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38封亲笔信 让你读懂李小龙的功夫人生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李小龙,无须做过多介绍。他的功夫电影,他的武术哲学,他的传奇故事,他的短暂人生,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您读过李小龙亲笔英文书信吗?
  近日,后浪出版公司策划引进了一本《李小龙信札》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该书收集了李小龙亲笔138封信札,囊括了他生平所有的重要信件。虽然这些信件是李小龙写给家人、师长、朋友、弟子、同行和影迷的,但在今天看来,李小龙也是写给你我每一位正在翻阅它们的读者。通过阅读他的亲笔信,我们得以领略一代传奇巨星光环背后那兴味盎然的普通人生活,以及他那充满个性的奋斗历程。
  四封信堪称李小龙微自传
  李小龙在美国读大学,修读哲学,思考、写作能力都很出众。在其短暂光亮的人生旅途中,李小龙勤于提笔,从而为后人留下了颇为丰富的文字遗产。尤其是,在他人生的几次重要节点,都选择借书信向朋友袒露真心真意。
  在这本《李小龙信札》中,一是保存了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思考过程,二是有诸多好莱坞与港片的幕后故事;三是呈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外华人、美国亚裔群体的生活场景和奋斗经历。其中,1962年9月致曹敏儿、1969年1月4日致张卓庆、1972年8月12日致水户上原、1972年11月致麒麟,这四封信堪称李小龙的微型自传,读来让人深思和激赏。
  20世纪60年代中叶,李小龙拿到了电视短剧《青蜂侠》中的“加藤”一角,成功开始向其招手。然而,这部剧后来却一度化为泡影,好莱坞几乎将这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拒之门外,阖上了其演艺事业的大门。这一时期,你将会在他的书信中,看到他在重压下尊严不移、优雅尽显,绝无自怨自艾之态,反而积极地为友人加油打气,例如鼓励跆拳道大师李俊九以及他的弟子拉里·哈塞尔。
  此外,还可以一窥李小龙在面临诸般挑战时与爱妻琳达的往来通信,从中了解到他和家人分隔两地的痛苦,他对孩子的深爱及打心眼里的自豪感,他为终能以一己之力养家的喜悦,他对20世纪60年代末那些“喷气机阔佬”的失望,以及他和一些名人的交情、友谊,包括罗曼·波兰斯基、詹姆斯·柯本和史蒂夫·麦奎因。


  以武术向这个世界表达自我
  总之,在书信中,你能看到李小龙是如何锲而不舍地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你还能与李小龙一道徜徉在那些沉思、安静、自省的时光里。提笔给友人和生意伙伴写信时,他总是情真意切地抒发自身的为人之道———与他人交往务必“真实”“真诚”且“真挚”,“爱、和睦与兄弟情”。而在他的绝笔中,你也会伤感地读到他最后的想法和希望。逝世前的最后几个小时,他给他的友人及律师阿德里安·马歇尔写了一封信,言辞中的未竟之事充满悲剧色彩。
  李小龙妻子琳达在该书信集的前言《典范》一文中提到,差不多及至李小龙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依然习惯性地给家人、朋友和同行去信,在信中与他们交流思想和情感,“而今看来,这些信又何尝不是一种福祉!由此,我们无须借助模糊的对话回忆去了解他,我们手握着这个一生致力于自我表达的人的亲笔信札。在电影里,小龙以武术向这个世界表达自我。而在这些信件里,小龙毫无保留地袒露了他真诚的灵魂,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他能言善辩的性格。而我最引以为幸的一點是自己曾收到过小龙那么多的来自书信中的肺腑之言。每当我重温他的书信,一波波回忆的浪潮便席卷而来,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决定命运的人生大事。小龙在信里对家庭生活多有着墨———小事居多,例如谁来照顾狗狗,航班什么时候抵达;其间也穿插了些许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例如孩子的降生、亲人的辞世。大抵也和大多数人的生活无甚区别,但在这些信中尤有一点与众不同———实现梦想的典范。”
  据中国青年网整理
  《李小龙信札》节选
  致李俊九
  1969年3月4日,星期二致俊九先生:
  此番来函目的有二:一、炫耀下我的打字机;二、跟你讲讲我在西部的近况。上星期五,我、柯本和斯特林一起开会讨论了一下我们的“Leng”计划。所谓“Leng”计划,是代指我们筹拍的那部功夫电影。“Leng”(译者注:靓粤语发音)是个中国字,意为漂亮。总而言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剧本我们决定不让斯特林的侄子马克(Mark)执笔了,斯特林也无甚异议,他和柯本都同意另请一位专业编剧来写。等剧本一出来,我们就会加快进度。
  下星期我们还会再开一次会。一切都很顺利。此外,斯特林还在筹备另一部电影—一部日本武士片,他想请我出任联合制片人和技术指导。柯本没准也会参与拍摄。为此,我们会在日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拍摄。要是进展顺利,这部片子不出六个月就能正式开机。然后就轮到我们的“Leng”计划了,它真的很美很美。
  虽然米高梅电影公司不太满意我的要价,但我可能还是会去参加新片的巡回宣传。到时候再看吧。倘若我真会去的话就叫上你,尤其是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这样你可以顺带推广一下你的道场。
  朋友,记住,有志者事竟成。胸无大志是一个人最大的罪过。有多大志,成多大事。你绝对有潜力。……
  就这样吧,朋友,请多保重,代为问候韩松(音译Han Soong)及其家人。对了,小“abagee”最近怎么样?
