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以求知:新高考改革的应对策略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开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团队无不面临着教育教学转型的难题。如何摆脱陈旧的路径依赖,积极适应新的教育生态,在观念更新、素养提升、课程建设、实施模式和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成为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新高考改革的基本逻辑为角度,试对上述问题予以思考和回答。
  旧的知识观、学科观,旧的管理理念与价值主张,依然禁锢着新时代下的教育脚步。很多教师,包括不少学校管理者,很多时候受之裹挟,在形式上赶“走班”“分层”的时髦,但不一定对新高考有切实的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嗅觉灵敏的一些教育学者、管理者,已经悄悄开始在教育思路上发生转变。从《PISA全球素养框架》出台开始,他们在已有的“三维目标”基础上,逐渐把目光聚焦于“知识”“认知技能”“社会技能和态度”“价值”这四大发展组成。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终身发展”和“关键能力”,实际上正是对教育思路转变的进一步强调和落实。于是,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不少名校长和名教师,已经选择通过个人的“行动”来获取关于新高考改革最真实的感知与理解,即所谓的“行以求知”。
  但是在新高考推行的过程中,许多学校管理者依然受到旧的知识观、学科观,旧的管理理念与价值主张的影响,面对新高考改革无所适从、茫然应对。
  何以应对?实际上,学校管理者依然要从学科教师的备课、上课,乃至于从班主任的角色轉型、常规管理和家校联结等角度,予以反思和改良。看起来,诸如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生涯指导和走班实践等新高考改革生态下的问题诸多,叫人无从下手,但将之归纳后,其实只剩两个:教师怎么办,学生怎么办。其他的要素改良只围绕这两者进行即可。
  “教师”这一头,最具启发性的,是他们需要有“勇气更新”(帕克·帕尔默语)的自觉,即进行德、知、意、行的二次转变。在新高考改革中,“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边界,开始消弭,两者慢慢走向统一。教师的勇气,在于倾注全部的心力,让学生在对知识的体悟中,受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式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观念的濡染与形塑。事实上,即便从纯粹应试的角度说,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德智意能的渗入式考察,均已经成为某种新常态,教师需要有更多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已经到来的挑战。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战斗力,管理者首要考虑的应是把新高考改革转变成一次改良师资结构、提升团队素养与促成教师成长的机遇。反之,如果学校仅仅在战术层面的内容上花力气,采用“消耗战”“疲劳战”,往往会得不偿失。
  而学生一头,应对方式则更多,其中的“选科走班”“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在旧有的应试环境中并不太引人注目,甚至鲜有提及,而在当下却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对于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学段、不同背景的学生,如何释放他们的发展潜能,让他们不仅能收获高考的成功,更能实现志趣和求取幸福,管理者可能需要进行一项摸底工作:即以“有图有真相”的“图景”——透过一张张分析表格、问卷调查和座谈记录等,聆听新高考改革之下学生的真实声音。毫无疑问,这些一手的新鲜数据,将是管理者做决策的重要依据。
  新高考时代,管理者们在“做中学”,在“行中求”,在“困中悟”,各出奇招,形成多元并立的行动路径,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有一条基本规律却是绕不过的:在“后分数时代”,真正围绕人本身的发展需要,转变理念、设计课程、变革考核与评定方式,才是符合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新高考改革在现实丛林中运行的底层逻辑。说到底,新高考之“新”,新方案之“新”,都在无限接近教育学的本质。一切有关教育的细节和秘密,都在每一个教师、学生的身上,等着管理者去发现,去研究,去运用。
  (周杰,连云港市朐山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021)
  实习编辑:刘 源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家认同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体现出小学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国家意识、人文精神和价值使命教育。然而,小学语文教科书国家认同类文本的编制仍面临文本语言的贫乏和荒疏、生活取向的单薄、儿童视角的疏离等困境。从课程编制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科书国家认同类文本的选文取向,关注美性、诗性兼具的文本存在有助于超越困境。在困境的超越上,编制者可通过关注美性语言,摒弃语文课程文本中的闲言;返回
摘 要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在于“立德树人”。班主任如何在班集体教育中具体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劳模精神引领下的劳动教育理念强调彰显生活教育理念,注重榜样引领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劳模精神引领下,班级开展劳模事迹我来讲,劳动实践我亲历,劳动成果我来晒,劳动模范我来当等活动,有利于让学生的生长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其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孕育劳动精神,发展劳动素养,增
摘 要 体能训练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中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体能训练效果不理想。体能训练一体化能够促进中学生体能训练走向系统、科学和高效。具体来说,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能训练规律是体能训练的基本点;提高认知水平,激发中学生体能训练动机是体能训练的切入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是体能训练的关键点;强化素质建设,提升自我体能训练专业
摘 要 表演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五种策略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游戏,活跃气氛;引导编创,丰富内容;运用律动,体验美感;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以上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展现音乐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表演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传统德育“仍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内容空洞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仍停留在刻板冰冷的道德灌输阶段,很难达到道德规劝的效果。故事德育以更隐蔽的方式,更有趣的内容,绕过非此即彼的较量,慢慢消除学生的抗拒和质疑心理,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目的。  关键词 故事德育;路径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6-0070
传统初中化学课堂仅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进入互联网时代,泛在学习环境日益成熟。基于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融合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顺利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基于泛在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分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以自主预学真正突出学习的泛在性;在实施阶段,以合作探究着力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在巩固阶段,以变式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摘 要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不能很好地设计导入,存在导入方式运用单一、导入时间难以把控、导入内容的设计不贴合学生实际和导入氛围不够生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灵活运用导入方法,科学把握导入原则,针对性设计导入内容,巧妙运用导入语言,优化导入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传统游戏是产生并流传于民间,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世代继承下来的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游戏活动。它不仅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学校将传统游戏运用到德育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丰富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锤炼儿童的道德意志,引导儿童的道德行为。学校通过传统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需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传统游戏观,对传统游戏进行必要的搜集与整理,进行一定
加强生命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决策,中小学教师作为引领学生发展、承担一线教学职责的群体,在提升学校生命教育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武汉市456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研,发现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较高,但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教学任务繁重、相关知识欠缺等因素是影响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面临的主要因素。教育部门和学校可通过拓宽生命教育开展途径、加强教师理论与技能培训等措施来提升生命教育实施水平。
农村中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在湖南省14个市州的调研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与教师教育生存环境恶化、薪酬外部公平感低与身心压力过大的问题,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