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之花在语文学习中绽放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ma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国学经典学习的现状,然后从国学经典的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方法要灵活多变、学习功效突出国学素养、学习评价不能单一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现状;打开方式;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国学经典学习的现状
  近年来兴起了国学热,全国上下到处举行国学大赛,培养国学素养的机构遍地开花。全国各地的小学校不甘落后,也在“琴棋书画”上开起了各类兴趣班。笔者看到这种现象很欣慰,但我们还是很遗憾地看到,其中“秀”的成分占了很大比例。背诵几首古诗文、写几个毛笔字、下几场棋、穿穿汉服、搞搞礼仪培训……这种秀场走完也就算了,很少有能坚持下去的,试问这样做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吗?这种做做文章而已的迎合,实在不能这样下去了。
  君不见国民素养已经到了什么地步,“金钱至上”“权力至上”,哈韩媚外,连小学生也跟着学。这是国人的悲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真该好好学一学了,小学阶段国学学习势在必行。
  二、国学经典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要注意从小学生的心理出发,尊重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材料,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在课本国学经典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训练,有意识地完成国学经典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
  (一)国学经典的学习目的要明确
  国学经典学习什么,有人认为不就是读古书,学习古代的文化嘛。这种认识也对,也不尽然。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古籍的语言文字太高深了,小学生不会理解更不会感兴趣,我们要针对高年级小学生提出明确的国学经典学习目的。小学课本就有许多经典之作,根据大纲要求,“每学年不低于30篇古诗文”,很明显,课本上的根本不够,还要注意和课外衔接。根据大纲要求,“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把握经典学习方法,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完成课外国学经典的鉴赏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内外积累。
  如每个学期,高年级语文课本都会有四首古诗歌,关于传统文化及美德的文章不下十篇,我们可以根据这类文章,把握基本的內容,理解文本包含的情感指向,并从文本阅读中,指导小学生揣摩文本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达到熟练朗读,甚至背诵积累,提高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能力和国学素养。
  (二)国学经典的学习方法要灵活多变
  国学经典学习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德的继承,学习这种文本,不能太严肃认真,失去趣味性,导致小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往往喜欢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方法更灵活一些,课堂氛围更活跃一些,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一些,小学生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更有利于促进国学素养的提高。
  如学习文本《观书有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诗歌中池塘的景致,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为下面探究“池塘景物描写和题目有什么关系”做铺垫,让学生知道宋代诗歌具有哲理意味的特征,思考诗歌中的“源头活水”的意义;学习《负荆请罪》一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用表演的方式演绎“廉颇、蔺相如”的故事,重新认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能改、忠贞报国、真诚相待。根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可以读,可以画,可以演……方法不尽相同。
  (三)国学经典的学习功效突出国学素养
  国学经典的学习不能仅仅是在人前表演增加亮点的节目,会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会讲美丽动听的古人故事等。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增加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传统美德,总之一句话,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为要务。
  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首先要积累简单的古文知识,这是今后阅读国学经典的基本功。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重点词语“闻、涕、妻子、欲、漫、纵、放歌、即、穿”等的意义,就要指导小学生在鉴赏诗歌之前积累,以备翻译和今后的阅读;学习国学不能仅仅朗诵,高年级小学生要会品味文本情感,毕竟古人和我们生活相隔甚远、语言晦涩,要想读好诗歌,还要理解基本的情感指向。这篇诗歌的情感可以指导从字词入手,“涕泪、愁、喜”这些词很重要。表面上看,情感指向是忧愁,但结合整首诗歌,“初闻涕泪”是因为什么流的泪,这要思考。“妻子愁何在”和“喜欲狂”结合在一起,通过翻译就容易搞懂,原来听到“收蓟北”的好消息,流的是欢喜之泪,大家欣喜若狂,诗歌表达的正是此情。最后是鉴赏诗歌的方法,借此提高学生的国学鉴赏能力。这个鉴赏不必过深,否则小学生吃不消,只要能知道运用明显的修辞手法或者艺术手法即可。最后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人文情怀的认识,借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爱国忠贞、拼搏进取、勇往直前、心胸开阔等。
  (四)国学经典的学习评价不能单一
  国学经典学习效果如何,靠什么来评价?如果只有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大多数的小学生不会继续学习国学经典。为了增加高年级小学生的国学学习兴趣,评价方式很多,可以组织学生来一个国学知识竞赛,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国学经典比赛,来一场国学经典和书法的碰撞,或来一场国学素养大比拼,也可以结合实际,让他们把自己感受到的传统文化及美德应用到生活中……这样有了更多的学习成果,小学生就会感受到更多的成功和快乐,就会爱上国学学习,国学素养就会得到很好的提高,身心也会得到健康发展。
  国学经典的学习是小学生提高传统文化及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抓住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积极引导,再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方评价,让这一朵美丽的花儿盛放在语文学习中。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相比于其他注重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的学科,语文学科更强调的是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以及想象力的培养。语文教材所选的大部分篇目,需要师生在立足文本基础上进行思维迁移和想象。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自己的教学长远目标定为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研究学问,表情达意。并尽力将教材视为学习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工具性;人文性  
【摘要】《语文读本》是语文学习中经常被忽略的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语文读本》的四个作用,即《读本》可作为语文预习的  资料;《读本》可以作为课后迁移训练的资料和素材;《读本》运用得是否恰当,标志着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读本》体现了语文课整体阅读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以上四个方面突出了《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了《语文读本》也是学材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读本;作
多元解读,让学生领略秋天里的人生理想,让学生的诗词学习有更大的格局和空间,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便能走出我们母语的阅读困境.
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结尾部分描写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观众的喊声是感动呢,还是起哄呢?有些老师和学生对此莫衷一是.其实,只要弄清小说的叙述视角,从全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关键时期。择校问题是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热点话题,在社会
【摘要】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应当是开放的、具有创新性和富有活力的,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也使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和现实。为了转变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开放式课堂,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
【摘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高的课文类型,随着教材的不断深化改革,儿童文学的改编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儿童文学的改编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达到人文性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儿童文学;改编;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应该具备知识性、情感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儿童文学作品正好可以同时具备这三个
【摘要】低年级小学生接受的教育有限,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堂气氛也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采取积极手段,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课堂;低年级;愉快教学  【中圖分类号】G622
办出法制报的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相继诞生的各地方法制报,经过了创业的艰难和发展的磨练后,可以说,有了一定的影响和规模。但是,目前法制报也面临着在办报质量上再登新台阶的现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首都各界人士座谈会侧记本刊记者周文华1月31日,中国记协邀请首都社会各界人士就“加强新闻职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