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与启示

来源 :广西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研究,总结和提炼出沿边开放、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农业四种发展模式,并针对四种模式归纳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以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族地区; 广西; 经济; 农业; 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67-04
  1引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毗邻,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区内聚居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等12个主要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近39%,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3%,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由于边境战事和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广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良好的区位优势得不到很好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抓住国家有利政策和良好的国际形势,结合当地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情况,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发展目标。通过调研与分析,我们将其概括为五种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2四种发展模式的概括与分析
  2.1桂南京族三岛沿边开放发展模式
  2.1.1京族概况 京族总人口2.08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县级市)江平镇及东兴镇沿海一带,是我国唯一生活在海边的少数民族[1]。2006年,京族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高于广西人均水平1176元,成为全国各少数民族中首富。
  2.1.2发展措施 京族聚居区地处北部湾海岸线一带,背倚十万大山。当地充分发挥沿海、沿边优势,重点发展边贸、旅游、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转移四大产业,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
  (1) 充分发挥沿海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海洋产业为特色,大力发展海洋深水捕捞、海产品加工、海水养殖业,走集约化、产业化合作经营道路,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增长道路。
  (2) 突出地缘和人文优势,利用与越南居民同源、习俗相似、语言类似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主导作用。在进一步增加制成品贸易比重的同时兴办服务贸易,推动知识产权和技术贸易的开展,促进边境贸易多元化和多功能化,将以贸易中介服务为主的商务功能扩展为包括引进资本、人力资源、国际投资等在内的多种功能。
  (3)挖掘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将美丽的自然海景与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跨境民族的人文优势,大力开发国内和国外两大旅游市场,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与国际旅游相得益彰的京族旅游产业。同时,通过产业联动作用,推进旅游产品加工业、服务行业等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京族经济结构。
  2.2桂西右江河谷田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2.2.1田阳县概况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游,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故里。由于独特的河谷平原地势,该地冬季温暖,春季温度回升快,有“天然温室”之称,选择和探索以农业生产主导的经济模式[2,3]具有绝对优势。2009年,地处右江河谷的31个行政村中,有17个行政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 [4] 。
  2.2.2发展措施 从1984年种植反季节蔬菜起,田阳县农业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商品化生产逐年扩大,1995年该县成为广西新兴的南菜北运基地县。针对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1999年田阳县兴建了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1)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田阳县秋菜和冬菜上市时正好分别填补我国北方大棚和海南蔬菜上市后的空白,这种反季节生产的时鲜蔬菜在采摘后,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进入消费领域,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功的高产高效模式。
  (2)围绕批发市场,成立各类农业协会。田阳批发市场通过“市场+经纪人(专业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将全县从事果蔬生产的25万农民(占农业人口的82%)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和市场导向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经销户和农产品经纪人,使部分农民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农产品的贩运和批发销售,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
  (3)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批发市场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合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业经济龙头组织,引导和组织全县的农业生产。在市场的引导下,当地农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 优化种植结构、粮经比例、区域布局。农业生产的规模快速扩大,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2.33万hm2(含复种,1989年仅313.33hm2),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hm2;水果种植面积达2.23hm2,总产量达81万t。
  2.3桂北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模式
  2.3.1华江瑶族乡概况华江瑶族乡是兴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瑶族占总人口的37%。全乡森林覆盖率94.2%,其中毛竹占1.53万hm2,人均1hm2,是全国十大毛竹生产基地。早在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已达3359元,成为广西61个民族乡中“首富乡”。
  2.3.2发展举措
  (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毛竹产业。华江瑶族乡属典型的山区地形,海拔跨度大,从250m到1000多m,属亚热带季风区,光照偏少,大雾天多。该乡还是漓江的上游水源区,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根据地理环境比较适合类经济林木种植的特点,当地选择了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都较高的毛竹生产。
