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进入新时代,我国网络治理的实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网络强国战略为新发展理念增添活力与动力,国家网信事业在法治化进程道路上繁荣发展,网络法治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我国网络空间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关键词:法治思想;网络安全
一、网络空间面临严峻安全形势挑战
我国1994年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9.86亿①,网络用户总量依然稳居世界首位,互联网走进人民生活不过三十年时间,却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革新,特别是疫情期间,网络为抗疫赋能赋智,健康码、电子政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零售,不仅有助于正常社会秩序恢复,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抗疫。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
网络谣言危害政治安全。席卷西亚、北非的“颜色革命”,之所以得以快速蔓延,和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不实言论、挑动民众矛盾对立情绪有很大关联。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一刻也没有停歇,网络空间更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
网络攻击威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2007年爱沙尼亚遭到大规模黑客袭击后,网络攻击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威胁成为各国关注焦点。继“震网病毒”后,今年4月份以色列对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发动网络攻击,造成“停电事故”;据CNCERT发布的《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2020年CNCERT协调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约10.3万起,全年我国境内感染计算机恶意程序的主机数量约534万台。
网络犯罪成为全球公害。网络恐怖主义、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网络毒品交易,传统犯罪模式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不仅污染网络空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加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新兴网络犯罪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变得更加隐秘,跨境网络犯罪更是给侦查取证带来困难。
正是基于网络空间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总书记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
二、网络法治的中国实践
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依規有序运行,至此之后,我国的信息网络专项立法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顶层设计优势。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至此结束了我国网络治理领域长期分散领导、九龙治水的局面,解决了政策制定不协调、相互脱节的局面,从中央层面统筹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加快网信事业发展步伐,为我国网络法治化发展提供坚强组织领导。
(二)构建完备法律保障体系,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网信领域立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信息网络专项立法规划2014-2020》促进了我国网络法治化进程。2015年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安全在法律层面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出台;2016年11月《网络安全法》颁布,结束了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长期缺位的历史;2016年12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2017年《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发布,表明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立场;2019年《电子商务法》施行;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明确个人信息权受法律保护;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目前我国网络法律制度基本建成,网络法治体系正逐步构建完善,必将为实现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三)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我国互联网行业野蛮发展,网络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概念炒作、损害网民利益的情况。P2P行业频繁暴雷,广大投资消费者损失惨重,境外网站传播色情反动内容,侵蚀网民思想,网络赌博、虚拟货币炒作,给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相继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项行动,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打击境外网络诈骗犯罪团伙,中央网信办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互联网“清网”、“剑网”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整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色情信息,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上网环境,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四)重视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利益,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③网络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网络安全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国际会议上我们国家多次提出,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积极倡导建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为应对网络空间军事化、国家间网络竞争趋势加剧的局面,2015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向联合国提出《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为国际网络规则提供“中国方案”。
三、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为贯彻落实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2016年12月27日,经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阐明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2017年3月1日,外交部出台《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明确我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战略目标:坚定维护中国网络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法治,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深化网络文化交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依法持续加大网络安全建设投入,着力突破核心技术领域,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在网络国际法治建设方面,同广大志同道合的友好国家一道,积极倡导国际网络安全新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国际秩序中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坚决抵制网络霸权,维护国际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主权,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共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
网络法治思想始终处于完善过程中并在实践中持续丰富和发展。网络法治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再次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有法治支撑的中国实践,让网络为中国法治赋能,让法治为网络发展助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2月。
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27日。
③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
关键词:法治思想;网络安全
一、网络空间面临严峻安全形势挑战
我国1994年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9.86亿①,网络用户总量依然稳居世界首位,互联网走进人民生活不过三十年时间,却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革新,特别是疫情期间,网络为抗疫赋能赋智,健康码、电子政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零售,不仅有助于正常社会秩序恢复,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抗疫。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
网络谣言危害政治安全。席卷西亚、北非的“颜色革命”,之所以得以快速蔓延,和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不实言论、挑动民众矛盾对立情绪有很大关联。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一刻也没有停歇,网络空间更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
网络攻击威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2007年爱沙尼亚遭到大规模黑客袭击后,网络攻击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威胁成为各国关注焦点。继“震网病毒”后,今年4月份以色列对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发动网络攻击,造成“停电事故”;据CNCERT发布的《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2020年CNCERT协调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约10.3万起,全年我国境内感染计算机恶意程序的主机数量约534万台。
网络犯罪成为全球公害。网络恐怖主义、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网络毒品交易,传统犯罪模式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不仅污染网络空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加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新兴网络犯罪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变得更加隐秘,跨境网络犯罪更是给侦查取证带来困难。
正是基于网络空间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总书记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
二、网络法治的中国实践
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依規有序运行,至此之后,我国的信息网络专项立法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顶层设计优势。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至此结束了我国网络治理领域长期分散领导、九龙治水的局面,解决了政策制定不协调、相互脱节的局面,从中央层面统筹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加快网信事业发展步伐,为我国网络法治化发展提供坚强组织领导。
(二)构建完备法律保障体系,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网信领域立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信息网络专项立法规划2014-2020》促进了我国网络法治化进程。2015年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安全在法律层面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出台;2016年11月《网络安全法》颁布,结束了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长期缺位的历史;2016年12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2017年《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发布,表明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立场;2019年《电子商务法》施行;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明确个人信息权受法律保护;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目前我国网络法律制度基本建成,网络法治体系正逐步构建完善,必将为实现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三)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我国互联网行业野蛮发展,网络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概念炒作、损害网民利益的情况。P2P行业频繁暴雷,广大投资消费者损失惨重,境外网站传播色情反动内容,侵蚀网民思想,网络赌博、虚拟货币炒作,给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相继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项行动,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打击境外网络诈骗犯罪团伙,中央网信办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互联网“清网”、“剑网”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整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色情信息,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上网环境,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四)重视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利益,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③网络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网络安全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国际会议上我们国家多次提出,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积极倡导建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为应对网络空间军事化、国家间网络竞争趋势加剧的局面,2015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向联合国提出《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为国际网络规则提供“中国方案”。
三、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为贯彻落实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2016年12月27日,经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阐明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2017年3月1日,外交部出台《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明确我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战略目标:坚定维护中国网络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法治,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深化网络文化交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依法持续加大网络安全建设投入,着力突破核心技术领域,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在网络国际法治建设方面,同广大志同道合的友好国家一道,积极倡导国际网络安全新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国际秩序中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坚决抵制网络霸权,维护国际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主权,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共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
网络法治思想始终处于完善过程中并在实践中持续丰富和发展。网络法治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再次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有法治支撑的中国实践,让网络为中国法治赋能,让法治为网络发展助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2月。
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27日。
③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