其他文献
当年,《佐罗》公映以后,作为“佐罗”的声音出演,童自荣曾每天收到成麻袋的观众来信。有一封信上这样写道:“您的声音代表着正义与自尊,你独特的人格与艺术魅力永远留在观众心中,无人能替代。”落款是“一家三代影迷”。一部世界艺术经典,通过译制可以连接中国千家万户。而一位配音演员俘获中国三代观众崇拜,绝非容易。其中缘由,既有作品形象的文化价值为人心所向,也有形象创造者的独特人格与艺术魅力。  意外被选中为《
期刊
6月8日19点06分,曾经六演宋庆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肖惠芳女士因突发脑溢血,在汉口同济医院去世,享年86岁。肖惠芳1934年出生于汉口,新中国成立之初加入文工团,后来一直在湖北省话剧团工作。1978年在话剧《大江东去》中首次扮演宋庆龄,并受到宋庆龄本人亲切接见。此后又先后在《陈赓蒙难》《开国大典》等影视剧作品中五次塑造宋庆龄这一重要角色,众多剧照被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誉为“可以乱真之作”。肖惠芳的
期刊
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1928年8月3日出生于河北唐县。12岁那年,她离家投奔八路军,从此踏上革命文艺之路。16岁入党,面对党旗,她立下“一辈子对党忠诚,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的誓言。1950年,她在电影《白毛女》里饰演喜儿初登银幕,让观众熟知和热爱。1962年,由于在电影《党的女儿》中树立起一个坚贞无畏女共产党员不朽的闪光塑像,被评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2
期刊
制作山西老陈醋需经蒸、酵、熏、淋、陈五大工序,中国调味品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颜景宗感官“犀利”,能快速鉴别醋的质量;他创新制醋技艺,善于“养曲”,精通制醋工艺全流程。热闹的太原柳巷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但这一切似乎跟颜景宗无关……他的老屋里弥漫着陈醋的味道,老人一生痴迷于酿醋工艺,已是90多岁高龄,仍和屋里的醋相伴。他常说,“没事就闻一闻醋,能杀菌消毒。”  颜景宗,外号“醋大王”,中国调味品协会技
期刊
中国羽毛球队是一支王者之师,在各种世界大赛上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羽毛球在国内也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那些明星球员更是深受国人的爱戴。  大家还记得那个曾被誉为“打不死的湘妹子”的中国女羽“一姐”龚智超吗?她现在生活得怎样?  龚智超,1977年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她的父亲龚高提、母亲谌瑞容都是湘华机械厂的普通工人。她还有个哥哥叫龚智力,有个姐姐叫龚智慧,她在家里排行最小。当时,龚智超的父母还需
期刊
大美女林青霞写了一篇名叫《闺蜜》的文章,写的是香港最像亦舒女郎的职场丽人施南生。  施南生是徐克的前妻,在一起的时候,她像保护手头最贵重的珠宝一样保护着徐克的才华、灵气。如果说每个艺术家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天生需要一个母亲似的伴侣,徐克无疑是很幸运的。  他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施南生。施南生对徐克的爱,不仅是男女之情,更掺杂着一个有才华的女性对才子的热爱,这个才子,是女人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施南生是真的
期刊
“远征已经完成,祖国是我的骄傲!”  日前,记者连线了中国女探险者冯静,由她发起的“行则将至”远征队一行三人,去年11月初,从南极大陆的俄罗斯新拉扎列夫科考站附近的海岸线出发,历时80天,行程1800多公里,终于北京时间今年1月25日晚7点18分,徒步抵达南极大陆难抵极,坐标S82毅6.655’ E55毅1.957’,海拔3715米。这是人类首次依靠双脚到达此地。  去年11月初,冯静和两名向导,
期刊
“流川枫”是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的漫画作品《灌篮高手》中的男主角。其人物特点是英俊、单纯、面冷心热,敢于接受挑战,并永不服输。王志文向有“北电流川枫”这样一个雅号,那他这个雅号是怎么来的。  11992年,是赵宝刚从演员转行导演的第三个年头,他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皇城根儿》反响平平。之后,他给自己放了一年的长假,其间,他一直在分析当时的电视剧市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要拍,就得拍爱情片!  于是,
期刊
正在朝阳公园举办的北京书市,是不少书迷淘旧书的好去处。在这些发黄的故纸堆中,有心有缘之人往往能发现不少宝贝。66岁的老北京人方继孝就这样淘了30多年,收藏了包括陈独秀、胡适、陈寅恪、曹禺、茅盾、巴金等在内的上万份名家书信、手稿,还出版了近20部研究专著。  集邮集到曹禺冰心的亲笔信  “收藏是一个偶然的事。”方继孝回忆,自己刚开始接触收藏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玩得
期刊
2018年,李鑫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后,参加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支教一年。重返北大校园后,李鑫偶尔会想起在弥渡的那一年。她有时觉得,这段时光仿佛就在昨天,脑海中的人和事还很真切;有时又恍惚感觉,这些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  到弥渡一中支教的北大研支团成员中,有人想走出从小到大身处的名校圈子,有人想走出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有人尝试在此寻找人生的价值。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