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从书来画随心至 因画映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瑞·卡尔不仅是一位绘本大师,更是一位拼贴画大师。《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经典图画书,它讲述了毛毛虫从卵到蝶的蜕变过程,情节随着每天食物的不同展开,从星期一毛毛虫吃了1个苹果开始,每天一样水果且数量逐一递增直至星期五;星期六毛毛虫贪婪地食用了10样食物导致“肚子好痛”;而以星期天食用1片“又嫩又绿”叶子后“舒服多了”收场。之后,它又结茧、休眠直至破茧为蝶。以此绘本为载体的大班半日活动,是我园“多元阅读活动中的感受与表达”研究中的一个成功作品,它包括:阅读图画书;了解艾瑞·卡尔本人及其作品,并模拟他用大刷子刷出彩色纸;最后开展剪剪贴贴“好饿的毛毛虫”。再次,我以拼贴画“好饿的毛毛虫”为例(其活动目标是:1.在充分阅读绘本以及了解作者艾瑞·卡尔作画方式的基础上,尝试用椭圆形纸片拼贴出不同形态的毛毛虫,并画出细小部分完善毛毛虫形象。2.添画背景并能用恰当、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毛毛虫故事。3.感受创作的乐趣以及成功感。)与大家分享美术教学中的感悟。
   一、“趣”从书中生
   《指南》中艺术领域目标从“感受与欣赏”(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表现与创造”(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两个方面来呈现。目标中三条都用了“喜欢……”因此,让孩子喜欢美术活动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喜欢也饱含了喜爱、愉悦甚至于仰慕的情愫,它是建立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因此,前期大量的经验准备为最后拼贴毛毛虫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1.在画面阅读中识趣。在绘本阅读中,毛毛虫的造型以及色彩给予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其中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食物画面则根据数量递增呈阶梯状排列,食物上与毛毛虫打洞觅食习性相吻合的洞眼深受孩子喜爱,阅读时孩子忍不住伸出指头抠抠,这正体现了作者喜欢把图画书做成玩具那样好玩的特点。同时,教师围绕“变”采用的策略是:(1)用图卡呈现毛毛虫从卵—幼虫—成虫—茧—蝴蝶的蜕变过程,其中在幼虫与成虫之间用食物图卡填空。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情节,为后期讲述幼儿创作的毛毛虫故事积累经验。(2)找出毛毛虫的变化。毛毛虫从“又小又饿”幼虫到“又肥又大”成虫;星期六毛毛虫因贪婪导致肚子痛后脸色大变,以及星期天只吃1片“又嫩又绿”的树叶后脸色红润。这一策略旨在将幼儿的学习指向于细致观察,并从中再次感受书中“趣”。另外,毛毛虫因贪婪导致“肚子好痛”的经历以及食物数量富有节律的变化,均引发了孩子情趣上的共鸣。
   2.在大师对话中添趣。阅读图画书后组织幼儿认识艾瑞·卡尔这位白胡子老爷爷,教师运用ppt出示了《今天是星期一》《棕熊棕熊 你看到了什么》《臭脾气的瓢虫》等绘本封面,再次感受作者的画面风格。同时,让孩子们模拟大师用大刷子刷出彩色纸,体验作者“作画的过程更像是一种游戏”。为此,教师为每组幼儿准备黄、翠绿、橄榄绿、深绿、墨绿水粉颜料(刷色后用于制作毛毛虫身体),将8k的铅画纸铺在垫了报纸的地上,人手1支大号水粉笔。而教师示范时则夸张地用干净的扫把刷色(纸同样铺在地上),提示幼儿蘸上颜料并在盆沿上轻刮一下,然后顺着一个方向刷色;刷完后不要洗笔,蘸上另一种颜料继续刷直至刷满整张纸。之后,孩子们开始刷色。教师的示范已经让孩子们跃跃欲试,而首次使用大号水粉笔蹲在地上刷色更让孩子甚觉“豪放”,“出格”的刷色体验让孩子们童心荡漾,也大大缩短了孩子与大师的距离。喜欢书的作者(作品以及作画方式),为孩子们拼贴毛毛虫奠定了情感基础,真可谓“趣”从书中生。
   二、“画”随心而来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对老师来说,幼儿美术活动要呵护孩子的本真,遵从孩子的内心,维持或是激发孩子艺术表现与创造的欲望。
