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双人组合教学,就是指2名英语教师(同性或异性,中外搭配或中中搭配)在课堂中通过默契的配合和两人间的生动表现设计课堂情节,增添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富有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引导口语情景表达,深化学生记忆的一种教学形式。
国外语言教学的经验表明: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师生有效群体的比例为1∶10左右,而由于基本国情所制约,我国中学教学班级人数平均在50人以上,甚至达70至80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式(Direct Teaching)教学当然无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而口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动口,让所有人融入口语交谈练习并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指导。若根据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Teaching)的特点,采取双人组合教学便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统一的备课构思前提下,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分配教学任务,围绕同一主题结合多种合作形式,特别是采取面对面(Person to Person)的交流互动方式,带动学生一系列积极的情景会话,激发学生的潜力进行发散性思维,特别是注重语言的实用功能。从而形成学生对语感的强化记忆,对语言情景运用和文化的了解,优良人格培养等一系列的良性循环。
自2010年下学期以来,我和学校外事办以及相关外籍教师就一直在探索这种新型口语教学模式,从设想到实践并最终选做课题研究都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大力支持,经过近一年来的酝酿和初步实践,我们明显地看到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它带来的教学效益。
首先,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根据教材、大纲要求选取一些充满活力、思想丰富的口语训练素材如“餐饮”“服饰”等在各自的教学班级上采取多角度、直观形象的口语教学训练。从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其中的“Sitcom”(情景短剧)训练很感兴趣,一旦要求他们根据情景编短剧,学生会三五个一组自觉地利用已学句型并融合适宜的文化风俗轻松演示,而且对句型的记忆大为提高,这一点更体现出我们口语教学的宗旨:结合一定的文化、环境运用语言,说“Native English”。
与此同时,我们察觉:尽管学生的创造力很强,但教师在引导时没有生动的范例,加之他们对西方文化礼仪实践缺乏,使得训练群体总限于一些成绩好、领悟力强的学生,很难做到“全员练兵”的效果,因此我们设想先由2名口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给学生生动的范例,再下到学生中进行个别指导,效果更好。
基于此,我们先在一个班进行一次实验,当时选取的课题是:Personal Problems。
我们从一个“skit”导入:
甲:(打呼噜……乙辗转难眠)
乙:Hey!Jack…
甲:Mum…
乙:Jack…Fire!Fire!Wake up!
甲:What’s up?
乙:Nothing!Thunder is likely!
(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老师: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What should he do?
学生能就此发表一系列的意见,并谈到自己寝室里谁打呼噜,自己如何处理等,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便能引出“Personal Problems”。
讲述对话时,我们仍采用表演方式,学生根本没意识是书上的对话,饶有兴趣地听说。加之有老师的“gestures”,学生自然能理解。待学生回到书中,对话自然已熟,读起来很有感觉,待老师将发音难点讲完后,再一次示范领读,不出10分钟学生已能基本背下对话并加以动作表演。
进入话题训练时,我们先列举自己遇到的部分难题,从中选出一个作即兴表演,以巩固学生对句型和对话的理解,然后再问及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让其自由组合练习(10分钟),通过抽取5组同学的表演,我们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相当强,还能运用先前的部分知识融进对话,效果很好。
总的说,这堂课采取了七个步骤:
(1)表演导入(2分钟);
(2)课文对话演示:通过教师的演示,表现的情景使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初步领悟句型(5分钟);
(3)分角色带读对话,进行适当讲解,加强对学生句型和文化的输入(8分钟);
(4)学生练读课文,老师个别纠正(10分钟);
(5)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范例,挑选其中一个进行即兴表演(4分钟);
(6)学生自由对话训练,增强说的能力(10分钟);
(7)抽取学生表演,检测教学效果(5分钟)。
通过这样的训练,训练群体基本可以涉及每个学生,从而加大了练的力度,增强了语言交流的功能,让学生不乏味,有话说,说得准确。
初步尝到甜头后,我们又在A班和B班做了对比实验,发现双人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人授课,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记忆方面尤为明显,当然作为一种教学探索,我们还需做好,做强。
有待注意的几方面:
(1)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听说课,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待实践。
(2)双人教学的重头是“双人”的“默契”程度,要求两人课前作充分准备,课堂不能互抢话头。
(3)口语训练时,老师应多辅导个体,不能两个都当“纪律委员”,尽量多与学生互动交流,特别是“学困生”。
