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关将至,你的员工领到年终“红包”了吗?员工在春节前如果领不到年终奖会感到郁闷,对来年的工作激情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企业无论对年终奖的发放有多少担忧,年终奖还是必发不可,即使不发,也要跟员工有个交待。因为从长远来看,年终奖其实是一种投资。
年终奖是员工的一种心理预期
又快年终了。不管是兢兢业业了一年,还是庸庸碌碌了一年的上班族,都渴望能拿到一笔合理的甚至是令人惊喜的年终奖。“我这一年累得都快秃顶了,谁敢不发年终奖,我跟谁拼命。” 某公司的小刘一边说一边用手梳理着稀稀拉拉的凌乱头发。“这快过年了,要是不拿点钱回家,不光老婆不答应,连丈母娘都会把我看扁了,多寒碜啊。” 某公司的小张笑嘻嘻地说。
春节临近,小李和他的同事却没有一点儿过节的高兴劲儿。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每人早就领到了一个大红包,而今年马上就到年根了,公司却对发放年终奖的事只字不提,能不让人郁闷吗?这年可怎么过呀。
不管是心急火燎,还是心平气和,不同的话语中都透露出了员工们对年终奖的渴望。
“员工在春节前如果领不到年终奖就会感到郁闷,这是因为大家有一种心理预期,总希望自己一年的劳动价值被认可而赋予物质奖励。对员工来说,被企业认可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薪金及年终奖的发放。”一位企业的经理如是说。
年终奖与员工快乐指数
年终奖发多少员工会觉得快乐?年终奖怎样发员工会觉得快乐?以下是一些员工的声音:
●肯定是发现金最实在。发多少?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今年根本不用考虑发多少了哈,多少都快乐,因为今年股市回报的不知道是多少倍年终奖了。至于怎么发,我想现金最好,那样又可以继续买股票了。
●我们公司年终会根据员工表现有免费旅游奖,大家能获得价值不等的国内外旅游奖励。与纯现金奖励相比,这种奖励方式更让人难忘。
●如果能领到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也未尝不可。工作的压力将同事、朋友间的距离拉远,特别是一些同事由于存在竞争等原因,彼此缺少和谐、融洽的关系。如果年终奖能发一些真正实用或有纪念意义的实物,若干年后,不论大家是否还在共事,至少在看到这些东西时,多少都会想起当初的点点滴滴。
●年终奖发得公平,跟我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就好。
●呵呵,能发股票或者期权就好了。
许多企业认为:年终奖激励效果不彰,回报比付出少
员工渴望和看重年终奖,是否就代表年终奖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呢?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都谈到:年终奖比起其它的激励方式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效果。
一些企业想依靠年终奖来留住人才,但公司的这些奖金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这种留人办法显然是错误的,现在的员工都相当理性了,很少有人会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决定。不少员工甚至早就联系好了新的工作,就等着拿了年终奖就走人呢。”Tom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苏英琦说到。同时,员工们的胃口也会随着公司发展而膨胀,胃口扩大后,员工又常常并不考虑他们的业绩到底如何。于是员工们对年终奖的欲望导致了公司压力加大。某国际著名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胡海林这样说道:“不少公司在年终奖上付出的可能比收到的回报要小得多。而不少员工在考虑年终奖时比考虑自己的业绩更有劲头。”而中国人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年终奖的发放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终奖不发不行,如果没有,必须跟员工有交待
既然年终奖这么让企业左右为难,而且不一定会激励到员工,有时候发得不妥对企业还会有不小的副作用,那不发行吗?在这个问题上,不等员工们站出来反对,老板们首先就摇头了。“年终奖还是要发的,即使它并没有特别的作用。但体现了公司对员工一年来工作的尊重,对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声誉还是有不小帮助的。”中华英才公司总裁张杰贤这样说。的确,事实也在证明着一些老板的明智和一些公司的失策:曾经在京城颇有名气的沐泽电脑公司售后服务部40名骨干员工“集体蒸发”,究其原因,竟然都是“年终奖惹的祸”。
有了年终奖,可能仍然无法阻止员工的流失,但没有了年终奖,却加快了一部分员工的流失。看来,年终奖这东西,虽然作用可能并不大,但要不发,还真不行。
实际上,让员工感到郁闷的,并不仅仅是拿不到年终奖,而是企业对此居然没有任何表示,这让员工感觉有些受伤害,似乎公司领导并不在意他们。如果企业领导者在这个时候能及时与员工沟通,让大家明白公司的处境以及不发年终奖的原因,员工也不会感到非常失落。
沈总是一家小型境外投资企业的总裁,由于公司现正处于投入期,尚未实现盈收平衡,为保证股东的利益,公司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因此今年沈总决定不发全员年终奖。但公司会支出一部分总裁基金给部分骨干员工发奖。考虑到前两年公司都给员工发了年底双薪,员工对此会有心理期待,因此沈总特意与全体员工做了沟通,向大家说明公司目前的情况,得到了员工的理解。