  (2)以农业打基础,以工商壮经济。随着竞争的加剧,销售原竹的利润不断下降,部分竹农和投资者开始投资设厂,生产天削筷、竹串、铁炮串、竹凉席及工艺品等产品,围绕毛竹的生产经营形成毛竹的种植、运输、生产、营销、旅游等专业户,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提高经济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据了解,全乡一万五千多人口中,外出打工的不足百人,在本地工厂工作,一个月最少收入为500元,村民一年收入可达到6000元。   (3)政府积极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在华江瑶族乡毛竹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好引导和规范工作。种植经营中的主体是竹农。如在2008年初的冰冻自然灾害后,当地政府一边及时联系县林业、供销等部门,给予技术和毛竹肥料补给支持;一边积极与乡里的毛竹加工企业联系,共同想办法恢复企业生产,动员企业收购毛竹。
  2.4桂东北恭城瑶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4.1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山地和丘陵占70%以上,境内有瑶、壮、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先后荣获 “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70元,人均有果面积、人均水果收入持续保持广西第一[5]。
  2.4.2发展举措
  (1)结合地域特点,实现藏富于民。恭城县属典型山地加丘陵地形,不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选择上,该县选择了农业优先的策略。按照靠山吃山的思路,发展经济效益较好的月柿、葡萄、柑桔、柚子、桃子等果类种植,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2)发掘乡镇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恭城县不同乡镇或乡村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如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大岭山地区,当地确立野桃的种植和加工;黄岭村以柑橙柚水果种植为主,积极发展无公害水果;红岩村以月柿种植为主,并在经济有所发展之后,建设以“赏果园风光、品瑶乡风情”为主题的文化生态旅游新村,建成31栋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瑶乡别墅、瑶寨风雨桥、平江河滚水坝等景点。
  (3)围绕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条。自80年代后期后,当地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探索以沼气为中心、向上延伸养殖业、向下延伸种植业的“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农业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全县2006年沼气用户占农户总数的88%。恭城县还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北京汇源果汁公司已投资近3亿元在恭城建厂,鹏宇兄弟公司投资建设总面积达133.33hm2的数控管理柑桔科技示范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并投产。全国柿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全区“优果工程”建设工作会等农业会议在恭城县召开,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验收,进一步提升了恭城县的品牌影响力。
  3四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和启示
  3.1根据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
  京族三岛地处北部湾沿岸,背靠十万大山。靠近海边,发展渔业捕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对越南,发展边境贸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京族作为我国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对全国游客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民族风情旅游具有独特优势。田阳县根据地域独特气候环境选择发展芒果作为主导产业种植,充分发挥芒果的生产的自然优势,芒果生产上规模、上档次,在全国市场具有相当的口碑。恭城县莲花镇选择月柿种植,发挥了当地月柿比全国其他地区的品质好的优势;兴安县华江乡选择毛竹种植加工,充分利用了特色的山区环境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有利因素。
  3.2坚持市场导向,深化产品加工
  选择了优势产业,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把握市场变化,了解市场最新的动态信息,包括产品市场销售信息和品种、技术、管理等信息,这样才能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同时,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还必须在初级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在包装、运输、功能开发、组合营销等方面下功夫,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形成围绕农业种植为源头、以农业加工为主体、以产品销售为目标的经营模式。
  田阳批发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选择和调节,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流通之间的矛盾。这种市场交易方式适合民族地区生产方式和生产行为习惯,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易习惯,更能有效带动农村社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人口的转移。恭城县莲花镇不满足于月柿的种植和销售(成品果直接销售一方面利润低,一方面季节性强,容易变质),重视在月柿深加工方面做文章,成功引入汇源公司进行果汁加工,生产柿酒、柿醋、柿饼等产品投入市场。通过加工处理的柿叶备受日本市场的欢迎,还计划招商引入月柿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华江乡的一百多家毛竹加工企业进行毛竹的深加工,较大的提高了毛竹经营利润。京族的海鱼产品深加工、田阳的芒果果冻、芒果粉加工等加工产业都在良好运转。
  3.3坚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小农户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矛盾重重,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和冲击,小农户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单打独斗的运作方式很难适应,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之初,如何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就需要政府及行业协会来进行引导和协调,建立起生产经营的集合体,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项目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独占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靠农户的自发行为很难奏效,这也需要政府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恭城县莲花镇政府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户种植月柿,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效益驱动下,更多农户自觉发展月柿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政府积极组织招商引资活动,扩大种植的品牌效应。红岩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在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做好规划工作,并在道路、桥梁、供水等基础设施方面提供投资,政府和农户角色明确,生产经营秩序井然。田阳县政府以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突破口,以专业协会为桥梁连接农户和市场,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
