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痛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k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順子妈将饭菜端上桌后,就坐在了一旁。
   “顺儿,你大舅家的事,办得咋样了?”
   “顺儿,你三姨也不来电话,不知她腰疼好些了没有?”
   ……
   忙着要上班的顺子,边往嘴里扒拉饭,边划拉手机看信息,面对妈的唠叨,头也不抬“嗯嗯啊啊”地应付着。
   “顺儿,我问你话呢?”眼见儿子起身要走,顺子妈面露愠色,眼睛眨也不眨盯住他。
   “呃呃,我听着呢——哎呦,要迟到了,晚上回来再说哈,妈。”儿子朝她做个鬼脸,拎起包急匆匆跑出门去。
   落个没趣的顺子妈,不由一声叹息。
   娘家在遥远的乡下。三十年前,她随军到省城,上班没几年,企业破产,她下岗了。不久,丈夫急病不治身亡。那会,她觉得天都塌了。望着孩子惊恐无助的目光,她擦干眼泪,紧咬着牙站起身后,用柔弱双肩撑起这个家。儿子入学了,上班了,看着人高马大的儿子,她欣慰之余有些酸楚:唉,当初多么听话乖巧的孩子,咋就变得不爱听她说话了呢?
   “唧——啾——”,阳台上那群小邻居“嘁嘁喳喳”欢叫开了,她侧耳细听,心里敞亮了许多。
   她没有串门的习惯,更不爱凑热闹,忙完家务,就喜欢到阳台上来,看老燕子衔泥筑巢,孵雏育子,听小燕子细语呢喃,婉转吟唱。今儿这声声燕鸣,想是雏燕该出巢了,她突然惆怅起来,眼圈就红了。
   傍晚,顺子拖着一身疲惫进家后,妈那婆婆嘴又闲不住了:“顺儿,今天市场上的鸡蛋,便宜了两毛呢。”
   “顺儿——”喋喋不休的唠叨,像根火柴,把顺子心中的火划着了:“妈,您还叫吃饭不?便宜两毛也值当说啊。”
   “咋哩,两毛就不是钱了?”
   “是是是,老妈,您知道不,眼下连街上打发乞讨的,最少还是一块呢!”
   儿子不爱听,她索性闭上嘴巴。
   一会儿,她又想起什么说:“喔,顺儿,楼上老王家娃儿谈对象了,我刚巧在楼道碰见,那妞儿长得叫个漂亮。你什么时候,也把女朋友领回家来?”
   “看看,又来了!跟您说过多少回,该领时肯定领,您就别瞎操心了好不好,老妈?”
  吃了闭门羹的顺子妈,脸立马耷拉下来,忽地站起身回卧室去了。
   夜幕悄然落下,室内的气氛降到了冰点,话不投机的娘儿俩,一个在卧室掉泪,一个在客厅郁闷。
   在民企工作的顺子,忙得像个陀螺,压力又大,回家再听妈唐僧般唠叨,就觉得心里的火蹭蹭往上窜。
   起风了,初冬的寒风摇摆的树叶哗哗作响,一片片黄叶随风飘落。
   顺子妈老了,老了的顺子妈,更爱唠叨了。
   顺子升为部门经理,比以往更忙了。
   爱唠叨的顺子妈,也更爱黏人了。
   每到傍晚,她就站在窗前朝楼下张望。此时,她厌烦短信提示音,每每听到短信铃声,连看也不愿看,“唉”的一声,摇摇头,望着满桌的饭菜,发呆不语。
   好不容易盼着顺子进门了,聒噪的手机铃声,让她更加不解:“顺儿,你整天就恁忙?”
   “妈,这个月任务重,我要和客户沟通哩!”顺子说这些话时,眉峰几乎拧成川字。
   “沟通一次,能挣多少钱?要不,你把妈也当成客户,每天给妈十分钟,妈给你掏钱!”她像是赌气道。
   正要发作的顺子,看到妈那乞求的目光,顿时心软了下来:“妈,忙过这一段,儿子就陪您好吗?”
   如同流水般的日子哗哗而过,顺子的话到底也没顾上兑现。
   这天,顺子不经意间,在写字楼拐角处,猛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他揉了揉眼,摇头自嘲地笑了笑:“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一定是看错了,看错了。”
   一天,从外边办事回来的顺子,与妈在楼道拐角处碰面了。妈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低着头喃喃道:“顺儿,别生气,妈就想多看你一眼。”他的脸顿时红了。
   不知从哪天起,顺子察觉妈絮叨少了,说话却变得语无伦次,还忘事。
   忽一日,妈失踪了。
   焦急万分的顺子,突然发现微信圈里传出帮助迷路老人回家的信息,望见图像上那熟悉的身影,他辗转联系赶到现场后,一把抱住了妈。
   妈却惊恐地用力推开,变得不认识他了。
   在场的热心人纷纷责备:“你妈得了老年痴呆症,咋能让她一个人外出呢?”