并且,沈总的企业员工工资水平较高,平时又注重及时奖励,每月都有绩效考核,员工每月拿的工资是依据考核而分配的。再加上公司总裁与员工真诚的沟通,没有年终奖员工情绪也并没有太受影响。
沈总认为,如果最初公司与员工签合同的时候没有写明年底一定要发年终奖,公司对此不做解释没什么不合理,但不太合情。因为年底发奖金是个惯例,尤其对于以前发奖、今年不发的公司,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位公司的老总也说,我们给员工发放年终奖会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但我们事先并不给任何人承诺说要固定发放年终奖,只是根据个人的能力来斟酌。如果你有了先前的承诺,而一旦不能兑现,员工会认为企业的经营处于劣势或不利,因此更容易人心浮动,这对企业也是非常不利的。
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奖金的发放尽管不是激励员工最重要和唯一的因素,但确实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鼓舞企业员工士气和调动员工来年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远来说,年终奖其实是一种投资
快到年底了,王伟业左右为难。 作为北京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他看着那些即使是淡季,但是却比平常更忙碌的员工,他本想做一个决定把他们都开除了,但是他下不了决心。
一方面,开除员工将意味着违反《劳动法》,他将必须支付一笔不少的赔偿,更关键的是,年初就是他的生意旺季,他害怕那个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帮他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如果不开除的话,年底的时候,那些“忙碌”着的家伙将从自己的腰包里拿走一笔不少的年终奖。
年终奖无疑成了王伟业心中的痛。“那是成本啊!”
事实上,和王伟业一样认为年终奖是企业成本的企业负责人不在少数。一项关于年终奖制度的网络调查表明,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年终奖是企业的成本,其中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年终奖是企业的负担。
“这是可怕的信号!”中国企业人才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如是说。
年终奖的出现本身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每到年底,很多老板会主动给员工发放红包,以激励他们的工作。
“很多企业把年终奖的发放看作是增加公司成本,实际上这是一种投资。”北京明智信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平分析认为,这种投资是给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不仅仅是对员工价值的认可,同时这种激励行为也使员工的自信心增强,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企业把客户看作是上帝,当成第一位,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员工是第一位,合作伙伴是第二位,客户是第三位的。”张平认为,如果没有员工的忠诚度,没有员工创造的价值,那么是不会存在客户的。发放年终奖或其他奖励形式,是企业珍视员工的表现方法。如果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企业年底或多或少肯定会有所表示。
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业务董事汪洪涛先生对此也表示,年终奖是员工激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决定了对年终奖的态度。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所有其他资源前面的1,有了这个1,后面加上0,才能变成十、百、千、万。
汪洪涛指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留用和增值将带来其他资源成几何倍数的增值。
北大博雅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刘璐也支持这个观点:优秀的企业其薪酬(包括奖金)水平明显比周围一般企业高出一截。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薪酬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吸引人才的强弱。实践证明,优秀企业家和一般企业家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深刻理解:是较高的薪酬体系造就了优秀的企业,还是企业的优秀形成了较高的薪酬体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年终奖逐渐成为企业发给员工的重要薪酬,攀比之风也让很多企业负责人感到苦恼。
“你说我发一个月的薪水作为年终奖,竞争对手公司可能发两个月的。员工们一对比,年终奖可能就是怨气的导火线。”一位某著名IT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如此说。
总而言之,对每个员工来说,年终奖无疑是浸透了期待,但它又像一个悬念,因为其有无、多少、尺度全掌握在老板手里。而透过年终奖的发放,也可以看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老板的为人。
企业,你准备好发年终奖了吗?