   1.在剪纸游戏中准备。在模拟大师涂抹出纹理丰富的色纸后,再次模拟他剪出拼贴毛毛虫身体的纸片。从毛毛虫“身体是一节一节”过渡到用刷好色的纸剪出像蛋那么大的片片。尽管《指南》中对大班孩子的要求是“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缘吻合且平滑”,但本次活动我鼓励孩子徒手剪,只对纸片的大小提出大概的要求。“像蛋那么大。你可以剪出鸡蛋、鸭蛋、鹅蛋,但鹌鹑蛋和恐龙蛋可不太受欢迎哦!”。孩子自己刷色、自己剪,在此基础上自己拼贴毛毛虫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在观看动画中积淀。在前期充分阅读图画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好饿的毛毛虫》作为拼贴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动画片中毛毛虫动态的爬行过程、吞噬食物与吐核的音效,以及在食物里穿行留下洞洞等信息,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同时,动画片还生动地演绎了毛毛虫的“饿”状,且将它的“贪婪”与“享受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两次“变脸”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积累了红润代表“舒服”,黄绿代表“不舒服”的经验,供孩子们拼贴毛毛虫的“头”(一面红,一面为黄绿)作选择。
   3.在分析示范中传授。教师通过“毛毛虫爬的时候身体会怎么样?”“找食物、吃食物时又是什么样子?”提问,分别出示不同动态(全拱、前半身拱、后半身拱)与表情(好奇、贪婪、享受、不舒服等)的动画片截屏,引导幼儿简要讲述,为孩子拼贴毛毛虫的动态、添画表情与场景以及讲述作铺垫。而在教师示范拼贴毛毛虫身体时,唤醒幼儿“一节紧挨着一节”经验,演示时渗透纸片与纸片衔接的要求。另外,在“你想让毛毛虫的身体向哪拱?”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将纸片挪上或挪下以表现毛毛虫的“拱”态。同时,通过“摆一摆”的演示,启发孩子毛毛虫的头可以按在身体的任何一头。此处,教师有意将毛毛虫的头按在哪边以及使用“红”脸还是“绿”脸的选择留给幼儿。最后,继续运用师幼互动方式一起说出头上(眼睛、嘴巴、一对触角)、身体上面(绒毛)以及身体下面(对足)添画的内容,但教师不予示范,以期待孩子个性化的表达。
   4.在分层添画中丰满。在作画的过程中,待大部分幼儿完成了毛毛虫的拼贴后教师分两次提醒幼儿添画。第一次是:你的毛毛虫头上、身体的上面以及下面还有些什么呢?提示幼儿添画细致部分。又待大部分幼儿完成添画细致部分后,教师通过“你的毛毛虫在哪里?在干什么?”再次启发孩子添画背景。同是添画却分两次讲,旨在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作画的心理环境。同时,分层添画有利于调控孩子在完成作品主体部分后再适当添画背景。另外,在幼儿着手画之前教师则说:“请你拼贴出一条自己喜欢的毛毛虫”。同时收起了ppt,并播放背景音乐。这些策略的使用都是希望孩子的画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表达,画随心而来。    三、“书”因画映趣
   《指南》解读中如是说:“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因此,艺术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做出精神层面的回应。
   1.在表扬激励中固本。教学活动结束时我将全班幼儿的作品全部呈现出来,然后用激励的口吻说:“哇!大家做的毛毛虫好可爱,给自己来点掌声呀!”之后,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毛毛虫。教师所有的行为均指向于肯定每个孩子个性化的童趣表达,从源头上为实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这一目标提供保障。
   2.在个别回应中创新。教师通过“你的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提问引导幼儿丰富他的毛毛虫故事,并在此过程中完善、肯定孩子们的表达。
   幼儿1:毛毛虫吃了1个苹果、2个梨、3个李子……它继续向前爬,要找更多的东西吃。
   教师:真的哎!毛毛虫的舌头(教师指着画面)都伸出来了,她好馋啊!
