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散文的艺术特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秦牧的散文取材广泛,思想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当代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爱憎分明,寓教育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语言流畅,艺术性强,在中国散文作品中独树一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秦牧 散文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秦牧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摇曳多姿,光彩照人,艺术特征鲜明,风格独具。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他散文格调高昂,立意深刻,寓思想教育于闲谈趣闻之中,赞美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用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格调统帅作品,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他的作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手段,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在讲古论今中阐述主题。
  秦牧是一位博学多识,且才思敏捷的散文家。他少年时代酷爱文学,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爱看马戏,喜欢动植物,他丰富曲折的生活经历,为后来的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创作的散文作品很多,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他认为“文学创作离不开思想,生活知识和表现手段这三要素。一个作者,这几方面的造诣如何,是不是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决定了这个作者的创作水平”。
  秦牧用谈天说地、讲古论今的方式,把道德教育、认识生活和美的享受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土地》、《社稷坛抒情》、《花城》、《古战场春晓》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同时,他的作品取材广泛,大到大千世界,小到一粒种子,容量大,几乎无所不包。他能够精心地运用材料,各个题材都充满诗情画意,艳丽缤纷。秦牧的散文运用表达方式独具匠心,譬喻、警句精彩纷呈,许多内容知识性、趣味性十足,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求知欲望,获得新鲜的美感;他的散文给予读者的教育、影响是独树一帜的。
  在秦牧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赞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生活这一红线。他的作品格调高昂,立意深刻,闪耀着灿烂的思想火花。而且,表现这一艺术特征是在闲谈趣闻当中,给读者指明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撞击读者的心灵,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花城》一文中,作者将我们带进广州的年宵花市之中,使读者领略到了南国花城那“花光十里”的盛况。作者从水仙和牡丹的培植,归纳出“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真理,颂扬了“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文明的丰功伟绩”。《古战场春晓》则从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罪行讲到三元里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又描绘了今天他们热气腾腾的劳动景象,全文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他的散文还充满了对一切腐朽、污秽、丑陋事物的憎恶之情。在《胞波》中,作者批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野蛮和民族偏见的卑怯与凶残,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民族友爱、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后来,作者又写下了犀利、透辟讨伐檄文——《狗的风馆》,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孵化出来的一些如同狼一样的凶残,但样子却猥琐难看的鬣狗式人物的无情鞭挞,也是对这场浩劫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沉痛控诉。
  秦牧的闲谈趣闻,就是谈天说地,讲古论今,纵横驰骋,跨越时空,题材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十足。联想是秦牧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奇妙的联想,使他的作品集现实与历史于一炉。在《土地》中,这篇抒情散文是作者面对大地联想深广、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如大江奔腾到海,汇聚笔尖,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由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掠夺想到了对“土地”的珍惜,由公子重耳接受土块,想到古代皇帝的封僵仪式,再想到殖民强盗强迫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接受投降仪式。作者运用这些联想,思绪飞扬,无处不在。
  再如《社稷坛抒情》,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依靠丰富的联想作为运思行文的推动力,引导读者跟着他上溯历史河流、极目苍穹,稽考兴亡,然后再穿过时光的隧洞,回到阳光灿烂的现实,从而在那貌似陈旧的题材中开掘出了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思想主题。联想和想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些主题,使作品动起来、活起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历史和生活知识的广阔领域里自由的翱翔,纵横驰骋。这样,就使其散文形式显得比较洒脱、自由,收到了其他手法无法替代的效果。
  纵观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他素来提倡那种读书破万卷的精神,因为渊博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作者说明道理,深化主题思想,而且还能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获得新的美感。例如《菱角的喜剧》,涉及到植物、动物、化学、物理以至于人体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他首先从“菱角的家族”写起,从中悟出“同中有异”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哲理。接着,又从菱角谈到蝗虫,蝴蝶,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人类体质的种种差异,进一步论述了人和自然界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道理。
