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主”意识,构建有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指导思想是:学为主体,导为主线,能为主旨。其实施的具体步骤为:导入→导疑→导研→导评→导练。
  【关键词】导学制 学为主体 导为主线 能为主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中学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建构是为了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指导思想是:
  1.学为主体。在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自己如何教得顺畅,而不是让学生学起来方便。长期以来,课堂上建立的实际上是一种由老师向学生单向“发射”式的信息交流方式,很少能收到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反馈,更不必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互动交流了。这种传统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中学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对“学”的重视,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以学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导为主线。“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实现“学为主体”的关键。“中学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以导为主线,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3.能为主旨。“中学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以能为主旨,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为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中学导学制”在导与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中学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是:
  1.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应该运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率。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具体地说,通常可以有这样几种导入方式:(1)情感导入;(2)故事导入;(3)设疑导入;(4)成语、诗词导入。这几种导入方式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尽快地导入课文。
  2.导疑。导疑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接触新的课文时,学生难免会有疑问,即使在学了课文后,学生也可能产生疑问。因此,这一环节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使学习效果更为扎实。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安于现状,很少有学生主动质疑,而且所提出的疑问大多浮于表面,缺少探究性,所以,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寻疑的同时,自己可以根据导学目标设定相应题目,即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导研。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和学生一起解决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导研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导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导研,教师必须把握导学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上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只有充裕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从容去组织语言,去选择表达方式。因此,即使是讨论也应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时空,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才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4.导评。导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提高。导评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导评。通过导评能疏通学生的思路,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教学更加深入。因此说,导研是导评的基础,导评是导研的递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导评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而是设计出有助于指导学生继续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评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强调导评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评价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要发挥好评价的作用,教师应该做到:遵循主体性原则,落实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评价的主动性;遵循差异性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因材评价,分类提高;遵循合作性原则,注重合作评价,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遵循探究性原则,强调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遵循发展性原则,重视激励导向,满足学生的成功愿望;遵循开放性原则,强调课内外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导练。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听、说、读、写是人类使用语言的四种方式,也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语文的学习更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练习同样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导练具有帮助学生为加深记忆痕迹而联系旧知识的复现功能,具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汇集、归纳、比较的综合功能。导练这一环节的质量取决于练习安排的合理性,练习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练习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吻合的针对性,练习对智力、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具体地说,在导练设计上,要注意:导练的量应是适度的;训练目标要明确,而且要把思维能力的训练放在第一位;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训练目标来进行,做到有的放矢;提供的参考答案要科学工稳,能体现思维过程,能体现解题原则;方法指导要注重启发性,要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答案及解题规律,要能够真正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中学导学制”框架下的语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但语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只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顺序,是一种在摸索探讨中的程式,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简单地程式化、规范化。这就如同戏剧表演一样,没有模式,就如同没有规矩,自然难成方圆;不过如果一味遵循模式,缺少创新,缺少创造,也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诗词鉴赏是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该类题型解答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认为应该仔细阅读作品及题目,整体认知文本,按试题要求寻找答题切入点,然后规范作答。  【关键词】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 解题方法    古诗鉴赏题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有阅读方法,解题有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在鉴赏测试中立于不败之
【摘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论述了文本的语言艺术特质。  【关键词】杜牧 古代文学 文本鉴赏 语言艺术    杜牧的《阿房宫赋》能历经几百年文学长河的淘洗,成为文赋之精品,让人常读常新,如品香茗、饮醇酒,齿间余香,三日不绝,与其语言的精美、醇厚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以为下面三方面的处理尤为独特、成功。    一、叠用修辞,内涵丰富    优秀的作品常
【摘 要】《诗经·卫风·氓》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中的“与”字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两种版本中都解释为介词“同”,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从前后文是否意思一致、现代汉语角度、造成错误的根源以及钱钟书著作与清代学者吴昌莹的旁证及直接证据可知,“与”字应该解释为“如”才正确。  【关键词】注释 虚词 与 同 如    《诗经·卫风·氓》一诗已被选入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多年,并且也被选入现行新课改教材必修
【摘 要】所谓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放飞思维、创造美好的意境。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留白,只要教师细心寻找、用心挖掘,这些留白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想象作文的绝好题材。  【关键词】留白 想象作文 课本 题材    一、巧用插图,填充“留白”  插图是无声的立体语言,是让人产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借助文中的插图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作适当的填白:先引导学生对插
【摘要】辛弃疾是我国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之一,其诗词中却不乏与酒相关的名篇佳作,从中流露出的苦闷情结,对研究辛弃疾的性格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辛弃疾诗酒苦闷情结    一、传奇坎坷的英雄之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的确,稼轩之词,或作窾坎镗鞳愤激不平之声,或发豪气洋溢力扭乾坤之音;或抒沉郁顿挫壮志难酬之情,或叹缱绻悱恻人生苦短之悲,近千年来
【摘 要】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传诵千古的诗词名篇。本文分别从画面美、情韵美和悲剧美等三个不同的层面,揭示了作品深刻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画面美 情韵美 悲剧美 美学价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首缠绵深沉、情真意切、令人几欲断肠的词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中的经典。词的下片中,有一句“小轩窗,正梳妆”的细节描写,这六个字,看似直白明了,简单平常,实则意味绵长,
【摘 要】对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提到的侯嬴之死,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仔细分析文本的基础上,认为侯嬴之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侠士精神与人格理想。  【关键词】侯嬴 知识分子 侠士精神 人格理想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见高中语文教材试验本第六册)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侯嬴之死。原文中关于这一情节有两处表述,一是公子与客赴赵时,侯嬴说:“臣宜从,老不能,请
【摘 要】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培养语感,能古县学生理解语文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关键词】朗读 兴趣 语感 领悟    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之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这是不言而喻的
【摘 要】苏轼的《东栏梨花》由于“清明”的多解而显得意蕴十分丰富,能从不同层面给我们深刻的心理体验,实在是一首“有弦外之音,题外之旨”的好诗。  【关键词】苏轼 《东栏梨花》 弦外之音 题外之旨    苏轼《东栏梨花》诗云: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要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关键在第四句。这首诗第四句特别能触动读者的情感。第四句承第三句而来,第三句写因“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深入文本,进而深入作家的心灵。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设计出个性化的导语,就可以将学生带入语文的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导语 课堂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构建课堂应从导语开始。一个有创意的导语,不仅能牢牢地吸引学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而深入作家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