  3.4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剩余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大量闲置得分散种植地块的规整合并提供了契机,发挥规模优势,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搞特色经营,创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传统的劳动者就必须不断学习最新管理经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观念,进而全面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其他文献
摘要:移民的心理适应就是移民对于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移民的心理适应不仅与其自身有关, 还关系到整个移民工作的成败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北闸移民村入户调查, 从移民主体的角度, 在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对移民心理适应的状况进行考察,形成结论是:移民在经济活动方面契合度高,生活方式方面契合度持平,社会交往方面契合度
期刊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当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基础,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启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建构中,协商民主先于选举民主实现并发挥作用,贯穿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选择及其建构过程,内生于当时政治制度之中。  关键词:协商民主;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oi:10.3969/j.issn.1009-03
期刊
摘 要:铜鼓音响的好坏,直接影响铜鼓本身的价值。原始调音法指铜鼓铸成以后,通过药物淬火、冷锤敲打、刮削鼓壁等三个步骤调音的方法。发展到冷水冲型铜鼓的时候,在两对鼓耳之间另设一对半环小耳,在胸部和足部的内壁相对两边也设一对或二对半环小耳,在这种半环小耳上悬挂附件来控制音响。到北流型、灵山型铜鼓时,调音的方法又有所不同,主要是采用改变鼓面厚度的办法,将鼓面背部铲薄,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关键词:铜鼓;
期刊
摘 要:先秦至秦汉时期,世代生活在岭南地区的骆越人民,因地制宜,创造了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或遗物,这是骆越人民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正是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骆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铭刻着骆越社会发展的印记,见证了骆越人民的智慧和开创精神,叙述着骆越文化与百越乃至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因此,开展对骆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阐明保护的对象与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 要:政策有效执行是公共政策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已有的研究较少关注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的脉络结构,通过选择霍恩—米特系统模型对柳州市民贸民品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民贸民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政策目标及执行标准模糊化、多形式政策资源趋于单一化、执行机构间缺乏沟通合作导致政策碎片化和民族贸易环境消极化等问题,应从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扶持民族用品生产、促进民族贸易发展的目标要求出发,对民贸民品优
期刊
摘 要:骆越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古代骆越人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古代骆越分布范围地跨中国和越南两国,骆越文化遗产为两国分享。中国和越南作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根据公约法则,重视和加强对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骆越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法规和保护措施,不断探索保护的办法与路径,使骆越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骆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doi:1
期刊
摘要:科玉03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稻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11年晚造在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榕楼村进行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采用稀播培育分蘖壮秧、小苗规范抛植、平衡施肥、适时追肥、科学管水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平均产量7.99t/hm2,比对照柳沙油占202增产12.7%,示范获得成功。  关键词:优质稻;科玉03;高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期刊
摘要:通过试验,鉴定各供试种的区域适应性、经济性状、抗性反应、增产潜力等表现,评选出比对照种“桂春1号”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春大豆品种。广西第十周期(2009—2011)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6个参试种中,桂603、桂610和桂0119-1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种“桂春1号”,通过广西春大豆区试,可供广西各地引种、试种示范和推广。  关键词: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民族旅游地大都在农村,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这些农村社区原有的利益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利益相关者角色错位、缺位等现象,引发了相应的利益矛盾冲突,影响了当地旅游产业的正常发展。文章以三江程阳侗族八寨景区为案例研究地,对以农村社区为主体的民族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并绘制了利益相关者平衡机制图,以期为民族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
期刊
摘要:研究瓜类与宿根甘蔗不同的套作模式对瓜类、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瓜类合理套作甘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桂蜜2号薄皮甜瓜、丰成2号蜜本南瓜与桂糖21号宿根蔗进行套种,研究适合的瓜类与宿根甘蔗套种模式。结果:甘蔗行距为1.1m的常规行距套种甜瓜,甘蔗的产量最高,为5470.39kg/667m2,甘蔗蔗糖、锤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等甘蔗品质指标最优分别为11.84%、14.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