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经历”走向“经验”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宁中先生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而获得的经验。”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需要设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的、充分体现数学本质的活动;需要以学生经验为起点,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参与、交流、内化、反思等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获得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真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获得不同阶段的经验内容,促进学生从“经历”走向“经验”。除此之外,还需要让学生直面原生态的现实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尝试解决,深入探究,将会大大提高他们收集、处理生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反思及时提升、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一、我的困惑
  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让学生回家特意挑选侧面贴满商标纸的圆柱(如果找不到,还可以用纸把圆柱侧面糊起来或者有能力的自己可以制作一个圆柱),带到课堂,师生共同研究圆柱体侧面积。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工作室第十九次活动教学研讨后,试想每个同学都选择这样的圆柱,无形中是在暗示学生,圆柱的侧面可以展开成长方形,教学看似水到渠成,而实质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太小,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现实生活中的圆柱是各式各样的,能否依托这些“原生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据此展开深入探究呢?
  二、我的行动
  我在平行班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一些圆柱体,想办法测量出它们的侧面积,并将自己的探索过程、想法或者困惑记在数学日记上。第二天,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选取的圆柱不同,其解决侧面积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选圆柱形纸筒,把它压扁后,发现侧面是长方形;有的圆柱有商标纸,将其剪开,再进行测量;有的先用纸把侧面裹上,剪去多余部分,再测量纸的面积;有的同学受家里一卷半开的面巾纸的启发,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会不会也是长方形……根据学生日记,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的探索成果,在比较、反思中认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提升出更一般的解决侧面积的方法。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原生态的探究材料,方法是自己独立想出来的,有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为了便于操作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典型材料也未尝不可,可有时这种刻意的挑选或者研讨学校的课前预习,学生失去了独立面对现实问题的机会,一旦他们遇到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又不知如何解决。教学中,我们不妨将探究的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直面原生态的现实问题,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进行深入探究,将会大大提高他们收集、处理生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我的收获
  学生自主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感觉、知觉,而且也为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动手操作不仅仅是直观、形象的“手指运动”,更是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操作经验与思考经验、策略性经验的有机融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在操作材料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特点合理选择,灵活呈现,恰当使用,努力追求操作价值最大化,在这个探究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知道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感悟在学习解决新问题时,可以通过转化的策略,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去探索、解决新问题。学生有了转化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这一经验,联系图形的特征,通过“化曲为直”把圆柱的侧面由曲面转化为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这样才能利用已有经验提高学生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和思维的经验。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培养目标。并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积极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能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获得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作“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数学教学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其他文献
古老的汉字,承载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有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逐渐培养孩子对母语的爱,对汉字的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出在学生学习母语的初始阶段,就要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然而,现实的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识字教学单调乏味,机械识字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作业中错别字现
有效教学,当然强调的是教学效果,一般来讲包括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也就是,小学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是有效率的课,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追求英语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只有追求这两个“效”字,才算是真正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学目标,小学英语课堂明确的追求  我们知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背景资料  教务主任一个电话打来:“我们班有个男生老是想回家,刚开学才几天父母都来几次了,就不想住在学校,家长又来了,你看看你能不能和他谈谈。”“好,你让他们过来吧。”案例的主人公达达和他的父母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达达,情绪低落,不说话。父母一脸无奈的说:“不住宿我们也没时间接送,住到校外也没人陪啊,人家孩子能适应你怎么不行呢?”父母有怨气和责怪。“这样,我想和他单独聊聊,你们先到外面转转。
英语对孩子来说,既神秘又有吸引力,但不可否认,学习英语又是一项很艰苦的活动。孩子年龄小,缺乏自制能力,仅靠他们自己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这就要求家长同教师紧密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完成的任务,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完成作业方面,家长与教师的任务是一致的、共同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督促、辅导孩子学习课程方面,家长比教师的作用更重要。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习英语呢?  一、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自
【摘 要】 语文学科是开启学生系统学习生涯的敲门砖,是丰富人们交流、增进个人涵养的必备基础,语感培养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提出的语文教学新要求。简单来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掌握好语感能力,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第一时间辅助吸收语言文字中的知识点,提升语文素养。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需要避免公式化的步骤,引入更实际的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语感培养;教学途径  语文科
【摘 要】 人本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中国画教学,应该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学生。用平等、民主、和谐来组成师生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去积极参与研究,生成新的经验,在随性的涂抹游戏中体味彩墨对视觉的冲击,在写意的表现中发展个性,开发智慧,感化心灵。才能让儿童在彩墨画传承与创新中快乐成长,谱一曲新国画童谣。  【关键词】 彩墨画;教学;改革  随着国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近出现的少儿彩墨画则扩宽了中国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改变学生学习意识、纠正学生学习习惯做起,更重要的是激发兴趣。初中学生作为系统英语学习的初入门者,更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加,只能牵引。关注学生心理、敢于创新教学手段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点。  一、灌输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前提  新课程提出的“教师作为教学引导,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是贯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心思想。学生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部分第五条对复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有关于“复述”要求的只有这唯一的一次,不难看出,在小学中年级更应凸显复述的地位。  复述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是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作
【摘 要】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让课堂因生成而变得精彩,变得高效,就要实实在在地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堂中把握好各种生成的资源,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  【关键词】 语文课堂;动态生成;实践  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却不知道到底缺了什么,感觉应该有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却不知道路口在哪里。直到有一次无意中学习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时,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的
《日月潭》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犹如一组精心剪辑的镜头,从全景到局部,再到特写,最后让中外游人与日月潭美景融为一体,和谐而生动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要通过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和对同意祖国的期盼。  一、介绍日月潭,导入新课  1.你知道日月潭吗?给大家介绍你了解的日月潭。  2.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到台湾、日月潭,教师板书课题。  3.读准课题