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依然沿袭基础加VB的形式,不能满足实际培养工作的需求。医学信息技术系列课程设置改革方向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包括基础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在内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其二是包括前沿理论信息和最新实践经验的开放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网络多媒体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更能促进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医学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5-0146-03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The reform in curriculum provision and teaching means w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it. At pres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most medical college is still basic course and VB, and this could not be satisfied with the needs of cultivation. Reform of course series setting of med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two levels. One is the basic teaching content including basic course,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s; the other is opening teaching content. The methods of network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opening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medical students; reform in teaching
  引言
  當前我们面临的信息生态系统异常活跃,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合理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是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2015年初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1]),清华大学图书馆迅速将其翻译成中文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2],供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教学参考。《框架》采纳了“元素养”的概念,主要指学生作为信息消费者和创造者成功参与合作性领域中所需的一组全面的综合能力。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消费信息的工具的职能,在培养这种综合能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医学院校学生,身处信息爆炸、医疗大数据、互联网+的新时代, 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自身能力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迅速适应工作、科研环境。高等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瞬息万变的高等教育环境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应该在框架引导下持续进行,以便更好地为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服务,以适应对医学生越来越高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传统的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和VB程序设计两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绝大多数省份初中和高中都已经开始过这两门课,有的还纳入高考必考科目。这使得医学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许多学校尝试改革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或是授课方式:包括扩展课程内容,加深课程难度;减少课时数或者干脆砍掉;将课堂教学和自学相结合或者干脆全部自学最后参加考试,分层次教学等等。这些方法或多或少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15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发布对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其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宗旨应该是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即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对信息如何产生和评价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团体的一组综合能力,而这应该建立在元素养之上。雅各布森提出的元素养必将成为下一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石[3]。对医学生而言,无论作为信息的消费者还是创造者首先要获取信息,必须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技能。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与技能。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为医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提供工具、技能。如果要成功参与合作性领域,必须对合作领域有全面认识,具有合作领域信息的消费能力和适度的创造能力。因此医学生对医药系统信息获取和消费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不仅是公共的信息技术课程,医药系统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也要适当开设。   教学方式上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授课方式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传统的PPT加教学演示,实验课程紧随其后。没有将框架提出的探究式研究引入课堂,提高学生探究性研究素养。
  下面就框架引导下的医学生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进行探索。
  一、框架引导下的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医学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的改革工作,应该在符合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大众化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并与其他学术和社会学习目标相融合。
  目前,三甲二甲医院都部署了医院信息系统,进入普及和完善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档及通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卫生信息数据平台互连互通等建设阶段。尤其未来的全社会医疗卫生保健将是全面的数字化工作环境,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新应用需求必将层出不穷。医院信息化已经由医院运行的辅助变成为医院运行的支撑;同时,医院管理与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也在逐渐凸显出重要性。信息在这种演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未来的医学从业人员而言,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驾驽信息系统,进行医疗保健医务工作是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开设医学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势在必行。
  医学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大致分为两个层次,基础教学层次,包括基础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开放教学层次,指教师将最新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研究与应用融入课堂,或者通过讲座、实习、参观等手段获取课堂上受限制的教学内容。
  (一)基础教学层次[4-6]
  基础课主要考虑原来在高中没有很好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同学,采用自修加集中辅导方式。
  公共必修课可以开设医院信息系统、医学数据挖掘、医学信息检索三门课程。
  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医学生作为医学信息的消费者,学习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全面了解自己与之合作的领域。看到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局限性,我校从2009年开始集合了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以及徐州医学院各附院信息中心的教学资源与技术力量,创造性地开设了《医学信息学》选修课,开辟了对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该选修课以常用的医院信息系统为主要学习对象,并辅以上机实验,让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该课程自2009年至今,已連续开设15轮次,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在信息爆炸知识贫乏的时代,信息越来越多,而我们离真相却越来越远。横亘在我们和知识之间的是海量的信息,如何到达知识的彼岸,要靠我们从这海量信息中寻找有用路径——数据挖掘。学生信息的获取归根结底在于获取多少知识。医学数据挖掘课程提供医学大数据处理基本方法,医学图像处理基本方法,流行病等数据处理与预测方法,使得医学生掌握在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的工具,同时对合作性领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成功地参与到合作性领域中去。
  作为六个阈概念之一的信息检索依然在信息素养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应将原有文献检索课程改成信息检索课程,信息的表现形式不再是文献,此外,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加大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应另外增设信息技术类专业必修课。典型的以医学信息学专业为例,应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类课程和医疗信息技术类课程。医学信息管理类课程培养学生高效、优化及智能化决策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从事医疗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提供方法论。医疗信息技术类课程在基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为学生从事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在应用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医疗领域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从事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专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开放教学层次