年终奖众生相
基层人员:平均主义
“年终奖对我,就是个形式!”供职于某外贸公司的小雯开门见山地说。她自称“民工”——毕业不久、工作不久,职场新人付出的心血和年终的回报总是很难画上等号。
年终奖作为公司对员工的一种物质激励手段似乎已成了惯例,但它却不像日常的工资奖金那样有明确的规定或说法。小雯说,当初到现在供职的这家电脑公司面试签合同的时候,只跟公司老板了解了一下月薪问题,而至于“年终会有多少红包”,在当时问都不敢问。“年底红包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悬念,尺度全掌握在老板手里。”
有同事告诉她,公司在春节前会发给大家红包,也就是年终奖了,像她这样的新人,大概也就能拿到2000元左右。“说实话,我挺失望的,一搞平均主义,把我一年来的心血全抹杀了。”
刚刚新年头几天,年终奖一事尘埃落定,小雯望着ATM机跳出来的数字,竟觉不出一丝喜悦:一帮同事里头,她拿到的“红包”大概是最薄的。“好在我的要求不高,12月发的双薪再加上年终奖,够旅游一趟就行了。”旅游是她从小就有的爱好,人生头一笔年终奖既让她如愿,也让她暗暗发狠:等春天的“旺季”到了,公司要只加业务不涨薪,她可是要给自己彻底放个“假”。
同为新人,小雯的同学小飞还处在对年终奖的无限期待中。公司毕竟是国有性质,经理应允给他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不仅业务上不给她压担子,还派工作几年的同事处处教她。“去年进公司没多久就拿到了年终奖,1000多元,感觉还是蛮爽的。今年啊,大概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拿到3000多元吧。”小飞说,拿的钱全在一个信封里,大家基本都一样多,只要比往年多就开心了。
而且国企公司的月薪标准虽然不高,可大奖小奖特别多,五一、十一、中秋、元旦不但发500元现金,还有实物奖励,还有名目繁多的高温费、半年奖、季度业绩奖……屡奖之下,一年一度的年终奖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
企业中层:论功行赏
李小姐在某大型传媒公司担任人事经理,月薪税前8000元上下,年终奖常年稳定在3-5万元的水平线上。去年,李小姐拿到了4万元的年终奖,和丈夫去香港血拼玩乐了一圈,除了带回一副钻石耳环之外,钱包里的现金已所剩无几。“还是值的,过节走人家我都要戴上耳环秀一秀,大家都夸漂亮呢。”
今年直到现在,她这个人事经理还不晓得今年年终奖的具体数目,只能趁吃午饭的时候,从总经理秘书小姐那里套口风。“今年公司的业绩不错,大家能拿到的数目应该比去年多。”“老总觉得应该按一年的贡献大小区别对待,每个人的年终奖金会有很大的差别。”……秘书的口风每天都在变,可李小姐心里却始终美滋滋的——一年里,老总接连两次口头表扬了她的工作,无论套用哪条标准,她的年终奖也应该是有增无减。
钱未到手,李小姐已经盘算起春节长假的血拼路线了。钻石耳环配一条钻石项链,是今年不得不完成的采购任务。她已经有了看中的式样,一段时间以来,李小姐每天下班后都要绕道去通灵翠钻门口站一站,看了半天才能挪步。“要是这星期就能领到年终奖,哪怕比去年多500元,我也上了。”要是买了项链还有富余,她还想买一件低领毛衣,好好招摇她的新项链:“我很有信心可以拿到大红包,这可是我新年的精神支柱。”
企业高层:机密
“这个可不好说,属于商业机密。”一提“年终奖”3个字,Peter就显得格外谨慎,一边摆手一边“讨饶”。再三威逼,他总算答应“透露一点”:“去年当月薪水加年终奖拿到这个数,今年应该不止。”边说边在纸上写下5万。
Peter在一家美资公司任市场部经理,顶头上司是美国派来的“空降兵”,他的“位高权重”可想而知。“一个职员对公司的重要性与红包的厚度是成正比的,”年终奖动辄上万甚至上十万也在情理之中。可2004年年初才跳槽过来、习惯于双薪代替年终奖的Peter,刚开始还不能消化上司的“厚爱”,以致于钱一到手就引发了一连串的大单消费:“自己换了部手提电脑,花去1.5万,全家过年的吃喝开销我全包,大概花了五六千,剩下的3万,全部充了房贷。”
今年的红包有多厚?Peter想了想,只说:“今年,应该会更好吧……”能说一个“好”,自然有确凿的理由:今年部门的业绩比去年翻了一番,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也在上升状况,照说,年终奖只有“增肥”、没有“缩水”的可能。目前,公司流传的“小道”版本是,年终奖等于个人月薪的两倍,也就是12个月发14个月的薪水,套用到自己身上,“保守估计也该有六七万元吧。”
