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树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a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光华,山西省永济市人,首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驻校作家。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中国绿色时报》《大地文学》《山西日报》《运城晚报》《重庆科技报》《三峡文学》《河东文学》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多篇。
  那两棵槐树,长在我家门前,是一对伴儿,它们每天对望着,说着悄悄话。爷爷说它们是亲兄弟,奶奶说它们更像是夫妻。这两棵树是1949年冬天爷爷在新院门口栽的。
  每年春风刚开始东张西望,鹅黄色的嫩芽就拱出厚厚的树皮,毛茸茸的像新生婴儿的手。忙碌的日子里没人留意它们,翁葱的绿就覆盖了整个夏天。
  午后或者傍晚,树下挤满了乘凉人,摇着蒲扇,说着有影没影儿的故事。
  树叶慢慢生长,只长到拇指蛋儿大小。叶子密密匝匝簇拥在一起,把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只有风吹过,斑驳的光才能从叶子缝隙中落下来,落在房顶的黑瓦上。积年累月,黑瓦间落了厚厚一层枯叶,树叶和尘埃混合成新的泥土,一场雨过后,房顶生出了许多像多肉一样的小植物。
  残破的黑瓦间有岁月流淌的痕迹。三间土木结构的门房低矮破旧,白灰做成的墙皮掉了多半。剩下的墙面上还能隐约看到大红的宣传画和标语。墙根基泛碱的青砖已经脱落了不少,整个门房被两棵树巨大的树冠拥着,像母亲怀抱中的婴儿。
  儿时的记忆里,这两颗树就高大挺拔,树干一个人抱不拢,树皮上有细密、均匀的裂纹。我记得有许多蚂蚁上上下下,迤逦而行。我想树上一定有蚂蚁的家,大概是蚂蚁妈妈带着一群孩子去外婆家。树枝自然而随意地生长,越高树枝越细,枝叶缱绻交错。最顶端的一根枝条,独立在风中摇摆,它是树的眼睛,更像是警觉的哨兵,它率先知晓山雨欲来,然后将神秘的信息层层向下传递。
  树不像血肉丰满、活蹦乱跳的动物那样活泼,它恬静默然,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回馈人类新鲜的氧气。树虽然被砍伐了,但只要根还在,就还会有绿阴。
  这两棵国槐,花朵细小。浅绿色的小花羞答答地藏在枝叶中,等到碎花凋谢,枝丫上就挂满绿色的果实,一串串的,像珍珠串起来的链子,孩子们很好奇,捡起落下的果实吃,苦涩得皱起眉头。奶奶笑着说,憨娃,这果子不能吃,吃了会中毒。我问爷爷,怎么不种两棵洋槐树?爷爷说,洋槐树成不了材。何况村南山坡上净是野生的洋槐树,洋槐花够我们吃了。春天是洋槐开花的日子,整个村庄的空气都甜丝丝的,随手撸一串就能吃,嗡嗡飞来的蜜蜂也来凑热闹,和我们争抢美味。洋槐花拌面蒸熟,撒上花椒、辣椒、盐,用热油一烹,那个香味缭绕在舌尖好久。我现在回想起那种香,嘴里的唾液便丰富起来。缺少食物的年代,这种味道已经沁入我的骨髓,拉近了我和故乡的距离。
  孩子们长高了,两棵槐树却还是老样子,好像是不再长个子却慢慢发福的中年人。
