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思维方法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抽象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针对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分析、综合和概括发表一些看法。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阶段和因素,并分别加以观察。比如我们观赏一幅画,起初只有一个比较粗浅的总体印象。为了求得深入的了解,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仔细观察,还需要从色彩、构图、立意、题材等方面仔细思考、品味,这些便可以算是在“分析”了。很明显,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幅画,起初只能具有粗浅的印象,而经过分析,便形成较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复杂的,世间有许多的事物,比一幅画要复杂得多。没有“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的、混沌的认识。根据实践需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论说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等。
   首先,综合应当以分析为基础,但综合又不应当是分析中所得到的局部性的认识的简单的相加、凑合。根据这一原则,作为结论的综合,一方面要做到“水到渠成”“顺乎自然”,不能让人感到缺乏基础,生硬牵强,甚至无中生有;另一方面还要力求在综合中形成新的认识,让读者从中受到新的启发。其次,作为结论的综合,在表述上要力求简明扼要,力求三言两语便能画龙点睛。
   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維方法。概括和综合都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在议论文写作中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形成文章的结论。但是从根本上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概括是通过分析、抽象,从某类个别对象具有的某种特性,推广到某类对象都具有这种特性。在概括过程中需要运动归纳法。概括的基础是事物之间“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综合的基础是事物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我们对某个农村来的学生进行分析,认为他具有勤奋好学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农村来的学生都具有勤奋好学的特点,这便是概括。我们对这个农村来的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劳动等方面都进行分析,最后形成这样的评价: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勤奋刻苦、纯朴、踏实,这便是综合。在实际运用中,概括和综合可以交互应用。比如在综合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这个学生具有勤奋刻苦、纯朴踏实的特点。先经过概括,再进行综合,也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
   把分析、概括和综合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应用到写作中,能使我们的论点、论据、论证和结构更加和谐、统一,助力大家写出高分甚至是满分作文。
其他文献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夏天热闹,青蛙、蟋蟀都是好歌手,蛙鸣、蟋蟀声亦是一种天籁,涨潮独把听蝉当作雅趣,当是蝉之知音者。一记蝉声,缠绕百年时空,翻越典籍,是梦,是见证。   蝉是书面语,口语叫知了,方言称姚师太。童年的夏天,法國梧桐很俊,萤火虫像小灯泡,山溪里生长着野生菖蒲,路旁缀满覆盆子,而每棵树上总有几只褐色的或深绿色的知了伏在那
期刊
作文何以“繁难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一大原因。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课被上成照本宣科的知识课。课堂一潭死水,缺少师生互动质疑,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老气横秋的僵化教学,妨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阻碍读写能力提高。   写不好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更不会思考。旅行时游山玩水,饱览国内外大好河山却还是无灵感。对生活中好人好事坏人坏事,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要写出佳作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为主要教学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小学教师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以情感为载体培养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观看电视纪录片、教学影视片,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
期刊
摘要:以《弟子规》为载体、以课堂为根本、以活动为支撑推进和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使《弟子规》浸润语文课堂。   关键词:弟子规;课堂;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推崇,很多学校选择《弟子规》进行教授。《弟子规》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为儿童的品德培养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同时,对儿童人文意识的启蒙和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弟子规》浸润到语文课堂中呢?   《弟子规》在语文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写字目标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刚上学的孩子写好汉字,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   一、有“法”可依,让学生留心   “有法可依”是指有样可照,至少有三:   (一)语文书上田字格中的字,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   1.基本笔画。写字教学中,认识基本笔画的同
期刊
【概述】   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语言灵活多变,并不拘于一种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的,但正如鲁迅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我还想说,“课堂评价虽无定则,但应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去指引孩子们的求学路。”   积累平时的课堂教学经验,我发现课堂评价主要从以下几种方面着手:   一是评价要真诚,发自内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期刊
近年来,在高考的议论文写作中,“四不像”作文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逻辑思维。议论文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如叶圣陶所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议论文的三要素中,论点在逻辑学上,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思维物化的形式。融入思维导图的习作教学,将带领学生在习作漫漫长路中,找到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引导   一、习作教学的现状   习作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忧愁,可是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   新课标中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
期刊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园目前进行的园本课程——幼儿创造性操作课程探索,其着眼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再把知识囫囵灌输给幼儿,而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培育者,留心并重视从多方
期刊
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能够帮助低年级段学生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转变,培养其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因此,教师应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欣赏绘本中的丰富图片、感受绘本中优美的语言、想象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情节、体验绘本中美好的情感。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主要是用图来说话,仿佛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短片。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欣赏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