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摄影起源与19世纪中期.1842年5月5日至8日,德国汉堡发生了 震惊世界的大火,城市被痍为一片废墟.当时两位画家史特尔茨纳与比欧乌,进入火灾现场,拍摄了很多火灾遗迹的记录照片.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其中一张.这张记录火灾遗迹照片是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也是新闻摄影萌芽时期的代表.
关键词:新闻摄影;纪实;关怀摄影
罗杰芬顿:1855年英国的罗杰芬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照片被公认是摄影在新闻报道的首次重要应用.1855年2月,新闻摄影史上的杰出人物,战争摄影的先驱,英国摄影家罗杰芬顿,在商家的赞助下,带着1名助手和3匹马,一辆大车,满载着36大箱的仪器与马料等,奔赴前线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克服了巨大困难,历经3个月的艰苦工作之后,带着360块底版回到英国.芬顿是第一位有计划,有规模地专程前往,对历史事件进行摄影记录的摄影家.
著名的纪实摄影先驱,英国摄影师罗杰·芬顿(Roger Fenton),1855年对克里米亚战争展开记录。雇佣芬顿的是《伦敦图报》和英国战争局,他们给这位一直从事风光摄影的摄影师签署了通行证,将他派往了战场,要求其必须拍摄一些积极的画面回来安抚国内的不安情绪。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笨重且落后的摄影器材的限制,这使得芬顿的照片里没有真正的战争,士兵们都在镜头前摆出英雄一样的姿势,战场也被拍成了优美的风景画。一位军官看到发表在《伦敦图报》上芬顿的作品,发出感慨:“与现实完全不一样,一切都很平静,很温和的态度,没有烟,没有尘。”
不过,我猜想芬顿对待“战地摄影”的态度和现代人完全不一样,他本身就是拍风光摄影出身,那时候的人也没有那种要“目击大事”的历史责任感,他对战争的摄影记录其实目的很单纯,他给家人的书信里多次提到腐烂的尸体等恐怖的场面,记述非常详尽,但是看样子,似乎他把文字和摄影的功能区分得很清楚,文字用以描述现实,照片则来表达情感。
马修布雷迪:同一时期进行战争题材拍摄的还有美国摄影家马修布雷迪,他与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自己筹措资金,带着20多名助手和一辆黑色马车奔向战场,布雷迪用火棉胶底版术拍摄美国内战的真实场面,他以鲜明的客观性让公众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了焦灼的土地,焚毁的房屋,悲痛欲绝的家庭以及无数的尸体,甚至有联邦军战士阵亡的特写镜头.新闻摄影由此诞生. 美国摄影家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则以写实主义的方式拍摄南北战争。让民众得以随着战事的开展目击南北冲突,从而体认战争的毁灭性。这些照片先由版画家转刻成线画,再经制版印刷出现在全国性的报纸与杂志上。布雷迪以客观、不带个人情绪的风格所纪实的军队、战场和被战火摧毁的城市,是早期新闻摄影的典范。
雅各布A里斯:19世纪70年代,,<纽约先驱报>记者雅各布A里斯第一个把摄影当作社会批评的工具.他在<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照片中展示移民们居住在拥挤破烂的下等公寓里.他的这些作品促使纽约市政府改善了贫民区的状况.