  此外,秦牧的散文语言潇洒自然,清新流畅,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扩,感情自然流露,巧妙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秦牧的散文,写景抒情、叙事议论流注笔端,讲述富有情趣的故事,使人在真挚场景中着迷,从而趁机行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总之,秦牧的散文可谓独树一帜,艺术特征鲜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供欣赏,可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编写组:《中国当代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2] 张暹明:《当代文学新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
  [3] 王光祖:《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作者简介:渠正堂,男,1963—,河南温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焦作大学会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主要事件的背景、情节、人物、结局以及故事中所弥漫的氛围等多方面分析了电影《红色禁恋》与原作《红字》的不同之处,为赏析电影与解读原著提供了一个切实而又可把握的触点。与原著相比,电影在文字的图像化、故事的通俗化以及解读的多角度化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肯定的地方,而在对故事主旨的反映特别是主旨深度的“度”的把握上,亦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总之,电影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向读者把原作中心理的、神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起源很早,早期山水画是勾线平涂的青绿重彩,技法还比较稚拙。五代两宋时期,表现真实自然景色的水墨山水画进入全盛时期。画家尊重自然,取法自然,表达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醇厚、质朴、从容、温暖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山水画 水墨 写实 情感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杰出代表,我们平常见到的山水画主要是明清文人画,这些山水画
期刊
世界发展至今,这个时代家家户户的每个房间——育儿室、客厅、餐厅、厨房里都能找到书本,有些人家热衷于收集书籍,竟然也会给书安排一间自己的房间。小说、诗歌、历史、回忆录、皮面的精装书和纸包的平价书……望着这些书,有时候人们不仅要诧异地自问,仅仅是把眼睛扫过卷帙浩繁的油墨文字,我会得到什么样的快乐,能有什么好处?阅读是门复杂的艺术——作为读者根据一时的情感不免得出这个结论。我们作为读者的责任多种多样,但
期刊
摘要19世纪中叶,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了法国画坛,他们研究室外自然光,强调把变幻莫测的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作为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加,却很少画风景画,甚至很少用自然光表现物象,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德加的思想、绘画方法以及他的独特的个性入手,来分析这位另类的印象派画家。  关键词:德加 风景画 人工光 质疑感 真实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埃德加·德
期刊
摘要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在其仅仅三十一年曲折艰难的生命历程里,如实地见证着一个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可悲的生存境遇。萧红切身的体验导致了她于有意无意中形成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在其小说及散文中均有表现。本文将对萧红早期代表作《生死场》里表现的女性命运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在男权社会的时代阴霾下女性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男权社会 女性 生存困境 萧红 《生死场》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林语堂以英文小说在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余秋雨用行走到各国发掘和传扬中华历史文明。两人文化定位不同,文化人格特质相同,共同承载了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元素,这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关键词:英文小说 双脚行走 同质人格 传播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林语堂和余秋雨是两位在现、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由于文化渊源和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志趣等等的不
期刊
摘要“寡母抚孤”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它是“夫死从子”的礼教要求,是“母以子贵”的良好愿望,也是“寡母情结”的内在需要。鲁迅少年失怙,“寡母”伟大而盲目的爱成为了这个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的“孤子”无法承受又无法逃避的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与焦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言说,无处释放,最终通过变相手段,借助“求同作用”与“投射作用”而获得释放。鲁迅小说中“寡母形象”的塑造,就有这样的一种创作心理的存在。 
期刊
摘要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是其“向左转”过程中的过渡性作品。与蒋光慈等革命作家创作的“革命加恋爱”小说相比较,丁玲的这类小说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丁玲 “革命加恋爱” 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丁玲创作于二三十年代的三篇“革命加恋爱”小说,即《韦护》和《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之二),是她“向左转”过程中的过渡性作品。这些小说虽然带
期刊
摘要《边城》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的描写,歌颂了边地乡村优美、健康、自然、合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了作者对和谐美好人生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愿望和追求,成为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湘西 理想人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1934年4月,小说《边城》发表,成为沈从文构筑的世外桃源——“湘西世界”的重要作品。  《边城》以20年代湘西小山城茶
期刊
编者按:毋庸置疑,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视觉媒介极为发达的时代,而“阅读”也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而“快餐化”了。中国古人读书讲求“涵咏沉潜”以及对“味外之旨”的把握、怀想与凝思,尤为追求“神与物游”的自由境界;而今天的读者大多只是“网上点击”,追求“快速浏览”,在迅疾的心灵愉悦和内在满足中,完成了一次次“麦当劳式”的精神快餐之旅。试问:在这个大众传媒流行的时代里,阅读的真正内涵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很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