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方法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竞争的加剧,冲击着当代青少年学生,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急剧上升,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育的“目标”定为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其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新课程中间新加入的重点,而我觉的心理健康领域应该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学以其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有一定难度、险度项目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敏、顽强的性格;耐力练习会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测验、考试激发了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集体项目的比赛强化了团结协作、集体荣誉的团队意识。体育课上“炼其身,修其志”正是体育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生动写照。可见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 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二) 心理承受能力弱,受不得委屈和挫折;
  (三) 自私狭隘,虚荣心强;
  (四) 缺少意志、毅力,遇困难茫然失措;
  (五)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
  (六)害怕失败等。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学习负担过重;
  (二)环境的不适应;
  (三)人际关系紧张;
  (四)压抑和自卑;
  (五)逆反心理;
  (六)挫折和对抗挫折敏感;
  其次还有高中学生趋于成熟的性心理问题等。
  三、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二)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三)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消除紧张,恢复体力;
  (四)加强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五)体育教学能提高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六)体育运动中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几种方法:
  (一)、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增强自我认识,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不足在什么地方,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提高运动成绩,体会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端正自我意识;
  (二)、教师应多制造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加强了解的机会。使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和交流,在不自觉中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样使处在同一个集体中的人,学会互相关心、照顾,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与人亲近、合作的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通过体育运动调节情绪。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
  (四)、在体育课上教师应注意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
  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体育运动正是以人自身的身体运动来满足个体及社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教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活动,来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成长,使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与生活,并对其终身的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由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启发和思维。在运动的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体育是一项竞争和合作性均很强的运动,活动中需要密切配合与合作,否则难以完成任务,因而,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坚毅和拼搏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同时,学校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实践能力。
  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个体良好的品德形成不但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体育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紧密联系。由于中小学长期实施应试教育,学生缺乏必要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学生表现出较多的不良心理现象,如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因此,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课引导学生形成良的心理健康,打破传统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多法并举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积极鼓励确立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刺激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人施教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
  参考文献
  [1] 《青年心理健康教程》刘建营、刘晓明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体育心理学》马展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体育与健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即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部位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对大脑、心肺功能、消化系统功能、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免疫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和人的意志品质缓解调节心理压力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下浅析几点。  一、对大脑心肺功能积极影响  许多人在学习工作时,
期刊
【摘要】品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从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培育高尚的品德。  【关键词】思想品德音乐审美榜样力量行为规范  当音乐还在空气中萦绕,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泪花上,它是那么晶莹剔透,透过泪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在歌曲《承诺》的歌声的感召下,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奋力挪开
民间艺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蒙古族皮画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
会议
快乐体育注重的是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互学。培养的是学生个体发展,独立与创新能力。健康快乐的体育教育来自健康教学形式及健康的体育教学理念,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核心则是“乐”字。突出了善教、了学的教学模式,力求达到教师与学生和谐统一,强化了教师的活动,树立起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健康体育教育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方法更能打破师生间的界线,真正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创造良好学习
期刊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走在全国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有多大?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