里斯是来自丹麦的欧陆移民,于1870年抵达美国。里斯登陆之时正值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大量欧亚移民怀揣淘金梦蜂拥登上“新大陆”的历史时期。而美国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大量的廉价移民劳动力为代价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大规模积累。里斯也曾经是这个移民劳动力大军中的一员,因此也饱尝了种种苦难辛酸。不过里斯后来成为了一个记者,为《纽约先驱报》采访警事新闻。对于奔跑在采访第一线的里斯来说,他有许多机会面对社会最黑暗的一面,了解现实的丑陋一面。
里斯自己来自社会底层,非常同情城市贫民的悲惨境遇并起而用自己的文章为他们鼓与呼,本是天经地义。然而,随着报道的深入,他逐渐感到了文字语言的无力。因为语言的描述再怎么详尽总受到文字的限制,无法具体描述许多惨状,尤其拙于表述贫民们的生存空间的整体环境、他们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许多的具体细节。因此,他把目光转向刚出现不久的摄影。他认识到,在揭露城市贫民的真相方面,照片有其特殊的力量,在某些方面要比文字具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因此也更具说服力,更有影响力,并因此可以促使人们起而行,努力消除社会的丑陋现象。于是,他在1888年购买了照相机等器材,开始拍摄纽约贫民窟。在拍摄过程中,里斯也受到贫民窟居民的不解甚至攻击,但他不改初衷,坚持实施自己的拍摄计划。在自己举办的反对贫民窟的讲演中,他大量披露了这些自己拍摄的照片。
路易斯·海因:布里斯的后尘,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海因也发现摄影的这一社会作用,并以此来表达他对灾难降临到移民、劳苦大众、贫穷者头上不满的强有力的批评手段。海因自称他的成就是“社会摄影”的成就,并坚持照像机要以社会意识为先导,这就为社会纪实摄影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海因在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纽约伦理教育学院。作为某种新的尝试,它负责视觉教
学部分。为了获得大量资料,他拿起照相机,开始了他的纪实摄影的行程。由于海因是专攻社会学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入木三分,在作品中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自己的观点。他从镜头中看到移民脸上对前景恐懼与期待交织的复杂表情,首先记录下收容所内的实际情况,然后同移民们一起生活、迁移,直到他们安居下来,形成画面上真诚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创作作风。他在拍摄南方纺织厂年幼的童工时,巧妙地采取了夸张机械和儿童比例的手法,表现出儿童悲惨的劳动场景,从而引起政府的重视,促使童工法的建立。在海因拍摄的纺织厂童工的照片中,发表最多的是一张童工在操作时的画面,而另外一张照片则是童工面对着镜头,以直视的目光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令人产生一种同情心。
1908年至1914年间,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海因,拍摄了在工厂与田野里一天工作12小时的童工,还记录了他们破烂的住所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这些照片促使美国当局制定了一部童工劳动法.摄影第一次被用来当作为改善穷人生活而斗争的武器.新闻摄影进入(关怀摄影)时期.里斯与海因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摄影介入社会问题,唤起社会改革的新路,形成了新闻摄影关心民众生活和社会问题的风尚-“关怀摄影”.
关键词:新闻摄影;纪实;关怀摄影
罗杰芬顿:1855年英国的罗杰芬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照片被公认是摄影在新闻报道的首次重要应用.1855年2月,新闻摄影史上的杰出人物,战争摄影的先驱,英国摄影家罗杰芬顿,在商家的赞助下,带着1名助手和3匹马,一辆大车,满载着36大箱的仪器与马料等,奔赴前线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克服了巨大困难,历经3个月的艰苦工作之后,带着360块底版回到英国.芬顿是第一位有计划,有规模地专程前往,对历史事件进行摄影记录的摄影家.
著名的纪实摄影先驱,英国摄影师罗杰·芬顿(Roger Fenton),1855年对克里米亚战争展开记录。雇佣芬顿的是《伦敦图报》和英国战争局,他们给这位一直从事风光摄影的摄影师签署了通行证,将他派往了战场,要求其必须拍摄一些积极的画面回来安抚国内的不安情绪。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笨重且落后的摄影器材的限制,这使得芬顿的照片里没有真正的战争,士兵们都在镜头前摆出英雄一样的姿势,战场也被拍成了优美的风景画。一位军官看到发表在《伦敦图报》上芬顿的作品,发出感慨:“与现实完全不一样,一切都很平静,很温和的态度,没有烟,没有尘。”
不过,我猜想芬顿对待“战地摄影”的态度和现代人完全不一样,他本身就是拍风光摄影出身,那时候的人也没有那种要“目击大事”的历史责任感,他对战争的摄影记录其实目的很单纯,他给家人的书信里多次提到腐烂的尸体等恐怖的场面,记述非常详尽,但是看样子,似乎他把文字和摄影的功能区分得很清楚,文字用以描述现实,照片则来表达情感。
马修布雷迪:同一时期进行战争题材拍摄的还有美国摄影家马修布雷迪,他与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自己筹措资金,带着20多名助手和一辆黑色马车奔向战场,布雷迪用火棉胶底版术拍摄美国内战的真实场面,他以鲜明的客观性让公众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了焦灼的土地,焚毁的房屋,悲痛欲绝的家庭以及无数的尸体,甚至有联邦军战士阵亡的特写镜头.新闻摄影由此诞生. 美国摄影家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则以写实主义的方式拍摄南北战争。让民众得以随着战事的开展目击南北冲突,从而体认战争的毁灭性。这些照片先由版画家转刻成线画,再经制版印刷出现在全国性的报纸与杂志上。布雷迪以客观、不带个人情绪的风格所纪实的军队、战场和被战火摧毁的城市,是早期新闻摄影的典范。
雅各布A里斯:19世纪70年代,,<纽约先驱报>记者雅各布A里斯第一个把摄影当作社会批评的工具.他在<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照片中展示移民们居住在拥挤破烂的下等公寓里.他的这些作品促使纽约市政府改善了贫民区的状况.