  在开放性教学层次的教学内容上,要紧跟学科前沿,占领学科制高点,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更新、充实、改革教学内容,把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信息和实践经验吸收到课程中,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例如: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新技术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应用实例融入课程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兴趣。此外讲座、实习、参观也是获取开放式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开放性教学内容在实验课上更容易体现。实验教学是医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与理论课既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在巩固基础的同时,不断融入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类实验通过分析、设计、开发等过程的训练,注重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实践技能。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过程的训练,注重学生高效、优化及智能管理的意识培养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框架引导下的课程教学手段改革探索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全面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被引进了课堂教学[7],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在医疗大数据、互联网+、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形势下,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异军突起,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多媒体教学
  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加强了直观教学和形象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有效地了解知识,有力的培养了其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对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试题库、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课件及视频、作业、讨论答疑、评价等内容,很好地贯彻了框架“批判式反省”的思想。
  2014年我们自主开发了《医学信息学》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创造了学习医学信息技术的新平台。《医学信息学》网络多媒体课件除了辅助《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程的教学以外,还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教学平台运行,为学生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记录了同学们自主学习、反思、提高的过程。为提高学生“批判式反思”的信息素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
  指积极探索课内與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邀请专家讲座,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开阔学生学习视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我院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聘请医学信息技术相关企业、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和校友进行交流与探讨;带领学生开展科研探索及社团活动。结合理论教学,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信息中心、移动、电信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切实领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开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改革和专业实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在实验教学方面,探索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完善学习、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师科研,鼓励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科研兴趣小组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2. 通过专业实习,使所学的基础理论密切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实践医学信息知识和医疗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科研素养。为此,要大力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学基地。
  三、结束语
  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迫在眉睫。其核心目的应该是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合理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养,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灵活,而开放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EB/OL]. [2015-03-02]. 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 /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
  [2]韩丽风,王茜,李津,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6:118-126.
  [3]甘群文.元素养:引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转型与拓展[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7:10-17.
  [4]李毅,何莎薇,邱兰欢,等.北美地区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8,8:67-72.
  [5]李峰,郭兆红.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3):44-48.
  [6]代磊,刘羽萱.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J].现代情报,2018,38(12):40-47.
  [7]张艳英,刘昆,朱婕.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实践[J].情报科学,2018,36(9):62-67.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用大众线性代数》为例,根据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成果导向理念,对线性代数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课程体系简洁化、教学内容形象化、应用实例多样化、MATLAB深入化及信息技术全面化等教学理念的应用,使得线性代数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成果导向;线性代数;MATLAB;MOO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文章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语类14种核心期刊2014-2018年间发表的52篇有关外语翻转课堂的文章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从发展趋势、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3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语翻转课堂的概况。统计结果显示:(1)国内外语翻转课堂的研究在最近五年呈稳步上升趋势。(2)研究对象主要包含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小学生和其他群体鲜有涉及;研究环境为正式课堂环境。(3)研究
期刊
摘 要:鄂伦春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醇厚的文化底蕴是我省的宝贵财富,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将此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已然成为龙江人的艰巨使命。文章旨在通过探讨文化传播与翻译教学的有机结合,引起更多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促进龙江文化和翻译工作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鄂伦春族;“一带一路”;民俗文化;翻译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提出一种多向融合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中进行了实施。针对课程各章节核心知识点对应设置探究式课题,以实现多种教学方式、课堂内外、科研教学、关联学科、评价机制的多向融合。实践表明,所提教改方法可显著提升专业学生多学科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多向融合;探究式;电力系统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开放式课堂在“互联网+教育”新形势下是一种可行的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开放式课堂教学实践数据显示是否能形成课堂的有效交互是开放式课堂的真正魅力所在。寻找课堂交互点是开放式课堂形成有效交互的前提;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是开放式课堂有效交互的关键,注重教师的靶向牵引是开放式课堂有效交互的保障。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双主体;教学实践;有效交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地方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进行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导向;摆脱旧有观念误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应该是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打造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全程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价值导向;路径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在分析了新经济下研究生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以研究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提高课程创新能力的主要做法:(1)建立符合新经济特点的教学目标;(2)强化课程中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实现由知识学习到知识创造的转化;(3)精选课程知识,更新课程内容,适应学科发展;(4)构建多层次实践环节,提高课程学习的研究性。  关键词:新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微观经济学;研究性学习 
期刊
摘 要:在大学回归“以本为本”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成为当务之急。互动式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教学方法。文章首先分析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意愿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之后,针对中国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强调了强制性参与是必要的手段。接着,文章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我们指出教师具备
期刊
摘 要:大学物理的少学时教学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而日益凸显。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在分析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院校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四分教学法”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改革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少学时;四分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候气学说和天体音乐各自的起源、发展、结果以及在各自文明范围内所得到的评价。基于科学发现的元理论框架将候气学说与天体音乐和以太学说分别做了比较。以科学-文明向度的科学史视角分析了其评价对教学现状产生的影响,并由此重置了候气学说在科学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科学史教学;候气;天体音乐;科学史的向度;元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