   幼儿2:毛毛虫吃了草莓从洞洞里钻出来,可好吃了,就是有点累,爬着爬着就睡着了。
   教师:身体出来了一半,草莓里还有半个身体呢,而且它闭上眼睛睡得好香哦。
   幼儿3:毛毛虫病了,它的肚子好痛,于是它打了120到医院去检查身体了。
   教师回应:真棒,xx的毛毛虫的脸都变绿了,但是很聪明,会想到打急救电话请求医生的帮助哎!
   ……
   例一中孩子添画了图画书里毛毛虫吃过的食物,又融入了动画片里毛毛虫伸出舌头“扫”的动作,这源于孩子的细致观察。例二中孩子添画的草莓是一个剖切面,毛毛虫通体看得见,半个身长在草莓外面,画面布局与众不同;而“睡着了”来自动画片里吃了4个草莓后的画面,它表现出毛毛虫享受美味后的满足与慵懒。例三的内容缘于故事,又因融入了生活经验,情节有了新的发展。
   3.在汇集图书中延伸。活动中每个孩子的画面各不相同,既有大师作品丰富厚实的肌理质感以及刀剪裁切的硬边纸缘;又有幼儿真实率性的笔触与充满童趣的情节表达。由于孩子第一次用扁的水粉笔刷色,其笔触依然是稚拙的,色彩是随性的。因此,毛毛虫有的偏黄有的偏黑。徒手剪纸片,虽然老师不断鼓励孩子“剪刀拐弯时拐得大些,但部分孩子依然会很小甚至仅剪出大半个圆。评价时教师并没有拘泥于作品的颜色、纸片的大小与形状,更看重每一条毛毛虫都有自己的姿态,从肌理、色彩、造型、表情、场景等诸方面肯定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表达!100个孩子也就有了100种表达,每一幅画都有了它独特的精彩。因此,活动结束时我建议:把每个人的毛毛虫装订成一本书。又用师幼互动的形式取名《好饿的毛毛虫》(升级版),作者为大(5)小朋友。
   本次活动是我的一次尝试。拼贴画《好饿的毛毛虫》由阅读图画书开始,又以装订成升级版的《好饿的毛毛虫》结束;画源自于书,画又终结于书;同为“书”而阅读的对象已从观众升格为作者兼观众,这是深层的表达又是深度的阅读。在幼儿美术教学上,不以画面的合适为目的,更求真实的表达为过程,我将继续徜徉于“书”“画”之间,静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苏州市宝带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口服甲硫氨酸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解放军某部健康男性军人2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3例)和对照组(90例),均给予脉冲噪声(峰值160~170dB SPL)暴露1小时,暴露前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评价是教学中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服务的重要一环。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由此概括了评价最本质的功能。确实,评价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是最终服务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一种教学手段,反映在小学音乐教学上,就是为了不断改进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激励学生在音乐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根本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追求甄别与选拔、评价方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学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意愿,教师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言:“你只能牵马到水邊,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教学方法是以“教音乐”为宗旨的,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往往只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学中往往只是硬性地灌输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繁琐的理论知识,让孩子们去枯燥乏味地练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很准确地演唱歌曲,不会出现走音跑调的现象了,从而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久而久之却往往会导致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厌恶甚至是畏惧,特别是对练唱歌谱部分
三种野生猕猴血清抗-HAV-IgG的检测章玲珠葛宪民黄果勇王树声周开姣潘海东王红何春华李平川胡彩珍1997-01-03收稿。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近年来,灵长类动物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的追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改善教学环节,改进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语言,充分融合教学各项因素,发挥它们的最优价值。而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有效把握语言表达的规律,切实提升自我语言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发挥课堂语言的激励作用,要能够利用课堂中的教师语言来引导学生探究文字的独特含义,挖掘语言表达中
乙肝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的研究进展方钟燎王树声·综述·1997-07-05收稿。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个3.2Kb的环状DNA病毒,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的HBV基因组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入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后大鼠听皮层中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及c-fos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水杨酸钠耳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分为正常组(不做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