里斯是来自丹麦的欧陆移民,于1870年抵达美国。里斯登陆之时正值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大量欧亚移民怀揣淘金梦蜂拥登上“新大陆”的历史时期。而美国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大量的廉价移民劳动力为代价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大规模积累。里斯也曾经是这个移民劳动力大军中的一员,因此也饱尝了种种苦难辛酸。不过里斯后来成为了一个记者,为《纽约先驱报》采访警事新闻。对于奔跑在采访第一线的里斯来说,他有许多机会面对社会最黑暗的一面,了解现实的丑陋一面。
里斯自己来自社会底层,非常同情城市贫民的悲惨境遇并起而用自己的文章为他们鼓与呼,本是天经地义。然而,随着报道的深入,他逐渐感到了文字语言的无力。因为语言的描述再怎么详尽总受到文字的限制,无法具体描述许多惨状,尤其拙于表述贫民们的生存空间的整体环境、他们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许多的具体细节。因此,他把目光转向刚出现不久的摄影。他认识到,在揭露城市贫民的真相方面,照片有其特殊的力量,在某些方面要比文字具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因此也更具说服力,更有影响力,并因此可以促使人们起而行,努力消除社会的丑陋现象。于是,他在1888年购买了照相机等器材,开始拍摄纽约贫民窟。在拍摄过程中,里斯也受到贫民窟居民的不解甚至攻击,但他不改初衷,坚持实施自己的拍摄计划。在自己举办的反对贫民窟的讲演中,他大量披露了这些自己拍摄的照片。
路易斯·海因:布里斯的后尘,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海因也发现摄影的这一社会作用,并以此来表达他对灾难降临到移民、劳苦大众、贫穷者头上不满的强有力的批评手段。海因自称他的成就是“社会摄影”的成就,并坚持照像机要以社会意识为先导,这就为社会纪实摄影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海因在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纽约伦理教育学院。作为某种新的尝试,它负责视觉教
学部分。为了获得大量资料,他拿起照相机,开始了他的纪实摄影的行程。由于海因是专攻社会学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入木三分,在作品中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自己的观点。他从镜头中看到移民脸上对前景恐懼与期待交织的复杂表情,首先记录下收容所内的实际情况,然后同移民们一起生活、迁移,直到他们安居下来,形成画面上真诚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创作作风。他在拍摄南方纺织厂年幼的童工时,巧妙地采取了夸张机械和儿童比例的手法,表现出儿童悲惨的劳动场景,从而引起政府的重视,促使童工法的建立。在海因拍摄的纺织厂童工的照片中,发表最多的是一张童工在操作时的画面,而另外一张照片则是童工面对着镜头,以直视的目光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令人产生一种同情心。
1908年至1914年间,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海因,拍摄了在工厂与田野里一天工作12小时的童工,还记录了他们破烂的住所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这些照片促使美国当局制定了一部童工劳动法.摄影第一次被用来当作为改善穷人生活而斗争的武器.新闻摄影进入(关怀摄影)时期.里斯与海因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摄影介入社会问题,唤起社会改革的新路,形成了新闻摄影关心民众生活和社会问题的风尚-“关怀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