去年一掷千金的场面今天是否重演?问到这里,Peter的眼睛放光:“不买东西了,要陪女朋友去马尔代夫‘溜达’一下。”终于可以在常年加班后,获得短暂的闲暇,Peter向女友发誓,一定要出国旅游一次。“我们恋爱两年,最远只去过黄山,呵呵,这次一拿到奖金就满足她的要求,去晒一晒马尔代夫的太阳了。”尽管此行可能会花去一半多的年终奖,可Peter依然义无反顾。剩下的部分还用来还贷吗?Peter哈哈笑起来:“贷款在2005年10月就还清了……多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做些小投资,为将来的私房钱打点基础。”
Peter说,在外资企业中,员工收入属“绝密”,不得相互打听,也不得随意向外界透露。可外企发年终奖也有定式可循,一般分为3种:年底双薪、绩效奖金、以其他面目出现的年终奖金。有些企业3选1,也有的3选2,甚至是3选3。而他所在的企业发起奖金来也算是慷慨的,再参照平时的收入标准(月薪2万左右)、以往的奖金额度(去年年终奖5万),他在年底一箭三“薪”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唾手可得的理想。
年终奖是员工的一种心理预期
又快年终了。不管是兢兢业业了一年,还是庸庸碌碌了一年的上班族,都渴望能拿到一笔合理的甚至是令人惊喜的年终奖。“我这一年累得都快秃顶了,谁敢不发年终奖,我跟谁拼命。” 某公司的小刘一边说一边用手梳理着稀稀拉拉的凌乱头发。“这快过年了,要是不拿点钱回家,不光老婆不答应,连丈母娘都会把我看扁了,多寒碜啊。” 某公司的小张笑嘻嘻地说。
春节临近,小李和他的同事却没有一点儿过节的高兴劲儿。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每人早就领到了一个大红包,而今年马上就到年根了,公司却对发放年终奖的事只字不提,能不让人郁闷吗?这年可怎么过呀。
不管是心急火燎,还是心平气和,不同的话语中都透露出了员工们对年终奖的渴望。
“员工在春节前如果领不到年终奖就会感到郁闷,这是因为大家有一种心理预期,总希望自己一年的劳动价值被认可而赋予物质奖励。对员工来说,被企业认可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薪金及年终奖的发放。”一位企业的经理如是说。
年终奖与员工快乐指数
年终奖发多少员工会觉得快乐?年终奖怎样发员工会觉得快乐?以下是一些员工的声音:
●肯定是发现金最实在。发多少?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今年根本不用考虑发多少了哈,多少都快乐,因为今年股市回报的不知道是多少倍年终奖了。至于怎么发,我想现金最好,那样又可以继续买股票了。
●我们公司年终会根据员工表现有免费旅游奖,大家能获得价值不等的国内外旅游奖励。与纯现金奖励相比,这种奖励方式更让人难忘。
●如果能领到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也未尝不可。工作的压力将同事、朋友间的距离拉远,特别是一些同事由于存在竞争等原因,彼此缺少和谐、融洽的关系。如果年终奖能发一些真正实用或有纪念意义的实物,若干年后,不论大家是否还在共事,至少在看到这些东西时,多少都会想起当初的点点滴滴。
●年终奖发得公平,跟我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就好。
●呵呵,能发股票或者期权就好了。
许多企业认为:年终奖激励效果不彰,回报比付出少
员工渴望和看重年终奖,是否就代表年终奖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呢?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都谈到:年终奖比起其它的激励方式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效果。
