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改中提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渲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课程的总目标中提出:“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显然,这些目标都需要教师借助情感教育的手段来达成,发挥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作用。本文就将提出几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通过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价值观,使他们受到良好的熏陶。这不仅是达成新课改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建立性格,健全人格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初中学生个人发展的强烈需求。那么长期处于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改变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的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呢?不妨将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是借助文字向学生传递情感的。但显然,单一的呈现文字显得过于苍白,对于一些学生们本就没有经历过的体验,更是难以借助文章来激起他们的共鸣。那么,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的将文本转化成为真实的情境,带给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感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
例如,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我准备了很多的图片,并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展示。然后,我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学过的关于春的诗词。由于学生都对春天比较喜欢,因此很多学生都说出了关于春的诗词。随后,我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去感触“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种种状态都饱含着浓浓的春意,让人觉得到好像阳光洒在身上,风儿轻轻吹过的感觉,柔柔的,暖暖的,甜甜的,香香的,淡淡的体验就在心中弥漫。这时学生都动了情,生出了很多的感受。最后我总结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时刻,是青少年正在蓬勃成长的黄金时间。因此,我们是不是应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播下希望的种子,去迎接明天的收获呢?”这堂课让学生感触颇深,他们都纷纷表示自己会珍惜此刻的光阴,努力学习,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为了创设情境,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渲染,根据文章内容找到合适的配乐,这样不仅会让朗读变得有声有色,还会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去体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因素[1]。因此,只要我们设计好教学情境,营造好的氛围,就会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陶冶他们的情操,让情感因素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以情引情,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想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使自我的情感充沛,对他们起到感染作用。试问,教师在解读文章时语言苍白,毫无激情,那么学生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因此,在整个的授课环节,教师都要保持充沛的热情和饱满的情感,以自我的情绪来感染、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与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同喜乐[2]。比如在讲《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里面对孔乙己的刻画堪称完美,能够很好地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生活现状。我在教学时先给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然后我提出思考问题:“请从文中找出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和地位的句子;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当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写作思想以后,就会明确知道作者是同情孔乙己的,并且对当时吃人的封建社会深恶痛绝。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产生心灵的震撼,憎恶旧社会的压迫和黑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以读促写,记录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的迸发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合,教师实施情感教育也不应有所局限,只有学生随时随地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真正的学好语文,在阅读中领悟另一种境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运用课本上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体验,让他们能够产生共鸣,去领会作者爱憎分明、积极健康、火热炽烈的情感态度。这里就需要我们借助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动情中受到德育和美育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佳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有情有景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到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中。同时教师加以引导,或者加入自己的批评、表扬等说辞,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感悟,并由此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3]。在进行读的教育之后,我们还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学习最好的总结。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我就要求学生带着一种浓浓的亲情味道去体验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带着一种愧疚、深沉、悲戚的感情,去想象父子在离别时,父亲蹒跚着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也许父子之间的话语不多,但是幾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无尽的思索。在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投入情感,把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读出来,让学生领会到父亲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关爱着儿子的父子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文章的含义,进入了情感境界,从而更好地领会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浓郁亲情[4]。当学生似乎都有无限的话语要说出来的时候,我适时地让他们提起笔来,将自己所思所想写下来,以此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由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早就有很多的话要说,这个时候恰好文思流畅,毫不费力地就完成了任务。
四、结语
有一位名人曾经这样说道:“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课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情感因素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紧紧地把握情感教育这个砝码,充分利用和开发,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进而构建情感化的语文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淑琴.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1):32,192.
[2]沈建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13(12):136.
[3]贾德全.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3,22(11):204.
[4]王顺佳,杨克宁,王丽丽.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8(6):242-24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通过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价值观,使他们受到良好的熏陶。这不仅是达成新课改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建立性格,健全人格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初中学生个人发展的强烈需求。那么长期处于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改变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的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呢?不妨将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是借助文字向学生传递情感的。但显然,单一的呈现文字显得过于苍白,对于一些学生们本就没有经历过的体验,更是难以借助文章来激起他们的共鸣。那么,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的将文本转化成为真实的情境,带给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感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
例如,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我准备了很多的图片,并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展示。然后,我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学过的关于春的诗词。由于学生都对春天比较喜欢,因此很多学生都说出了关于春的诗词。随后,我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去感触“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种种状态都饱含着浓浓的春意,让人觉得到好像阳光洒在身上,风儿轻轻吹过的感觉,柔柔的,暖暖的,甜甜的,香香的,淡淡的体验就在心中弥漫。这时学生都动了情,生出了很多的感受。最后我总结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时刻,是青少年正在蓬勃成长的黄金时间。因此,我们是不是应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播下希望的种子,去迎接明天的收获呢?”这堂课让学生感触颇深,他们都纷纷表示自己会珍惜此刻的光阴,努力学习,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为了创设情境,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渲染,根据文章内容找到合适的配乐,这样不仅会让朗读变得有声有色,还会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去体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因素[1]。因此,只要我们设计好教学情境,营造好的氛围,就会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陶冶他们的情操,让情感因素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以情引情,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想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使自我的情感充沛,对他们起到感染作用。试问,教师在解读文章时语言苍白,毫无激情,那么学生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因此,在整个的授课环节,教师都要保持充沛的热情和饱满的情感,以自我的情绪来感染、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与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同喜乐[2]。比如在讲《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里面对孔乙己的刻画堪称完美,能够很好地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生活现状。我在教学时先给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然后我提出思考问题:“请从文中找出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和地位的句子;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当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写作思想以后,就会明确知道作者是同情孔乙己的,并且对当时吃人的封建社会深恶痛绝。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产生心灵的震撼,憎恶旧社会的压迫和黑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以读促写,记录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的迸发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合,教师实施情感教育也不应有所局限,只有学生随时随地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真正的学好语文,在阅读中领悟另一种境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运用课本上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体验,让他们能够产生共鸣,去领会作者爱憎分明、积极健康、火热炽烈的情感态度。这里就需要我们借助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动情中受到德育和美育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佳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有情有景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到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中。同时教师加以引导,或者加入自己的批评、表扬等说辞,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感悟,并由此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3]。在进行读的教育之后,我们还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学习最好的总结。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我就要求学生带着一种浓浓的亲情味道去体验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带着一种愧疚、深沉、悲戚的感情,去想象父子在离别时,父亲蹒跚着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也许父子之间的话语不多,但是幾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无尽的思索。在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投入情感,把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读出来,让学生领会到父亲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关爱着儿子的父子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文章的含义,进入了情感境界,从而更好地领会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浓郁亲情[4]。当学生似乎都有无限的话语要说出来的时候,我适时地让他们提起笔来,将自己所思所想写下来,以此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由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早就有很多的话要说,这个时候恰好文思流畅,毫不费力地就完成了任务。
四、结语
有一位名人曾经这样说道:“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课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情感因素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紧紧地把握情感教育这个砝码,充分利用和开发,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进而构建情感化的语文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淑琴.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1):32,192.
[2]沈建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13(12):136.
[3]贾德全.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3,22(11):204.
[4]王顺佳,杨克宁,王丽丽.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8(6):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