑到更多的人,也许会被评价为相对保守,但这样才能把控更多的细节,照顾到更多的利益。
《女友》: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女性的幸福应该如何自我塑造?
苗绿:我觉得女性的格局是需要提升的,自己不能小看自己。社会也应该给女性更多宽容和包容,给她们挑战的机会。我对女性的处境非常关注,目前我会从自己的范围内帮助女性,比如我会招募很多女性员工,CCG的女性员工占了一半以上,这让很多来我们这里的外国人都觉得惊讶。回到自我塑造的话题,我认为女性要有大爱的关怀,要把自己的能量投放到更广的领域,而不是只投放于家庭这一小片地方,这样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格局提升了,幸福感自然也会提升。
《女友》:有哪些人生感悟是您最近感触很深、想和更多女性分享的?
苗绿:我是成都人,成都是一个很有烟火气的城市。还记得中学时坐火车去北京,一路穿越秦岭、不断北上的过程,让我有很强烈的仪式感和使命感,觉得自己终于冲出盆地走向开阔了,人生也是个不断开阔的过程。后来长大了,我更喜欢坐火车,觉得火车上的时光是一段与自我相处的时光,而人最终要解决与自我相处的问题。在自己所做的一切惠及众人的同时,也要懂得独处、去战胜孤独,甚至还要在这两者之外,学会为自我保留一点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