一些企业想依靠年终奖来留住人才,但公司的这些奖金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这种留人办法显然是错误的,现在的员工都相当理性了,很少有人会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决定。不少员工甚至早就联系好了新的工作,就等着拿了年终奖就走人呢。”Tom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苏英琦说到。同时,员工们的胃口也会随着公司发展而膨胀,胃口扩大后,员工又常常并不考虑他们的业绩到底如何。于是员工们对年终奖的欲望导致了公司压力加大。某国际著名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胡海林这样说道:“不少公司在年终奖上付出的可能比收到的回报要小得多。而不少员工在考虑年终奖时比考虑自己的业绩更有劲头。”而中国人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年终奖的发放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终奖不发不行,如果没有,必须跟员工有交待
既然年终奖这么让企业左右为难,而且不一定会激励到员工,有时候发得不妥对企业还会有不小的副作用,那不发行吗?在这个问题上,不等员工们站出来反对,老板们首先就摇头了。“年终奖还是要发的,即使它并没有特别的作用。但体现了公司对员工一年来工作的尊重,对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声誉还是有不小帮助的。”中华英才公司总裁张杰贤这样说。的确,事实也在证明着一些老板的明智和一些公司的失策:曾经在京城颇有名气的沐泽电脑公司售后服务部40名骨干员工“集体蒸发”,究其原因,竟然都是“年终奖惹的祸”。
有了年终奖,可能仍然无法阻止员工的流失,但没有了年终奖,却加快了一部分员工的流失。看来,年终奖这东西,虽然作用可能并不大,但要不发,还真不行。
实际上,让员工感到郁闷的,并不仅仅是拿不到年终奖,而是企业对此居然没有任何表示,这让员工感觉有些受伤害,似乎公司领导并不在意他们。如果企业领导者在这个时候能及时与员工沟通,让大家明白公司的处境以及不发年终奖的原因,员工也不会感到非常失落。
沈总是一家小型境外投资企业的总裁,由于公司现正处于投入期,尚未实现盈收平衡,为保证股东的利益,公司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因此今年沈总决定不发全员年终奖。但公司会支出一部分总裁基金给部分骨干员工发奖。考虑到前两年公司都给员工发了年底双薪,员工对此会有心理期待,因此沈总特意与全体员工做了沟通,向大家说明公司目前的情况,得到了员工的理解。
并且,沈总的企业员工工资水平较高,平时又注重及时奖励,每月都有绩效考核,员工每月拿的工资是依据考核而分配的。再加上公司总裁与员工真诚的沟通,没有年终奖员工情绪也并没有太受影响。
沈总认为,如果最初公司与员工签合同的时候没有写明年底一定要发年终奖,公司对此不做解释没什么不合理,但不太合情。因为年底发奖金是个惯例,尤其对于以前发奖、今年不发的公司,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位公司的老总也说,我们给员工发放年终奖会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但我们事先并不给任何人承诺说要固定发放年终奖,只是根据个人的能力来斟酌。如果你有了先前的承诺,而一旦不能兑现,员工会认为企业的经营处于劣势或不利,因此更容易人心浮动,这对企业也是非常不利的。
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奖金的发放尽管不是激励员工最重要和唯一的因素,但确实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鼓舞企业员工士气和调动员工来年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远来说,年终奖其实是一种投资
快到年底了,王伟业左右为难。 作为北京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他看着那些即使是淡季,但是却比平常更忙碌的员工,他本想做一个决定把他们都开除了,但是他下不了决心。
一方面,开除员工将意味着违反《劳动法》,他将必须支付一笔不少的赔偿,更关键的是,年初就是他的生意旺季,他害怕那个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帮他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如果不开除的话,年底的时候,那些“忙碌”着的家伙将从自己的腰包里拿走一笔不少的年终奖。
年终奖无疑成了王伟业心中的痛。“那是成本啊!”