  我问爷爷,左边那棵的树干中间怎么弯了?爷爷说,这棵树救过我们全家的命呢!多年前一个夜晚,忽然间狂风大作,天好像裂开了口子,大雨倾盆,一道白光从天而降,那声雷把全村人都震醒了,大家都不敢出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天才看到这棵树被拦腰劈断,巨大的树冠耷拉下来,奄奄一息。 一个长者对爷爷说,是这棵树保护了我们全家,如果它倒向南边,门房早被压塌了。奶奶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爷爷把树扶起来,说也许还能救活。于是,在众乡亲的帮助下,锯掉已经折断的树枝,用木板和铁丝把树干连起来,用泥土糊住了断茬,再用麻布包裹好。第二年,这棵树奇迹般地活了。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这两棵树突然就成了宝贝疙瘩,成了我家的摇钱树,引起街坊四邻的羡慕。爷爷奶奶经常对着树,盘算着紧巴巴的日子。
  槐米,槐花的花骨朵,据说可以做染料。卖槐米,每年會给我家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槐米快成型的那几天,爷爷从早到晚都站在树下张望,估计着最佳的采摘时刻。采摘过早了,或者开花了,品质就下降,贩子就趁机压价钱。爷爷说,他能从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判断最佳的采摘期。采摘当天,他爬上树,小心翼翼地折断小枝,奶奶在树下捡,把槐米和叶子、树枝分开。
  我们只能远远看着。他们不让孩子们帮忙,害怕我们踩坏了槐米,在他们眼里,那不是槐米,而是黄灿灿的金粒,能换回好多家里急需的东西。
  爷爷越爬越高,直到接近最高的那条细枝,他要颗粒归仓,不漏掉一枝。爷爷在树尖晃悠,全家人的心也跟着晃悠,奶奶在树下铺了几层棉被,爷爷用自制的工具采摘,他不舍得折断大枝,他说那样树会疼。
  采完两棵树的槐米得用一整天时间,爷爷要休息好几天,奶奶将分好的槐米摊开晾晒,并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如果一场雨下来,槐米淋了雨,色泽就会变暗,就会影响收购价格。
  爷爷吸着旱烟袋,盯着太阳下慢慢变成金黄色的槐米,慈祥的笑容挂在脸上。在缕缕烟雾里,时光静静流走,奶奶忙着手里的活,目光却黏在那一苇席槐米上,稍微风吹草动,她好像如临大敌,直到黄澄澄的槐米晒干装进塑料袋密封好,他们才算打完这场仗,骄傲地等待收槐米的贩子。
  贩子们都晓得我家有两棵摇钱树,他们和爷爷以质论价,斤两计较。有时会有几拨人一起来,有的三番五次来,软磨硬泡。
  爷爷的槐米成色好也卖得硬气。一个商贩说,叔,我给的价钱已经够高了,你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你再不卖,我真的走了。
  奶奶毕竟是女人,说就卖给他吧,这小伙子也跑了几趟,别耽误了好价钱,让人家走了可惜。
  爷爷一瞪眼睛,奶奶便退后不语,也许爷爷奶奶是在演双簧。爷爷断定那个小伙子走不了多远就会返回来的,果真如此。
  爷爷卖到了他满意的价格,这个收槐米的后生说,叔,我真是服你了,我还要预定明年的货,要不我预付一点儿定钱给你。
  爷爷笑了,全家人都笑了,我们的餐桌上有肉了,家里也置办了好些东西,我家有了半导体收音机,我们听到了小喇叭广播里的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父亲骑着新买的飞鸽自行车带我们去县城看电影。   爷爷年纪大了,爸爸不让他再爬树,他不听,几次差点儿摔下来,全家人每年都为这事伤脑筋。
  到后来,每年槐米成熟时,爸爸总是先斩后奏,论树卖,让收货的贩子自己上树采摘,虽然少卖了好多钱,但是为了爷爷的安全着想。
  贩子才不管树疼不疼,听着“咔嚓、咔嚓”大树枝被折断的声音,爷爷流了眼泪。他不停地喊:“当心、当心……”树上的人说谢谢叔,你别操心,就等着数钱吧。爷爷其实是让他当心树枝。
  贩子走后,树被糟蹋得七零八落,望着一地的残枝败叶,爷爷心疼好久,他摇头叹气着说,树是有生命的,树枝就是它的胳膊腿。这两棵老槐树是我们家的功臣,被这样虐待,真是造孽呀!
