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物理教学困境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物理教学具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也具有职业院校的教学通病。本文将对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困境和提高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物理教学;困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一、前言
  做好中职物理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当前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二、中职物理教学的困境
  1、学校对于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近些年来,中职物理教学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中职学校对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视度是不够的,学校认为中职物理教学与未来的就业关系不大,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是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学科,因此,在学校的认识层面上对于专业学科是非常重视的。物理学科表面上看与专业训练关系不大,其实不然,物理知识实践性内容很多,在许多专业学科中都渗透着物理知识。而对学生来说,学好物理知识,在未来的就业中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学校的这种将物理学科边缘化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职物理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中职学校对中职物理教学缺乏重视对于中职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2、教材的选用缺乏合理性
  目前的中职物理教材中,很多教材的内容都脱离了职业教育所应该具有的物理教学特点,与中职生专业学习的内容联系不大,知识内容枯燥陈旧,难以激发中职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的内容对中职生来说缺乏吸引力,中职生参与中职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因此,缺乏合理性的中职物理教材的选用,给中职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影响。
  3、中职物理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是中职物理教学中的权威,教师始终没有将自己与学生放到平等的教学位置上,教师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将自己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学生则是这一教学主体的服从者,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只能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活动,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开展物理的学习活动则被认为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此种教学理念影响下的中职物理教师,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在中职物理教学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是教学的真正主宰。
  学生的教学主体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依然以那种机械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很少,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的实施没有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中很少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关注,这种落后的中职物理教学模式对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严重阻碍了中职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
  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听你讲课了,这时课堂的教学效果肯定好。开放式师生关系体现在一定的学习空间内,中职物理课程教育,需要强调学习空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必修课对待,并结合学生基本能力,为学生创设物理实践的学习环境。譬如某中职院校开展“会议模式”的讨论活动,学生分别设计教材范围内的某个物理课题,逐个上台用多媒体演示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和研究意义,然后由学生投票选择最具研究意义的个案,进行分组研究讨论,教师在会议中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研究的实验器材,并对相关的难点进行一一解答。这种课程的设置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学习空间,在探索当中,更容易掌握物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将基本知识进行延伸,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观念
  开放式教育所体现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观念,即教师施教的观念和学生学习的觀念应该具有融合点,而且不能够出现冲突。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不用直接根据教材的内容“硬性”教育,学生可以根据教育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而教师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另外,教师也不用强调知识点的先后顺序,甚至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直接忽略次要的内容,与其他章节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为教师的创造性施教提供开放的环境。
  3、优化实验探究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在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些内容是按照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来安排的,讲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着意于传授知识,更应侧重于介绍知识的探求过程,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全身心投入地主动探究。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按照提出问题一猜想一设计研究方案一实验论证一得出结论一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板书和画图的时间,保持了学生学习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上,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中职物理教学的困境对于我们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只要我们提高对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就能够大大促进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鹉.物理科学探究中的教与学[J].滁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53.
  [2]董鹏飞.浅析中职物理教学的优化方法与应用[J].教育教学,2015(10):3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13-02  在教育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农村中学生源差已是事实。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现象十分严重,而英语课堂教学尤其突出。那么,怎样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很多农村中学英语老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也在随
【摘要】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激发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84-02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或者只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阅读课教学过程渗透情感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课教学 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14-02  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
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艺术地把握教学,深入地研究教学艺术内涵,才能取得教学运作效果,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
【摘要】生活就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的工作就好像五味瓶,五味俱全,繁琐复杂。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下面结合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Abstract】Life is like a kaleidoscope, the teacher in charge work like cruet stand, mixed, the
随着"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出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整个立项和管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高校在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上是主力军,但是高校相应的科研管理政策
在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的“红五月”,《花卉》杂志迎来了30年刊庆。在此刻,让我们和读者一道,祝贺《花卉》杂志不断地茁壮成长,取得更大的成绩,愿刊物的出版工作更上一层楼,愿《花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05-02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性质, 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
应用超声波辅助浸提等技术,从金樱子中高效提取金樱子多糖活性成分,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金樱子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以所提取的金樱子多糖为主要原料,配伍符合食品加工规范的酸
摘要[目的]探索因子分析法在再造烟叶原料化学成分的可行性。[方法]对再造烟叶生产原料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再造烟叶生产原料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的4个主要因子代表了11个化学成分信息,其累积贡献率达86.65%;总糖、还原糖、总氮、钾和糖碱比的累积贡献率占38.54%,再造烟叶生产原料化学成分的因子得分与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结论]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