事实上,和王伟业一样认为年终奖是企业成本的企业负责人不在少数。一项关于年终奖制度的网络调查表明,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年终奖是企业的成本,其中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年终奖是企业的负担。
“这是可怕的信号!”中国企业人才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如是说。
年终奖的出现本身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每到年底,很多老板会主动给员工发放红包,以激励他们的工作。
“很多企业把年终奖的发放看作是增加公司成本,实际上这是一种投资。”北京明智信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平分析认为,这种投资是给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不仅仅是对员工价值的认可,同时这种激励行为也使员工的自信心增强,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企业把客户看作是上帝,当成第一位,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员工是第一位,合作伙伴是第二位,客户是第三位的。”张平认为,如果没有员工的忠诚度,没有员工创造的价值,那么是不会存在客户的。发放年终奖或其他奖励形式,是企业珍视员工的表现方法。如果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企业年底或多或少肯定会有所表示。
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业务董事汪洪涛先生对此也表示,年终奖是员工激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决定了对年终奖的态度。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所有其他资源前面的1,有了这个1,后面加上0,才能变成十、百、千、万。
汪洪涛指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留用和增值将带来其他资源成几何倍数的增值。
北大博雅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刘璐也支持这个观点:优秀的企业其薪酬(包括奖金)水平明显比周围一般企业高出一截。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薪酬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吸引人才的强弱。实践证明,优秀企业家和一般企业家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深刻理解:是较高的薪酬体系造就了优秀的企业,还是企业的优秀形成了较高的薪酬体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年终奖逐渐成为企业发给员工的重要薪酬,攀比之风也让很多企业负责人感到苦恼。
“你说我发一个月的薪水作为年终奖,竞争对手公司可能发两个月的。员工们一对比,年终奖可能就是怨气的导火线。”一位某著名IT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如此说。
总而言之,对每个员工来说,年终奖无疑是浸透了期待,但它又像一个悬念,因为其有无、多少、尺度全掌握在老板手里。而透过年终奖的发放,也可以看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老板的为人。
企业,你准备好发年终奖了吗?
年终奖众生相
基层人员:平均主义
“年终奖对我,就是个形式!”供职于某外贸公司的小雯开门见山地说。她自称“民工”——毕业不久、工作不久,职场新人付出的心血和年终的回报总是很难画上等号。
年终奖作为公司对员工的一种物质激励手段似乎已成了惯例,但它却不像日常的工资奖金那样有明确的规定或说法。小雯说,当初到现在供职的这家电脑公司面试签合同的时候,只跟公司老板了解了一下月薪问题,而至于“年终会有多少红包”,在当时问都不敢问。“年底红包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悬念,尺度全掌握在老板手里。”
有同事告诉她,公司在春节前会发给大家红包,也就是年终奖了,像她这样的新人,大概也就能拿到2000元左右。“说实话,我挺失望的,一搞平均主义,把我一年来的心血全抹杀了。”