  几年后,这两棵树冠越来越小,树叶间的空隙越来越大,阳光肆意地下泄,树荫下没有人来乘凉了,昔日的笑声也远去。
  责任制后,包产到户,我家八口人分到十五亩地和一头黄牛,爷爷在两棵树中间搭建了简易的牛棚,置办了犁耧耙耱等农具,我家的田地在哞哞的牛叫声中肥沃起来。
  爸爸妈妈是主劳力,我们只能利用假期帮大人干活,那时孩子们能干的活就是去地里割草,一个暑假下来,晒干的青草堆成小山,好让我家的牛在冬天也能享受到干草的美味。
  爷爷忽然有些闷闷不乐,奶奶看在眼里,也跟着着急。原来他看到别人家都置办了能套牛的大车。那时,畜力大车是农家的主要运输工具,秋天的收获要运回来,农家肥需要送到地里。爷爷就梦想有一辆大木车。爷爷说,明年槐米不论树卖了,他要亲自上树。爸爸说,他都七十岁了,老胳膊硬腿的,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又到了一年槐米成熟季,爷爷站在树下,望着满树的槐米心有不甘。
  村里有个河南木匠,一把好手艺,没有他不会做的木活。附近几个村谁家需要木制品,都去找他做。
  木匠对爷爷说,你家有两棵大槐树,还愁没有套牛的大车?爷爷说,不能打这两棵树的主意,他可是我家的宝贝。木匠说要做一个大车,用普通的木料不行,槐木料最好,質地硬,做成的大木车经久耐用。再说老百姓讲究槐木有“鬼”不上梁,你这槐木也不能做家具进屋,我看叔你就狠一下心吧。
  爷爷陷入两难,他转悠了好几天。终于有一天他叫来木匠问,用一棵树就够了吧?木匠看了看说,右边这棵粗点的,那棵中间有弯度,不好取材。一般的木匠做肯定不够,要是用上树杈粗一些的枝条差不多能够了。爷爷说,木匠,那你来锯吧,我下不了手。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哽咽着,眼睛通红。
  那棵粗大的槐树被锯断了,爷爷摸着锯口流出的汁液,手不停地发抖。那棵失去伴儿的树,孤零零站着,树叶蜡黄,萎靡不振。从此我家再也没有摘过槐米,爷爷说剩下一棵够孤单了,由着它去长吧。从此我家门前少了一半儿阴凉,多了一半儿忧伤。
  大木车做好了,爷爷套上牛,手舞足蹈得像个孩子。去外村走亲戚,赶集看戏,爷爷套上牛车,拉着奶奶,车子吱吱呀呀唱起欢歌。有了小四轮拖拉机后,村里的牲口都卖了,只有爷爷和他的老黄牛拉大车行走在田间地头,成了夕阳里最后一道风景。
  那棵被锯掉的大槐树,从根部生出了嫩芽,爷爷怕老黄牛啃,就用酸枣刺围了护栏。他定时浇水、打枝,没有几年,这棵幼苗就长得和老树一样高了,新树枝叶更加繁茂。它是晚辈,它让出了半边天空给对面的长辈,可老树顶上的枯枝越来越多,再后来,老槐树死了,爷爷、奶奶也先后离开人世,三间门房也不住人了。那辆木车成了古董,靠在屋檐下被风雨蹂躏。
  后来,侄子盖新房,这两棵槐树被连根拔掉了,原来栽树的地方硬化成停车场,新落成的两层青砖大瓦门房宽敞明亮。那辆木车我几次回家也没有看到,侄子说不知道谁家拿去劈柴烧火了。
  每次回家,走到门口我都会驻足停一会儿,抬头张望。侄子问,叔,你在看什么?我说这里有两棵老槐树。侄子笑着说,叔,您老眼昏花了。
  有一天,侄子说他在后院也在栽了几棵槐树,和门房正对着。
  侄子说,现在没有人再走街串巷收槐米了,不过,他上网查了槐米还有市场。于是他承包了村南几十亩荒山,全部种了国槐树。不几年,南山就是槐树的海洋。叔,我在树林里盖了几间房子,你退休了,就回到咱村住,帮我守住这满山的绿。
  我眼眶湿润,捋捋花白的头发,也听不清自己说了一句什么话。
  责任编辑   杨   枥
其他文献
致未来的自己:  你已经随祖国又成长了28年,想必祖国的变化一定让你看花眼了吧?28年里,中国的发展是不是更加恢弘了?定是一派繁荣昌盛和日新月异的景象。一想到这里,我的心中便澎湃着前所未有的热情。  我站在未来的土地上,打量此时的中国:“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已经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已经实现。回望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现在的中国应该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了。“禾下乘凉梦”,继
期刊
河北滦南人,作品散发《百花园》《佛山文艺》《特区文学》《攀枝花文学》《陕西文学》等。河北作协会员,唐山文学院签约作家,有中篇小说曾获唐山文学奖。  一  下午三点多,守无接完一个电话,脑筋有些乱。他从电脑椅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对面小区楼顶的一群鸽子,两只两只地数,正好十只。守无十六岁时收养过两只小鸽子。那时,老房子瓦檐下的破柳编筐里住着鸽子一家四口,有一天,两个成年鸽子飞出去,天黑时也没飞回来
期刊
