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生成与后人类理论进路中的美学问题

来源 :文艺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无数理论话语开始与技术有效地关联.就我们正在遭遇或直面的一种后人类状况而言,媒介技术及其相关机制在现实的技术构成性与主体的技术调解性向度上参与到我们的身体、感官及认知的形塑之中,不断对人的感知进行着改写和重塑.来自不同理论背景的学者围绕着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的日常生活化对此进行了指认.作为后人类理论进路中的关键力量,批判路径和建构路径以及这两种路径的混合,在对待、处理和想象技术与感性生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人与技术共生共存的具体问题、方式与形态.
其他文献
网络对信息传播的推动,有正有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吸引眼球和赚流量做成了网文的第一准则,将娱乐至死变成娱乐至上.rn比如康震讲《石壕吏》,讲得怎么样,大家不关注,也不可能去关注——这不是诗词大会,而是一个范围很小的论坛.忽然有哪位“名教授”批评康震,说了“突破底线”“侮辱智商”的狠话,或者是什么什么“之耻”的狠话,加上网络操盘手的加持,于是,一个很小众的专业话题,就变成了网络狂欢的群殴.没有看到几位专业教授的言说,看到的是这样吸引眼球的信息:《康震对〈石壕吏〉的解读引争议,知名教授怒批:在侮辱谁的智商?》
期刊
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是在世界文学的影响下展开中国的现代白话文学革命,完成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其主导的文学观念,例如,启蒙理念,文学教化社会、启迪民众的功用,这些都是在面对西方挑战时做出的应战.1949年以后,中国文学驱除了欧美文学的影响,接受苏俄文学的引导走向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尽管这些外在影响都可以看成中国的现代性在面对西方的挑战做出的应战,但是,纵观现代以来的百年中国文学,始终有其自身的内在性,有其自身的使命、任务和目标,因而有其书写社会、历史、现实的独异方式.尽管我们需要反复强调,这些独异方式与世界文学或
期刊
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历史,与我们的文明成长相伴随,从“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国精神;从陆机的“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到曹丕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李太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到杜子美的“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到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后,诗词中国,让位于小说中国,四大名
期刊
一、世界与文学的“或然时代”rn近几年来,人们经常会用“变局”这样的说法来形容我们的时代,会用“不确定性”来指称我们所罝身的外部世界.这都意味着,我们开始在“大历史”和“大转型”的意义上告别过去,面对未来.我们的文学、文化与我们的文学批评,既是这一转型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主动又被动地在不同程度上表征和回应着这一转型.所以要想搞清楚它们,搞清楚我们文学批评的当下状况与发展前景,首先就要对这一历史转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期刊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时刻都会轰轰爆炸;rn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rn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rn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rn——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rn引言rn臧克家的诗集《忆向阳》是“干校文学”(1)为数不多的成果之一.自1972年10月被批准从文化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返京后,臧克家于1974年底至1975年接连创作了数十首回忆干校生活的旧体诗.
期刊
赵树理自称其作品为“问题小说”,其实他本人也是“问题人物”,因为自从作为作家的赵树理诞生以来,对他的评价与定位就反反复复,颇让学界头疼.例如,洪子诚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专列“赵树理\'评价史\'”一小节内容,但他只是简要梳理一番“评价史”中的各路观点,却并未对赵树理其人其作进行定评.很显然,他也在“文学界对于赵树理的评价有些犹豫不定”(1)的行列之中.《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面世十年后,他虽撰写了《文学史中的柳青和赵树理(1949-1970)》(《文艺争鸣》2018年第1期),也提供了如何评价
期刊
《山乡巨变》上部、下部各自聚焦了农业合作化的两个阶段.上部写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提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后,农村快速实现全面合作化的“运动”过程.下部表现1956年跨越到高级社后,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新的生产和社会组织形式在日常运行中遭遇的挑战.
期刊
一rn如何认识陈映真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可谓众说纷纭,但我觉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赵刚在《求索——陈映真的文学之路》一书中所言:\"陈映真寓言时期的小说的重要意义,我认为还必须摆在世界左翼运动史中来看.在这个时期,\'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已经放弃了共产国际的理想,成为既存帝国/国家利益的捍卫和争夺者,并以此和美国角逐世界霸权.斯大林执政下的苏联极权统治和血腥斗争,以及苏联1957年入侵匈牙利……皆使还曾对苏联有期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志沉气短.
期刊
1983年西川20岁时,写下过一首名为《鸽子》的诗.1985年《广西文学》组织“大学生文学创作评比”,这首诗被编辑杨克选中,发表在当年第6期,并获得“诗歌组”第一名.《鸽子》是西川青年时代第一首公开发表的诗作.那年,杨克将这首诗拿给一位名叫林白薇的朋友看,林白薇遂以这首诗的发表为引子写出一部短篇小说.1986年第6期的《南方文学》刊登了这篇《二十七岁意象》,林白薇便是后来的小说家林白.
期刊
中原作家群是指以中原文化为背景,包括河南本土作家和外地豫籍作家在内的文学创作群体.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作家群诞生、成长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场域,他们植根于中原大地的现实书写与历史追问,必然深切地、“内源性”地蕴含着地域的、民族的文化记忆,并随着时代发展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鉴于目前对中原作家群的研究尚缺乏专题性的文化观照,特别是对其文学文本的文化意义尚未展开深度开掘与充分彰显,本文试从中原“古”“中”“土”的地域文化特征切入,勘探其文学创作所沉潜的文化记忆,阐发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