   这时,他才梦醒。
   在侍候妈住院的日子里,他苦苦哀求:“医生啊,救救我妈吧,只要她能好起来,让我咋着都行——”
   望着医生那严肃的表情,他悔恨地垂下了头。
   这时,他才发现,妈真的老了。
其他文献
1  年关,这个十字路口的祭祀品堆成了金山银山。从傍晚起,烟灰燎绕,火光冲天。这里的人,一伙抢着挣钱,一伙忙着给死人“烧钱”。  “嗖”,一块雪疙瘩砸中下梢的一个地摊儿,立着的一列黄纸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招惹一个地倒下去。不知是震动,还是受了感染,几条口袋里的金砖元宝轻飘飘扑出来,风一吹,哗啦啦滚向路中间。一辆车驶过,棱角分明的金砖元宝被捻成一个个小饼,贴在地面上呼搭,良子的脸黑了,刚刚卖了几捆黄纸
期刊
真实的幸福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一个人,在孩子们中间  充当领袖,抛物线一样的  在两端奔忙  從不放弃片刻的爱惜  在孩子们的呼唤中  不分主次 再苦再忙  也要坚守住一条线上的两个终点  事无巨细的生活  像驾驶中的汽车  手中的方向盘容不得分神  也容不得我刻意地放下刹车的制动器  我的幸福不是一件衬衫  清洗后保持干净的颜色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我奉上了最后一束稻谷  等待夕日
期刊
去年,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踏着初秋的丝丝凉意,我回到了离开多日的家乡,纪念我那逝去不久的祖母。   祖母的墓地离家很远,我们一行人只得驱车前往。一路上,田野里绿树成荫,久违的鸟叫似乎在说明它们多么不愿意告别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的思绪也被带回到好多年前。祖母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穷苦的时代,作为家里老大的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不得不退学,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我从没见过太祖父那一辈,不知道
期刊
五年前,我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认识了学校的棒球教练赫伯教授的妻子黄珊,她有着东方面孔。她和赫伯一起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的学术报告大厅里,他们悄然坐在报告厅的后面,但在这个学术报告厅里极少有东方面孔,我一下就记住了一名东方女性,黄珊。   第二次见到黄珊的时候是在夏天广场纳凉音乐会上,她和先生坐在离我特别近的位置,我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她似乎把我忘了,而她的先生清楚
期刊
在河洛地区,民间一直有“皮狐子”的传说。“皮狐子”就是《聊斋志异》中所说的狐狸仙儿,即修炼成精的狐狸。   传说狐狸仙儿最是锦上添花,嫌贫爱富,谁家越贫穷,越去偷谁家;谁家越富有,就越往谁家送钱财。据说康百万家的财富多,就是“皮狐子”趁夜黑人静去偷别人家的银子,然后源源不断地送到康家。到康应魁这一代,更是传得邪乎。说是有一年,康应魁在扩建庄园时,从地下挖出一大坛“金元宝”。这些金银财宝,都是“皮狐
期刊
柱子被土匪抓走后,在土匪窝里人不人鬼不鬼地混了两年,终于死里逃生,跑了回来。家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老人家。   寒风呼呼,夜色沉沉,柱子还是熟练地摸进了家。一进院子,看到窗口映出的灯光,柱子心里一下子暖烘烘的——灯在,娘就在,家就在。先前,只要他晚上不回家,家里的煤油燈就一直亮着。   “娘,娘。”柱子低声叫着,他怕声音大了吓着老娘。   柱子的话音一落,“哗啦”声,门开
期刊
在农村土地还未承包到户时,每个生产队都有牛屋。那时候,生产队的几百亩田地都要靠队里的十几头牛来劳作,耕田耙地、拉粮送肥、拖磙碾场,样样农活都离不开它们。当时,牛就是村庄的宝贝,庄户人的依靠,人们对待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牛屋修的也很用心,厚墙苫草,一抹溜数间屋,风雨不侵,冬暖夏凉。   印象中,我们生产队的牛屋盖在村庄偏北的小竹林边,有六间房,一头用来饲养十几头耕牛,另一头则留给饲养员三老爹居
期刊
初二下半年,丁香作为插班生来到我们班。班主任李老师要丁香做自我介绍。丁香站起来说:“我叫丁香,今年十四岁……”  班里的学生都静静地听着,我却一下子笑出了声。李老师白了我一眼,说:“丁香同学,你就和笑你那个同学坐一桌吧。他叫黑石,黑色的黑,石头的石。”全班同学止不住大笑起来,我则弄了个大红脸。  她的名字让我想起自己家院子里栽着的丁香树。我没想到会有人叫这个名字,和花一样的名字。我家院子里的丁香树
期刊
圈里幾十头猪正该卖的时候,生猪价一下大降。前些天老婆就叫卖,丁一两叫再等等。结果等来了降价。为了这,两口这两天嚷了几回了。   晌午吃饭时,老婆端起碗又埋怨他,俩人又嚷了几句。   丁一两气哼哼吸了两根烟,到底理亏心虚。他起身装了一包萝卜,背起来去送给爹娘。   丁一两姊妹仨,妹妹嫁到了邻村,兄弟当兵转业分到了公安局,住在城里。分家时有协议,每年弟兄俩每人给父母一百斤小麦一百斤大米五十斤白菜五十斤
期刊
几乎每个周日下午,老王都会到西山水库钓鱼。   老王六十多岁了,退休前在一家企业做门卫,退休金不多。自己的身子板还算硬朗,也不能在家里干坐着养老,就应聘到一家船舶设计公司做了办公楼门卫。公司因效益好待遇高,所以应聘员工条件很苛刻,可谓百里挑一。   老王很满意这个职业,平时工作主要就是收发报纸和快递,给外来办事人员做个登记,偶尔收拾一下大厅里的卫生。这里安逸清闲,不用风吹日晒的,工资比之前单位高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