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人们对中国电影的质量水平类型还在说三道四,尽管中国电影院市场的结构还不理想,但上半年的票房似乎就像房地产市场似的,想调控都没门,毫不费力地就达到创纪录的108.11亿元,给我们献上了一个红红火火的惊喜。而在硬件建设上,这半年银幕数量也又上了一个台阶,由去年年底的13000块,达到目前的15400块,也就是说还在加速度增长。不过,有些令人难堪的是,与如此火爆的票房市场及大兴土木相形见绌的是,上座率自2010年到达25%的高位之后,这两年就一直在15%左右的低位徘徊,而人均观影场次随着影院向二、三线城市的扩张虽有上升,但上半年过3亿的观影人次平均起来全年人均还是不足半场,依然可怜。真可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威胁与机遇共存,忧虑与惊喜参半。
中国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当然得要归功于好电影数量的增加和影院设施的迅速扩张和完善。好电影多了,老百姓选择多了,观影兴趣也提高了,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形成观影惯性,成为社交手段,所以影片本身的好坏与数量是票房发展的动力火车头,而不断进入二、三线城市及社区的高档多影厅电影院设施,极大地便利了老百姓的观影消费,把更多人群更多次数地带进电影院,既降低观影成本和时间,又改善观影体验,成为运载票房滚滚向前的火车轮子。
正是因为票房的火爆增长,也博得了大量资本的青睐,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最近的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在节目交易展商热情消退之时,投资、运营管理及保险法律等领域人士却趋之若鹜的现象。当着我们的导演、制片人和制片公司在面壁破壁,为拍影片绞尽脑汁的时候,我们的资本操盘手和运营商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要分一杯羹想来数钱了。有投资当然是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能为影视创作提供良好的资本环境、法律保障。假如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创造条件实现电影收入的扩源,由90%来源于票房到25%,就像本期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驰所呼吁的,那绝对皆大欢喜。但好事也可能变为坏事,如果太急功近利,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只单纯追求回报,尤其是去抢现有的这张饼,而没有去想法把它做大做好,那将适得其反。就像微信里传的,走得太快了,还是要放慢脚步,等着灵魂也赶上前进的步伐,风物长宜放眼量。
电影票房的好坏,影响因素很多,节目质量(情节和话题性等)、导演人选、明星及演员阵容、宣发、档期、排片及口碑等等,都或多或少会影响影片的票房,但内容为王,影片质量显然应该是根本的关键所在,这就像卖产品一样,核心是产品,包装可以锦上添花,但离开核心和本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行之久远。有些片,内容不怎么样,却反而搞什么差评口碑宣传,自以为别出心裁,其实是过分消耗了市场。如果观众端的只想去看下影片到底有多烂而进了影院,那结果只能是侮辱观众的智商,败坏观众的胃口,跟自绝于未来无异,最终受害的还是中国的大票房。
当然,电影好坏也是一个难以评判的事情,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色,甚至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场合,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结论。在很多片商和院线来说,大概只要票房好就一好百好,而在导演和演艺人员来说,则或许会倾向于更强调内容、题材能否引人入胜,人物的塑造刻画是否到位传神,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是否娴熟甚或创新,而在观众眼里其实很简单,就一条:是否好看。大部分的观众应属故事流,有能打动人心引人入胜的内容和情节还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有一些技术流的观众会津津乐道于惟妙惟肖的特效、美轮美奂的画面、扣人心弦的音效和身临其境的氛围等。归结起来,电影终究是给观众看的,即使不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升华人生的智慧,至少让人得到情绪的宣泄心情的放松,所以观众的喜好取舍最重要;而如果能把握好相当数量的观众的爱好,打动他们,积极营造出好的口碑,创造出一定的票房来,对己、对投资人、对观众都有所交待,那便是一个底限的方向。
很高兴是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顺风顺水当然爽,上半年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亿的全年票房自当不在话下,最终是220亿、230亿、还是240亿,就看这个票房能走到多高了。我们不妨吃在碗里看在锅里,一起来期待下半年的票房。
中国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当然得要归功于好电影数量的增加和影院设施的迅速扩张和完善。好电影多了,老百姓选择多了,观影兴趣也提高了,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形成观影惯性,成为社交手段,所以影片本身的好坏与数量是票房发展的动力火车头,而不断进入二、三线城市及社区的高档多影厅电影院设施,极大地便利了老百姓的观影消费,把更多人群更多次数地带进电影院,既降低观影成本和时间,又改善观影体验,成为运载票房滚滚向前的火车轮子。
正是因为票房的火爆增长,也博得了大量资本的青睐,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最近的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在节目交易展商热情消退之时,投资、运营管理及保险法律等领域人士却趋之若鹜的现象。当着我们的导演、制片人和制片公司在面壁破壁,为拍影片绞尽脑汁的时候,我们的资本操盘手和运营商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要分一杯羹想来数钱了。有投资当然是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能为影视创作提供良好的资本环境、法律保障。假如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创造条件实现电影收入的扩源,由90%来源于票房到25%,就像本期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驰所呼吁的,那绝对皆大欢喜。但好事也可能变为坏事,如果太急功近利,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只单纯追求回报,尤其是去抢现有的这张饼,而没有去想法把它做大做好,那将适得其反。就像微信里传的,走得太快了,还是要放慢脚步,等着灵魂也赶上前进的步伐,风物长宜放眼量。
电影票房的好坏,影响因素很多,节目质量(情节和话题性等)、导演人选、明星及演员阵容、宣发、档期、排片及口碑等等,都或多或少会影响影片的票房,但内容为王,影片质量显然应该是根本的关键所在,这就像卖产品一样,核心是产品,包装可以锦上添花,但离开核心和本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行之久远。有些片,内容不怎么样,却反而搞什么差评口碑宣传,自以为别出心裁,其实是过分消耗了市场。如果观众端的只想去看下影片到底有多烂而进了影院,那结果只能是侮辱观众的智商,败坏观众的胃口,跟自绝于未来无异,最终受害的还是中国的大票房。
当然,电影好坏也是一个难以评判的事情,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色,甚至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场合,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结论。在很多片商和院线来说,大概只要票房好就一好百好,而在导演和演艺人员来说,则或许会倾向于更强调内容、题材能否引人入胜,人物的塑造刻画是否到位传神,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是否娴熟甚或创新,而在观众眼里其实很简单,就一条:是否好看。大部分的观众应属故事流,有能打动人心引人入胜的内容和情节还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有一些技术流的观众会津津乐道于惟妙惟肖的特效、美轮美奂的画面、扣人心弦的音效和身临其境的氛围等。归结起来,电影终究是给观众看的,即使不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升华人生的智慧,至少让人得到情绪的宣泄心情的放松,所以观众的喜好取舍最重要;而如果能把握好相当数量的观众的爱好,打动他们,积极营造出好的口碑,创造出一定的票房来,对己、对投资人、对观众都有所交待,那便是一个底限的方向。
很高兴是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顺风顺水当然爽,上半年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亿的全年票房自当不在话下,最终是220亿、230亿、还是240亿,就看这个票房能走到多高了。我们不妨吃在碗里看在锅里,一起来期待下半年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