双人组合口语教学只是一种尝试,由于经验缺乏等多方原因,有待进一步加强、改进,我们期待大家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国外语言教学的经验表明: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师生有效群体的比例为1∶10左右,而由于基本国情所制约,我国中学教学班级人数平均在50人以上,甚至达70至80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式(Direct Teaching)教学当然无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而口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动口,让所有人融入口语交谈练习并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指导。若根据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Teaching)的特点,采取双人组合教学便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统一的备课构思前提下,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分配教学任务,围绕同一主题结合多种合作形式,特别是采取面对面(Person to Person)的交流互动方式,带动学生一系列积极的情景会话,激发学生的潜力进行发散性思维,特别是注重语言的实用功能。从而形成学生对语感的强化记忆,对语言情景运用和文化的了解,优良人格培养等一系列的良性循环。
自2010年下学期以来,我和学校外事办以及相关外籍教师就一直在探索这种新型口语教学模式,从设想到实践并最终选做课题研究都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大力支持,经过近一年来的酝酿和初步实践,我们明显地看到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它带来的教学效益。
首先,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根据教材、大纲要求选取一些充满活力、思想丰富的口语训练素材如“餐饮”“服饰”等在各自的教学班级上采取多角度、直观形象的口语教学训练。从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其中的“Sitcom”(情景短剧)训练很感兴趣,一旦要求他们根据情景编短剧,学生会三五个一组自觉地利用已学句型并融合适宜的文化风俗轻松演示,而且对句型的记忆大为提高,这一点更体现出我们口语教学的宗旨:结合一定的文化、环境运用语言,说“Native English”。
与此同时,我们察觉:尽管学生的创造力很强,但教师在引导时没有生动的范例,加之他们对西方文化礼仪实践缺乏,使得训练群体总限于一些成绩好、领悟力强的学生,很难做到“全员练兵”的效果,因此我们设想先由2名口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给学生生动的范例,再下到学生中进行个别指导,效果更好。
基于此,我们先在一个班进行一次实验,当时选取的课题是:Personal Problems。
我们从一个“skit”导入:
甲:(打呼噜……乙辗转难眠)
乙:Hey!Jack…
甲:Mum…
乙:Jack…Fire!Fire!Wake up!
甲:What’s up?
乙:Nothing!Thunder is likely!
(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老师: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What should he do?
学生能就此发表一系列的意见,并谈到自己寝室里谁打呼噜,自己如何处理等,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便能引出“Personal Problems”。
讲述对话时,我们仍采用表演方式,学生根本没意识是书上的对话,饶有兴趣地听说。加之有老师的“gestures”,学生自然能理解。待学生回到书中,对话自然已熟,读起来很有感觉,待老师将发音难点讲完后,再一次示范领读,不出10分钟学生已能基本背下对话并加以动作表演。
进入话题训练时,我们先列举自己遇到的部分难题,从中选出一个作即兴表演,以巩固学生对句型和对话的理解,然后再问及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让其自由组合练习(10分钟),通过抽取5组同学的表演,我们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相当强,还能运用先前的部分知识融进对话,效果很好。
总的说,这堂课采取了七个步骤:
(1)表演导入(2分钟);
(2)课文对话演示:通过教师的演示,表现的情景使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初步领悟句型(5分钟);
(3)分角色带读对话,进行适当讲解,加强对学生句型和文化的输入(8分钟);
(4)学生练读课文,老师个别纠正(10分钟);
(5)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范例,挑选其中一个进行即兴表演(4分钟);
(6)学生自由对话训练,增强说的能力(10分钟);
(7)抽取学生表演,检测教学效果(5分钟)。
通过这样的训练,训练群体基本可以涉及每个学生,从而加大了练的力度,增强了语言交流的功能,让学生不乏味,有话说,说得准确。
初步尝到甜头后,我们又在A班和B班做了对比实验,发现双人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人授课,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记忆方面尤为明显,当然作为一种教学探索,我们还需做好,做强。
有待注意的几方面:
(1)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听说课,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待实践。
(2)双人教学的重头是“双人”的“默契”程度,要求两人课前作充分准备,课堂不能互抢话头。
(3)口语训练时,老师应多辅导个体,不能两个都当“纪律委员”,尽量多与学生互动交流,特别是“学困生”。
双人组合口语教学只是一种尝试,由于经验缺乏等多方原因,有待进一步加强、改进,我们期待大家指导,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