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释放支撑中速增长期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u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10年,如果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万亿-50万亿元的消费潜力能比较充分释放的话,那么,这将足以支撑中国7%-8%的经济增长。
  在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特定背景下,未来10年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何在?转型与改革的动力何在?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既是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又是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
  以人口城镇化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是未来5-10年中国转型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主要动力。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需要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
  当前的经济走势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在由高速向中速转换的历史拐点。2011年以来的经济放缓,既有短期周期性因素,更有中长期增长条件变化的因素;既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表现,更是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反映。由此,需要从长计议,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和拉动消费的战略重点。
  中国7%-8%的中速增长趋势已经形成。当前,支撑以往两位数高增长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步消失。而在起步阶段,由于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速相对偏高,随着总量加大,经济增速难以保持高增长。
  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成功追赶型国家在实现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潜在经济增长率大都会下一个台阶。从国内情况看,潜在经济增长率已开始由10%左右下降到7%-8%。此外,世界经济格局进入全面调整期,发达国家负债消费、新兴经济体出口拉动、资源输出国出口资源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被打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欧美市场的萎缩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有可能是5-10年的中长期趋势。在这些特定背景下,投资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成为稳增长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10年的中速增长成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首要目标。从总量上看,如果保持10年7%-8%的增长,能使中国的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水平。
  假设未来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8%,人民币汇率年升值3%,美国GDP年均增长3%,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望达到美国的97.9%。从人均收入水平看,如果保持10年7%-8%的增长,2019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1900美元,开始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以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7%-8%的增长,既是世界经济再平衡对中国的需求,更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贡献。
  以消费释放支撑未来10年的中速增长
  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与其他国家不同,未来10年中国仍处于上升通道,关键在于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中国开始进入消费释放的历史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对GDP拉动的主导地位往往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之间得到确立并逐步加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
  从中国的情况看,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即由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的升级,由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的需求升级。
  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从以人的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全面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尽管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由主要追求温饱向教育、医疗等转变。
  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下,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服务尚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矛盾。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把改善民生、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
  未来10年中国潜在的消费规模巨大。首先,中国消费率的提升空间巨大。中国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如金砖国家),消费率相差15-20个百分点。如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3.8%,2010年印度为63.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率相差得更大一些,有近30个百分点。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率水平的差距,更要看到未来5-10年消费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中国潜在的消费规模巨大。摩根士丹利预判,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迎来消费的黄金时期,2020年中国消费总量将达到美国的2/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2%。我们的初步分析是:2020年潜在居民消费需求有可能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这个初步分析的数字表明,10年左右中国有望从投资生产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
  消费需求释放能够支撑未来10年7%-8%的经济增长。有效需求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增长的潜力与前景。
  不过,中国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能否支撑中长期增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仍存质疑。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次扩大内需,都是为了应对外部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这说明中国扩大消费的政策都是针对短期问题,尚未形成中长期扩大消费的政策体系。
  未来10年,如果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万亿-50万亿元的消费潜力能比较充分释放的话,足以支撑中国7%-8%的经济增长。就是说,分析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趋势,需要建立在对消费需求增长规模的客观判断和相关政策上。
  把拉动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还要消除“过度消费”的疑虑。客观讲,中国仍处在消费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明显偏低。例如,2009年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仅为美国的4%和日本的5.5%。从总体上讲,中国还不存在“过度消费”的情况。
  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释放消费,需要一个坚实的平台作为依托。从中国情况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支撑。
  第一,城镇化拉动投资需求,初步估计每增加一个市民,需新增综合投资至少10万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1.5个百分点,需新增1500万-2000万人,年综合投资大概在1.5万亿-2万亿元。
  第二,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