未来的我:  你好!  华夏历史悠远,从盘古开天到秦月汉關,从唐宋的诗词到明清的紫禁城,中华文明延续了千秋万载。即使外国列强用心险恶,也烧不毁我们的斗志,磨不灭我们民族的魂魄! 从懦弱的清末,到乱世的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强大, 我问处于28年后的你,我们敬爱的祖国是否更加繁荣富强?  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实现了“两个一百年”目标。在那时“天舟”火箭运截着食物进入太空,为中
期刊
童馨儿,本名陈立新,业余撰稿人。曾在全国各大期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并出版《誰伤了婚姻的心》《婚姻七宗罪》《如果不能够永远在一起》等长篇小说十多部。  已然凌晨两点,门外突然一阵响动,惊醒了沙发上的苏晓。  她睁开眼睛,身子一动不动,听到了门外老公覃世阳浑沌不清的声音,“……我没醉,我跟你讲……你嫂子她牛叉……我……”  旁边有人陪笑,“哥,哥,站好站好……”  一阵撞门声响,大概是站立不稳碰到
期刊
马玫,云南省作协会员。在各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六十余万字,出版《观音泥》《静看流年》《幸福,没有未班车》《滇铜密语》等。  恋爱,是很正常的事。何况两人都还未曾嫁娶,又都是小学老师,可谓志同道合,天赐良缘。可偏偏是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放眼望去四周尽是连绵的青山,山脚下有一小块儿水泥坪过的篮球场,一幢四层楼的灰白房子,孤独而倔傲地藏在深山沟里。  全校四十多个说着一半彝话一半汉话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
期刊
彭忠彦,1961年4月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人物传记、报告文学集等十多部,主编地域文化专著八部。  一  20世纪80年代末深秋的一天,我到信阳参加《河南劳动》杂志社举办的一个通讯员培训班。当我在报到表写上姓名、单位和“1961年4月出生”时,负责报到的一位编辑说:“大命人,命大福大!”我在短暂的懵懂后忽然醒悟,忙附和说:“是的,生于饥荒岁月而不死者,命大
期刊
吴国华,中国金融作协、安徽省作协会员。小说、散文、小说评论散见《清明》《安徽文学》《阳光》《厦门文学》等刊物。  “黑子若没死,王秃子也不会生不如死活受罪,更不会得那样的怪病。”小县城里人像被复制了似的,都一口咬定这么说着。  小县城里人话说得这么玄乎,像有根有据似的。其实,哪个人会想到黑子的死和王秃子扯上关系呢?而如今,黑子的命根子却毁在了王秃子的手里。  黑子不是人,是一条正宗的中华犬。它通体
期刊
赵平,山西应县人,山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各大文学网络,《鹿鸣》《中国地名》《山西日报》等,著有散文集《风吹来的沙》《且以明媚过一生》。  母羊生小羊羔了,还是四胞胎。  这件事发生在冬天,父亲和母亲非常兴奋。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兆头。  老大老二老三长得很像。刚出生,羊妈妈温暖的舌头,就像一只轻柔的大手,不停摩挲着小羊。它们沾满羊水而卷曲的毛皮,慢慢舒展开来,也变得雪白了。  刚出生的一只小
期刊
21世纪被称为“她世纪”。的确,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女性影响力与日俱增。《智慧女性》经过缜密策划,精心评选出“21世纪十年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真诚向这十年来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杰出女性致敬,因为正是她们,世界更加精彩丰富、多姿多样———  2001邓亚萍邓亚萍身高1.55米,曾经几乎无人认为她是一块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屡获世界冠军,被誉为乒坛皇后,就连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期刊
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认识桃井薰,是通过山田洋次的《幸福的黄手绢》。  在这部催人泪下的电影里,初出茅庐的桃井薰扮演朱美,是很丑又很搞笑的钦也在途中“别有用心”搭载的第一位乘客。钦也载的第二位乘客,就是高仓健扮演的勇作。影片末尾,朱美和钦也一起见证了满树欢迎勇作归来的黄手帕的场景。  光阴流逝,当年青春野性的桃井薰已是外婆级人物,但时间的刻刀似乎放过了她,她仍然是以“胆大”闻名的女演员。  39年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