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培养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责任重大。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师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途径。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专业特色 教学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而高职院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无疑对高职学生满足社会在计算机层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服务于就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基础”应不应该服务于就业和怎样服务于就业是笔者将探讨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服务于就业的理性认识
  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机学习和应用的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与文献分析实践,“学生的起点不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地域性差异、家庭背景、中小学期间就读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其他个人原因等诸多因素使学生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非常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院校一直秉持的办学理念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服务于就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合情合理,但不能盲目追求以就业为导向而忽视了该课程本身的宗旨。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是该课程服务于就业的前提。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途径
  2.1基于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模块的设置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宗旨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在教学内容上以设置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对应于课程宗旨,专业模块体现各行业的社会需求。笔者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材料的编制进行了思考,如图1所示。
  2.1.1基础模块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使用的一般都是通用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信息安全基础。这些教材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难以体现专业特色,因此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作为基础模块子模块的内容。
  2.1.2专业模块
  专业模块的设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涉及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校的教学情况,因而是公共教材难以解决的。笔者从自主编制的角度提出了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参照图1。
  首先,高职院校或院校联盟可以成立一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指导小组或性质类似的组织,负责该课程的教学方案制订、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师资建设等工作,小组成员包括课程相关负责人、课程任课教师、相关专业教师等。教学指导小组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分析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及可预见的各行业发展趋势,并结合学校基础设施、师资等情况确定专业模块的教学内容,并自主编制相关教学材料。其次,鉴于课程具有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在不同时期专业模块的内容要随着社会需求及现实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和完善。
  图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2.2基于项目式任务驱动专业模块的教学方法的优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计算机类课程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等。这里提出的项目式任务驱动强调将专业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再从课程总课时中抽出部分课时集中完成相关实训任务。比如文秘专业的实训内容可以设计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的使用、机关公文的排版、电子邮箱的高效使用等,又如非计算机类教育专业的实训内容可以设计为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利用Excel管理教学信息、利用Word进行试卷的编辑与制作等。考虑到有些学生今后可能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将不同专业模块的实训项目设置为选修内容。同时,假如有的专业就业涉及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多无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完成讲授,则建议单独开设一门专业计算机课程。
  2.3基于加强选择与培训的教师资源的优化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属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这些教师的计算机知识面较广,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经验。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势必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不断更新知识获取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其次要求教师不但具有计算机水平,还必须熟悉所教学生的专业内容了解该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工作内容要求。[1]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此任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合作尤为重要,同时挑选善于学习的任课教师和加强任课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非常有必要。
  2.4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的优化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实教学中,很多学校出现以学生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为教学目标,甚至以班级计算机过级率来评价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现象。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机械性,不能将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同时也导致教学评价的参照标准单一化。
  目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许多科目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评价中总成绩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模块及专业模块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该学科总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30%(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信息素养)、期末成绩40%(反映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践操作成绩30%(反映专业模块知识技能的掌握)组成,其中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机试、提交作品等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现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评价手段和内容较丰富,也更科学合理。
  3.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学时有限,学到的知识也有限,而社会的需求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计算机能力水平过于依赖一门课程是不合理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计算机满足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解丽丹.服务职业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2]刘红梅.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24).
  [3]陈火荣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直观影响,在推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务必要注意畜禽疾病防治问题.以养牛业发展为例,随着牛肉产品市场逐渐打开,养牛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随之而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微小RNA(miR)-129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水平异常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80只6~8周ICR雄性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广播电视的技术革新总是出奇的慢,慢到让人们觉得它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夕阳产业。最近,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ATSC)正在制定一项当今最为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希望提供这样一
在大庆普教战线上,凡和马忠华同志一起共过事或打过交道的人,都为她那雷厉风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所感染;为她那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敢为人先的领导气魄而叹服。马忠华从教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进步,人们对个性化的消费不断增强。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纷纷组建研发团队,开始研发性项目。而高新技术企业则是知识经济的产物。随着知识
中小型企业的生命周期较短,这已经为各国的实践所证明,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现了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研究越南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从2006年国内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到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再到如今的经济逐渐的复苏,我国经济大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金融机构要想对企业进行准确的信用
邹凯踏上办学之路,源于他一个坚定的信念:世纪的希望在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从计算机教育抓起。1995年5月8日,24岁的优秀青年教师邹凯,为了他的信念,毅然辞去工作,在一无资金、二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作
文章以“文化生态”概念为切入点,以徽州古祠堂的保护为研究内容,在归纳徽州祠堂的历史概况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古祠堂在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生态”保护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