  为此,破题新型城镇化,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扩大内需的战略性选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在30%-70%的时期,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3%,正处于加速发展区间,未来10年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具体来看,中西部城镇化率与东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未来10年中、西部城镇化率仍有15-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有可能成为中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亮点。预计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有可能每年提高1或1.2个百分点,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下一步,需要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点。因为,城镇化意味着农民变市民,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集聚;城镇化为中等收入者的逐步增多创造了条件,它是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载体。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水平是比较低的。2011年城镇化率为51.3%,其中包括1.6亿的农民工,若按户籍计算只有35%左右。这个比重明显低于世界银行统计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48.5%的水平。这也表明: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大有空间,大有可为;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差距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重在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而要真正解开这个“二元方程”,涉及多方面的体制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例如:能不能在未来的5年左右初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由此为流动人口管理寻求新路。此外,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行政区域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社区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只有这些方面的改革得到破题,才能为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总之,未来5至10年,以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走向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把握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历史机遇,需要我们在转型改革上取得共识,更需要转型改革有实质性突破。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2009年,中国楼市发生多起楼脆脆、楼歪歪、楼断断等系列问题。恰是这一年,光谷地产开始在楼市中悄然崛起,但其目标是要让楼盘成为历史的建筑坐标。  “楼盘,不是为10年后拆而建,而是过了50年或100年,成为历史的建筑。”光谷地产总经理方电新如是称。  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上月初,记者走访武汉光谷地产有限公司(简称“光谷地产”)多个房地产项目,所见所闻无不
期刊
核心提示:区域化,是任何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而东南亚正是人民币国际化“长征”的首站。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除了财富和梦想的支撑,更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敢于面对压力、应对风险。  亚洲开发银行数据称,2012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盟5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9%,比2011年的4.6%有较大提高,全球企业和资金的潮头已开始渐渐转向东南亚。  当西方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增
期刊
中国户籍改革的迫切性源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从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刘易斯拐点”,到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的“人口红利尽头”,是一个国家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段。  人口红利作为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发展的重要源泉,支撑了资本加上劳动力投入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但从2013年起,人口红利将不再增长,呈零增长,之后还将转入负增长阶段。  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就不得不面临较低的经济增速。按照估算,1978—1995年
期刊
对于监管当局来说,既需要考虑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经营风波和管理压力,也要考虑商业银行经营业态变化带来的监管漏洞。  2012年,中国央行两次降息,与降息同步,中国央行也开始放宽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区间,以存款为例,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最多不超过基准利率1.1倍的利率,贷款则实行管理,最低可以打到7折。这样的一个举动,既表明了央行的“顺势而为”,也普遍被认为是中国开始探索利率市场化的开端。  利率市场化雏形
期刊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样重要的,是在文化内涵、理论领域对全人类要有贡献。  发展中经济体的两次道路转向  上世纪中叶,经济学家们在二战后看到的情况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跟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不一样:前者是资本密集、技术先进的产业结构,后者则普遍是传统农业或传统自然产业。当时的认识是,这种结构差异造成了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很高,生产力水平很高,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很低,非常贫穷
期刊
未来五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了未来中央地方财政分配新格局构建的方向,即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
期刊
就算两党就“财政悬崖”议题成功妥协,也只不过是暂时度过了问题的时点期限。庞大国债及财政赤字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并将继续困扰美国和全球市场。  尽管奥巴马成功连任,但国会参众两院分别由两党控制的分裂格局依然未变。市场担忧,新政府面临更加紧急的财政挑战,“财政悬崖”像达摩克利斯剑正高挂于美国头顶,成为新政府面临的最急迫、最重大、也最棘手的施政考验。  “财政悬崖”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财政悬崖”的规模及
期刊
核心提示:出口创汇、海关税则、贸易壁垒、市场营销、产业结构成为影响2013年湖北乃至全国化工出口的五大核心问题。而优化政府职能、改善税则认定机制、重视出口产品注册、促进外贸电商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共同组成2013年破解化工出口的复苏密码。  再过一个月,湖北省化学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欧盟,将引爆一枚“政策炸弹”。  2013年5月31日开始,REACH(欧洲化学品管理局)预注册吨位100-1000吨的
期刊
2013年将是欧洲艰难的一年。意大利和德国都将进行换届选举,各成员国都不会选择急于参与欧元区的经济政策改革。  自受到2008年秋季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的冲击以及美国金融市场信心低迷的影响以来,欧元区在经济调整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将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2013年的总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和债务占GDP的比例应该会比英国、美国和日本更好。  但是,对于英国和欧洲大陆来说,仍有许
期刊
核心提示:在全球经济中遥遥领先的美国企业,已经先行一步选择了兼并收购这条持续发展的捷径,并将企业兼并收购发展成高效益、高信息含量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如今在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中,中国或将成为主角。  “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壮大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J·斯蒂格勒如此评价美国企业的成长路径。美国企业的成长历史,实际上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