刚刚新年头几天,年终奖一事尘埃落定,小雯望着ATM机跳出来的数字,竟觉不出一丝喜悦:一帮同事里头,她拿到的“红包”大概是最薄的。“好在我的要求不高,12月发的双薪再加上年终奖,够旅游一趟就行了。”旅游是她从小就有的爱好,人生头一笔年终奖既让她如愿,也让她暗暗发狠:等春天的“旺季”到了,公司要只加业务不涨薪,她可是要给自己彻底放个“假”。
同为新人,小雯的同学小飞还处在对年终奖的无限期待中。公司毕竟是国有性质,经理应允给他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不仅业务上不给她压担子,还派工作几年的同事处处教她。“去年进公司没多久就拿到了年终奖,1000多元,感觉还是蛮爽的。今年啊,大概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拿到3000多元吧。”小飞说,拿的钱全在一个信封里,大家基本都一样多,只要比往年多就开心了。
而且国企公司的月薪标准虽然不高,可大奖小奖特别多,五一、十一、中秋、元旦不但发500元现金,还有实物奖励,还有名目繁多的高温费、半年奖、季度业绩奖……屡奖之下,一年一度的年终奖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
企业中层:论功行赏
李小姐在某大型传媒公司担任人事经理,月薪税前8000元上下,年终奖常年稳定在3-5万元的水平线上。去年,李小姐拿到了4万元的年终奖,和丈夫去香港血拼玩乐了一圈,除了带回一副钻石耳环之外,钱包里的现金已所剩无几。“还是值的,过节走人家我都要戴上耳环秀一秀,大家都夸漂亮呢。”
今年直到现在,她这个人事经理还不晓得今年年终奖的具体数目,只能趁吃午饭的时候,从总经理秘书小姐那里套口风。“今年公司的业绩不错,大家能拿到的数目应该比去年多。”“老总觉得应该按一年的贡献大小区别对待,每个人的年终奖金会有很大的差别。”……秘书的口风每天都在变,可李小姐心里却始终美滋滋的——一年里,老总接连两次口头表扬了她的工作,无论套用哪条标准,她的年终奖也应该是有增无减。
钱未到手,李小姐已经盘算起春节长假的血拼路线了。钻石耳环配一条钻石项链,是今年不得不完成的采购任务。她已经有了看中的式样,一段时间以来,李小姐每天下班后都要绕道去通灵翠钻门口站一站,看了半天才能挪步。“要是这星期就能领到年终奖,哪怕比去年多500元,我也上了。”要是买了项链还有富余,她还想买一件低领毛衣,好好招摇她的新项链:“我很有信心可以拿到大红包,这可是我新年的精神支柱。”
企业高层:机密
“这个可不好说,属于商业机密。”一提“年终奖”3个字,Peter就显得格外谨慎,一边摆手一边“讨饶”。再三威逼,他总算答应“透露一点”:“去年当月薪水加年终奖拿到这个数,今年应该不止。”边说边在纸上写下5万。
Peter在一家美资公司任市场部经理,顶头上司是美国派来的“空降兵”,他的“位高权重”可想而知。“一个职员对公司的重要性与红包的厚度是成正比的,”年终奖动辄上万甚至上十万也在情理之中。可2004年年初才跳槽过来、习惯于双薪代替年终奖的Peter,刚开始还不能消化上司的“厚爱”,以致于钱一到手就引发了一连串的大单消费:“自己换了部手提电脑,花去1.5万,全家过年的吃喝开销我全包,大概花了五六千,剩下的3万,全部充了房贷。”
今年的红包有多厚?Peter想了想,只说:“今年,应该会更好吧……”能说一个“好”,自然有确凿的理由:今年部门的业绩比去年翻了一番,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也在上升状况,照说,年终奖只有“增肥”、没有“缩水”的可能。目前,公司流传的“小道”版本是,年终奖等于个人月薪的两倍,也就是12个月发14个月的薪水,套用到自己身上,“保守估计也该有六七万元吧。”
去年一掷千金的场面今天是否重演?问到这里,Peter的眼睛放光:“不买东西了,要陪女朋友去马尔代夫‘溜达’一下。”终于可以在常年加班后,获得短暂的闲暇,Peter向女友发誓,一定要出国旅游一次。“我们恋爱两年,最远只去过黄山,呵呵,这次一拿到奖金就满足她的要求,去晒一晒马尔代夫的太阳了。”尽管此行可能会花去一半多的年终奖,可Peter依然义无反顾。剩下的部分还用来还贷吗?Peter哈哈笑起来:“贷款在2005年10月就还清了……多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做些小投资,为将来的私房钱打点基础。”
Peter说,在外资企业中,员工收入属“绝密”,不得相互打听,也不得随意向外界透露。可外企发年终奖也有定式可循,一般分为3种:年底双薪、绩效奖金、以其他面目出现的年终奖金。有些企业3选1,也有的3选2,甚至是3选3。而他所在的企业发起奖金来也算是慷慨的,再参照平时的收入标准(月薪2万左右)、以往的奖金额度(去年年终奖5万),他在年底一箭三“薪”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唾手可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